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就業(ye) 難”已成困擾廣大學子的普遍問題。今年6月,教育谘詢機構麥可思發布的一項對2012年應屆大學畢業(ye) 生的調查顯示,截至6月25日,2012屆本科畢業(ye) 生簽約率僅(jin) 為(wei) 42%。
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hui) 數據中心近期發布的大學生收入報告,2011年大學應屆畢業(ye) 生的平均初始工資為(wei) 2719元,具體(ti) 來看,69%畢業(ye) 生起薪不到2000元,最低為(wei) 500元,最高達10萬(wan) 元,起薪為(wei) 5000元以上的畢業(ye) 生僅(jin) 占3%。[注冊(ce) 香港公司瑞豐(feng) 專(zhuan) 業(ye) 辦理]
與(yu) 此同時,在“用工荒”大背景下,農(nong) 民工的工資水平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平均工資數據,2011年外出農(nong) 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關(guan) ,達2049元,比2010年增加359元,增幅達21.2%。相比一些新入職的大學生,農(nong) 民工的月收入要更高,一些有技能的農(nong) 民工,旺季月收入過萬(wan) 元,超過一些白領。
不少大學生感歎:曆經十幾年寒窗苦讀,通過競爭(zheng) 慘烈的高考,經過4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高教洗禮,畢業(ye) 後竟發現需要和農(nong) 民工兄弟搶飯碗,且工資還比農(nong) 民工低。不少媒體(ti) 也對此現象廣為(wei) 報道。
部分大學畢業(ye) 生起薪低於(yu) 農(nong) 民工,是農(nong) 民工工資不該這麽(me) 高,還是說明知識真的貶值了?
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wei) ,處於(yu) 勞動力底端的農(nong) 民工拿低工資很正常,這顯然是社會(hui) 對農(nong) 民工的長期歧視造成的。其實,考慮到農(nong) 民工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他們(men) 的工資早該提高了。
另一方麵,如今高等教育正從(cong) 精英教育向大眾(zhong) 教育邁進,擴招後的10年間,大學招生規模以年均約30%的速度遞增,入學率達到了60%,有些地方甚至高達70%~80%。“大學生”已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
因此,“學曆”不是衡量工資高低的唯一標準,我們(men) 還要考慮工作行業(ye) 、職位等因素。另外,大學生和農(nong) 民工是兩(liang) 類完全不同的群體(ti) ,其人生軌跡和就業(ye) 前景完全不同。大學生的就業(ye) 意向,主要是專(zhuan) 業(ye) 技術型或腦力勞動型,而農(nong) 民工,一般是體(ti) 力勞動。兩(liang) 個(ge) 群體(ti) 的工資水平其實並不具可比性。
從(cong) 表麵看,[香港公司審計]大學生起薪和農(nong) 民工可能相差不多,但大學生的上升空間卻比普通農(nong) 民工大得多。當大學生工作幾年掌握一定經驗後,其上升潛力會(hui) 更大,薪水也會(hui) 明顯上漲。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420戶企業(ye) 員工年薪中,就能夠反映平均水平的中位數來看,2010年博士年薪為(wei) 9萬(wan) 元,碩士7.2萬(wan) 元,本科畢業(ye) 生4.4萬(wan) 元,大專(zhuan) 生3萬(wan) 元,高中中專(zhuan) 技校類畢業(ye) 生2萬(wan) 元,初中及以下學曆者1.8萬(wan) 元。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長張鍾慶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指出,受訪人群中,博士及以上學曆者最高年薪達37萬(wan) 多元,比同類的碩士研究生高出約10萬(wan) 元。不同學曆間的工資差距依然明顯,學曆、技術等級越高,收入相對較高。
而對於(yu) 農(nong) 民工來說,在“用工荒”時代,工資水平的提高仍掩蓋不了其從(cong) 事低端行業(ye) 的重複性、單調性、上升渠道不暢、社會(hui) 地位不高等問題。
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去年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稱,整體(ti) 收入偏低、勞動合同執行不規範、工作穩定性差、社會(hui) 保障水平偏低、職業(ye) 安全隱患較多、企業(ye) 人文關(guan) 懷不到位等6大問題,仍是新生代農(nong) 民工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可見,強調“大學生工資低於(yu) 農(nong) 民工”,隻是少數媒體(ti) 製造的新聞效應來吸引眼球罷了。即將畢業(ye) 的大學生,不妨理性看待起薪不如農(nong) 民工現象,更務實一些,從(cong) 基礎崗位做起,邊學習(xi) 邊積累經驗。通過幾年的曆練,大學生如果能漸漸獨當一麵,薪酬自然會(hui) 穩步提高。
從(cong) 長遠來看,技術型工人工資水平的提高是未來的大趨勢,大學生也不必眼紅。技術藍領和高風險高消耗藍領工資高於(yu) 白領,這在國外很正常。藍領職業(ye) 一般不需要大學畢業(ye) ,但技術性的工作卻需要專(zhuan) 門的技能和廣泛的訓練。
在美國,電梯安裝和修理工的收入,在美國藍領工人中名列前茅,平均年薪69750美元,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過98190美元;美國輸電線安裝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為(wei) 58860美元,收入最高前10%人群的年薪超過80310美元。而美國大學和雇主協會(hui) 去年4月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美國大學畢業(ye) 生的平均起始年薪是48515美元,遠低於(yu) 一些藍領工人的工資水平。
澳大利亞(ya) 聯邦銀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澳大利亞(ya) 礦業(ye) 工人每賺100澳元,公務員賺55澳元,醫務工作者為(wei) 48澳元,[香港公司查詢]而店員和零售業(ye) 員工僅(jin) 有29澳元。
但在我國,長久以來的傳(chuan) 統思維是“萬(wan) 般皆下品,唯有讀書(shu) 高”,形成鄙薄第一線基層工作、輕視實用和技能型人才的傾(qing) 向。
我國已進入新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時期,我們(men) 既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也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識、能將先進科技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的高素質普通勞動者。所以,我們(men) 不應把焦點放在大學生和農(nong) 民工的收入孰高孰低,畢竟勞動有分工,職業(ye) 無貴賤,他們(men) 都是國家不可缺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