•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央行3650億本周逆回購 釋放幅度相當於降準

    本周逆回購規模達到創紀錄的3650億(yi) 元,資金釋放量接近下調一次準備金率的水平,無疑給濃厚的降準預期澆了一盆冷水。然而,降準與(yu) 否的討論恐怕不會(hui) 就此曲終人散,消化即將到期的巨量逆回購仍需央行有所作為(wei) ,政策工具依舊麵臨(lin) 選擇[香港公司做賬報稅]。在短暫退潮後,市場降準預期出現嚴(yan) 重分化。

  淨投放創年內(nei) 次高

  公告顯示,央行23日進行了800億(yi) 元7天期和650億(yi) 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wei) 3.40%和3.60%,均與(yu) 前次操作持平。當日逆回購操作量共達1450億(yi) 元,加上21日的2200億(yi) 元逆回購操作,本周逆回購操作總量達到3650億(yi) 元,是迄今為(wei) 止公開市場逆回購的單周最高規模,其資金釋放量已接近下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

  本周公開市場到期央票和正回購合計330億(yi) 元,到期逆回購1200億(yi) 元,在經過周二、周四兩(liang) 次逆回購操作之後,本周央行實際向公開市場淨投放資金2780億(yi) 元,僅(jin) 次於(yu) 春節前最後一周(1月16日至22日)的3530億(yi) 元,為(wei) 年內(nei) 第二高的單周資金投放規模。

  降準預期嚴(yan) 重分化

  央行意外使用巨量逆回購,無疑給濃厚的降準預期潑了一盆冷水。但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填補短期資金缺口後,未來該如何消化這些將很快到期的逆回購。鑒於(yu) 到期央票和正回購稀缺、外匯占款增長低迷,指望資金麵自我吸納顯然不現實。若要維持資金麵平穩乃至適度寬鬆,隻能寄望於(yu) 央行主動釋放流動性,[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在政策工具上央行依舊麵臨(lin) 選擇。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wei) ,央行持續逆預期行事,甚至將逆回購力度加碼至降準一次的水平,顯然是有意樹立回購工具在短期流動性調節方麵的主流地位,而且從(cong) 實際結果來看,通過靈活調整逆回購規模,央行基本維持了資金麵的平穩和市場利率水平的穩定。按照這一趨勢,回購工具將得到持續運用,短期內(nei)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願望已基本破滅。

  有悖於(yu) 主流觀點,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wei) ,天量逆回購難以為(wei) 繼,逆回購到期的衝(chong) 擊反而可能倒逼降準落地。某券商交易員認為(wei) ,央行實施巨量逆回購的根本原因在於(yu) 市場“缺錢”,而逆回購操作雖然對平抑短期流動性緊張方麵可起到明顯效果,但隨著逆回購很快到期,反而可能構成資金麵乃至央行政策操作的一大困擾。隨著大量逆回購到期,依靠自然到期資金來對衝(chong) 顯然不現實,而如果繼續靠逆回購操作進行滾動平滑,那麽(me) 本周逆回購規模突破3000億(yi) 元,隨後幾周還需進一步增至4000億(yi) 元、5000億(yi) 元,這種“滾雪球”的操作方式的持續性顯然成疑。

  目前來看,考慮到9月份為(wei) 季度最後一個(ge) 月,[香港公司年審]且存在中秋、國慶長假等因素,結合當月到期資金狀況判斷,9月市場資金麵所麵臨(lin) 的壓力可能還要比8月份更大。為(wei) 徹底緩解資金麵緊平衡態勢,降準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nei) 依然有很大的必要性。據此,申銀萬(wan) 國本周最新觀點指出,盡管本周天量逆回購啟動,但降準可能仍然藏在幕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