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好萊塢3D巨製《阿凡達》在全球總票房超過20億(yi) 美元,在內(nei) 地狂攬13億(yi) 元人民幣,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新高。其後,借著《阿凡達》這股東(dong) 風,《愛麗(li) 絲(si) 夢遊仙境》、《諸神之戰》等好萊塢3D電影均創造了過億(yi) 元的票房成績。2010年全年,國內(nei) 上映的3D電影總票房為(wei) 28億(yi) 元,約占全年票房的28%。
在2010年3D電影一炮打響後,中國3D電影便走上一條狂飆式的發展道路。
據媒體(ti) 報道,在3D銀幕數量上,2008年中國引進第一部好萊塢3D大片《地心曆險記》時,全國一共隻有80多塊3D銀幕。由於(yu) 《阿凡達》大賣,2010年全國影院開始瘋狂購買(mai) 3D設備。2010年年底,中國3D銀幕超過2000塊,3年增20多倍。到了2011年,在《變形金剛3》、《功夫熊貓2》、《龍門飛甲》等多部3D大片的推動下,全國3D銀幕數量截至年底已達3000塊左右,約占全國銀幕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在亞(ya) 太地區居首位。
中國電影集團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陽,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的9000多塊銀幕中,有8400多塊是數字銀幕,而數字銀幕很容易升級成3D銀幕。可以預見,中國的3D銀幕數量在未來還會(hui) 繼續高速增長。
此外,2011年國內(nei) 上映的3D電影也呈井噴之勢。據北京文藝網披露,2011年,我國內(nei) 地共上映3D電影30多部,其中14部票房過億(yi) ,總票房達50多億(yi) 元,幾乎是2010年3D電影票房總和的兩(liang) 倍。這一票房成績也占據了2011年全年總票房的40%,3D電影可謂是成功托起2011年130億(yi) 票房的重要功臣。
美國知名數據研究機構IHS公司2011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2010年3D電影票房累計高達61億(yi) 美元,是2009年的兩(liang) 倍多。中國已然成長為(wei) 世界第六大3D電影市場。
在3D銀幕數量激增、3D電影票房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國產(chan) 3D電影的表現又如何呢?《法製晚報》提供的一組數據或能說明問題——2011年,國內(nei) 全年3D電影總票房超50億(yi) 元,而國產(chan) 3D電影在上映多部的情況下,總票房不足5億(yi) 元,所占比例尚不足全年3D電影總票房的10%。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不足5億(yi) 元的總票房中,約4億(yi) 元是由《龍門飛甲》一部電影貢獻的。可見,在國內(nei) 3D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當下,國產(chan) 3D電影處在劣勢地位,很難分一杯羹。
以國產(chan) 3D動畫片《兔俠(xia) 傳(chuan) 奇》為(wei) 例,這部製作曆時3年,被許多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劇本好看好玩”、“3D效果逼真”、“製作已達好萊塢水平”、“能夠挑戰《功夫熊貓》”的電影,最終票房收入約2000萬(wan) 元,與(yu) 《功夫熊貓2》6億(yi) 元的票房成績相距甚遠,甚至沒能收回1.2億(yi) 元的影片總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坦言,如果國產(chan) 3D電影光有信心沒質量,即使擁有再多影院和3D銀幕,也隻能成為(wei) 別人在中國的賺錢工具。快速發展起來的3D銀幕,不能都為(wei) 別人做了嫁衣。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ye) 研究員蔡靈以電影《阿凡達》為(wei) 例分析指出,導演拍攝此電影花費十幾年心血,而在好萊塢拍攝一部高質量的2D影片也需要兩(liang) 到三年時間,但一些國產(chan) 電影的拍攝卻有些浮躁,隻管趕進度,有的3D電影是片方隻用了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從(cong) 2D影片轉製而來,所以影片質量不高,票房慘淡。
蔡靈所說的從(cong) 2D電影轉製而來的3D電影俗稱“偽(wei) 3D”。由於(yu) 3D電影拍攝需要專(zhuan) 業(ye) 的攝影攝像器材,製作周期往往過長,所需花費也很大。因此,許多想打上3D旗號,卻又不想花錢的製片公司,便采取投機方法,先拍攝一部2D電影,然後再通過電腦軟件製出幾個(ge) 圖層,並稍微錯開。這樣處理後的電影,雖然勉強也叫3D,可是整個(ge) 影像缺少縱深感,顯得平麵化,經常出現字母比畫麵更立體(ti) 的現象。
對於(yu) “偽(wei) 3D”,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曾批評說,這是對觀眾(zhong) 的褻(xie) 瀆。他擔心,這樣粗製濫造的特效不僅(jin) 不能對3D電影浪潮起推動作用,甚至會(hui) 砸了這塊招牌。
3D影像網負責人蔣勇認為(wei) ,對於(yu) 電影行業(ye) 來說,3D絕不是製勝的唯一法寶,以為(wei) 套用3D外殼就能贏得好票房的想法,最終隻能導致3D電影的窮途末路。他指出,如今電腦科技飛速發展,3D技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但如果過分濫用,[香港公司注冊(ce) ]透支了3D信用,結果很可能隻是一陣風,這對目前國產(chan) 電影跟風做3D也是一個(ge) 警示。
對於(yu) 3D電影,公眾(zhong) 是什麽(me) 態度?2010年3D電影剛剛在國內(nei) 興(xing) 起之初,中國青年報社會(hui) 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82.5%的人指出3D電影隻是一個(ge) 殼,63.7%的人表示不會(hui) 特意去看3D電影,58.8%的人認為(wei) 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依然是劇情與(yu) 內(nei) 容。
《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熱播劇的編劇蘭(lan) 小龍曾指出,3D隻是一個(ge) 講故事的方式,而現在很多導演為(wei) 了3D而3D,[注冊(ce) 香港公司程序]根本不考慮所拍的電影適不適合使用3D技術。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係主任陳旭光教授認為(wei) ,如果濫用3D技術,而弱化故事的敘事邏輯和思想內(nei) 涵,最終無法留住觀眾(zhong) 。在中國電影領域鬧“劇本荒”的今天,一味追隨技術的腳步會(hui) 舍本逐末,好故事、好劇本才是電影的核心魅力所在。[注冊(ce) 香港公司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