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幅略超過4%,不足5%,較5月份有所回落。
專(zhuan) 家認為(wei) ,用電量數據走勢與(yu) 經濟總體(ti) 走勢基本保持同步。結合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二季度經濟還在繼續探底,要確保下半年回升需要政策繼續發力。
數據
用電量增幅回落[英國公司注冊(ce) 名稱]
“可能是因為(wei) 周末的緣故,我現在還沒看到月報,但是快報的數據顯示6月份用電量是百分之四點幾,也就是比4月份高,比5月份差。”某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這一觀點同樣被一些地方機構和企業(ye) 確認。
盡管國家能源局還沒有正式公布6月份的用電量數據,但從(cong) 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6月份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速僅(jin) 略高於(yu) 4%,低於(yu) 5月份的5.2%,用電量增速在5月份突然反彈後再度回落。
“自2005年至今,除金融危機最為(wei) 嚴(yan) 重的2009年以外,今年6月份用電量增速是最低的。從(cong) 月度環比來看,2012年4月份、6月份用電量增速偏低。”中電聯高級工程師薛靜分析認為(wei) ,“6月份華北、華東(dong) 雨下個(ge) 不停,天氣較去年同期偏冷一些,所以南方地區用電量急劇下降,這拉低了整個(ge) 的用電量增速。”
地方能源調控部門的電力快報顯示,5月份全國用電負增長的三地,即湖北、江西、上海在6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變成正數。西北地區6月份的用電量更是保持了兩(liang) 位數的增長,以13.55%的增幅位居國家電網五大區域之首。但不容忽視的是,6月份浙江、吉林、河南、雲(yun) 南的全社會(hui) 用電出現了負增長。
從(cong) 用電量結構來看,居民用電增速和第三產(chan) 業(ye) 用電增速遠遠高於(yu) 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速,對用電支撐力較大 。工業(ye) 用電增長依然乏力,鋼鐵、建材等行業(ye) 用電量增速仍在負增長的環境中,但建材中水泥生產(chan) 用電增速好於(yu) 建材其它產(chan) 業(ye) ,化工、有色產(chan) 業(ye) 用電增速略好於(yu) 全社會(hui) 用電。
這和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發電量數據趨勢一致。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僅(jin) 增長3.7%,6月份發電量零增長。
分析
與(yu) 經濟走勢同步[注冊(ce) 英國公司流程]
用電量數據往往被用以判斷整體(ti) 經濟狀況。近來由於(yu) 用電量數據同比增幅明顯回落,海外出現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質疑,認為(wei) 實際情況可能低於(yu) 公布數據。
這種論點遭到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的批駁。他說,從(cong) 理論角度來講,工業(ye) 的用電量和工業(ye) 增加值之間的關(guan) 係是非常密切的,在工業(ye) 結構變化不大或者是能耗的消耗水平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用電量越多工業(ye) 增長越快。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工業(ye) 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或者說在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也可以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取得較快的工業(ye) 增長。
盛來運認為(wei) ,上半年月度的工業(ye) 增加值增速和月度電力消費趨勢基本一致。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在兩(liang) 方麵。一是在經濟下行期,重工業(ye) 下降的幅度更大,會(hui) 減少更多的電力消耗;二是上半年的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單位G D P能耗繼續下降。
“從(cong) 用電量增速來看,3月份到6月份基本是低穀徘徊態勢,它與(yu) 當前經濟趨勢是一致的。”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看法與(yu) 盛來運相同。
他解釋說:“第二產(chan) 業(ye) 用電量是帶動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長的最大動力,其貢獻率可以達到75%左右,其中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ye) 電力消費更大。但受經濟形勢影響,這幾大行業(ye) 下降幅度較大,從(cong) 而拉低了整個(ge) 的電力消耗。目前G D P增長中第三產(chan) 業(ye) 和第二產(chan) 業(ye) 中耗電較少的新興(xing) 工業(ye) 貢獻率在增大,所以工業(ye) 增加值增速要好於(yu) 用電量增速。”
趨勢
印證經濟繼續尋底
即使用電量指標隻是同步於(yu) 此前發布的經濟數據,也仍然印證了中國經濟還在繼續尋底。從(cong) 已經公布的6月份及上半年數據來看,情況並不樂(le) 觀。
“ 中 國 第 二 季 度 同 比 增 長7 .6%,低於(yu) 第一季度的8 .1%。6月份工業(ye) 增加值下滑至9.5%,低於(yu) 上月0 .1個(ge) 百分點,發電同比增長為(wei) 零。這樣的數據表明,中國的經濟放緩比想象中更加嚴(yan) 重。盡管中國經濟正在逐步企穩,並開始逐步反彈,但整體(ti) 經濟的表現仍將因為(wei) 政策反應滯後以及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而麵臨(lin) 一定困難。我們(men) 也因此下調中國經濟全年的增長預測至8.2%。”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說。[注冊(ce) 英國公司條件]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已經公布的一係列數據無不表明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下滑趨勢。目前經濟下行是國內(nei) 、國際若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cong) 國內(nei) 看,我國經濟在經過長期高速增長後已經到達一個(ge) 轉折點,經濟潛在的增長率已經下降;目前也正處於(yu) 經濟周期的下行階段,前期偏緊縮性的宏觀調控,特別是房地產(chan) 調控,對經濟增長具有抑製性影響。國際上,世界經濟還未從(cong) 上次金融危機中完全恢複過來,又被“歐債(zhai) 危機”所拖累,致使我國外需一直不振。
“數據說明整體(ti) 經濟下行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有效扭轉。”匯豐(feng) 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孫君瑋說,“工業(ye) 增加值、發電量和進口都在減速,說明經濟下行壓力猶存,不可小覷。”
孫君瑋說,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經濟連續六個(ge) 季度回落並且增速降至8%以下,勞動力市場開始承壓。我們(men) 看到農(nong) 民工就業(ye) 增長在二季度明顯回落,工資增速放緩,而這一群體(ti) 對經濟下行的影響更為(wei) 敏感。這與(yu) 匯豐(feng) 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 I)的就業(ye) 分項指數連續四個(ge) 月處於(yu) 收縮區間是一致的,而官方製造業(ye) PM I的就業(ye) 分項指數也在上月跌至50%以下。
建議
反彈仍需政策發力
鑒於(yu) 上半年經濟表現出來的持續回落態勢,經濟研究者們(men) 認為(wei) ,要確保下半年經濟回升,需要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
孫君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鑒於(yu) 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製造業(ye) PM I及其新訂單指數均持續下滑,外需恐將愈加疲弱。穩增長仍然任重道遠,需要適度增加政策寬鬆的力度,通脹快速回落為(wei) 政策繼續發力提供了充裕的空間。財政政策也有條件加力。上半年全國財政盈餘(yu) 9902億(yi) 元,占到GDP的4%。期待下半年加大實質性減稅和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wei) ,當前經濟自主增長動能較弱,需要政策放鬆力度加大。他預測年內(nei) 仍有可能再降息1次,同時政策將有選擇地放鬆地方融資平台,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推動內(nei) 需增長。
更重要可能是進一步推進改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wei) 表示,本輪經濟放緩可能是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速回落與(yu) 短期衝(chong) 擊綜合影響的結果,如果經濟潛在增速出現長周期回落的話,光靠政策調節是無法扭轉的,必須依賴更深層次的改革措施。
唐建偉(wei) 分析說,我國正麵臨(lin) 經濟增長動力切換的重要關(guan) 口。為(wei) 實現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應從(cong) 原來粗放型的依賴投資驅動轉向依靠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提升,這體(ti) 現在效率改善與(yu) 技術進步兩(liang) 方麵。進一步推進政府效率提升與(yu) 經濟市場化改革是效率改善的基礎,而技術進步的方向則是精準把握市場、加大創新力度、提供與(yu) 居民消費需求升級相匹配的商品和服務的供給。
“從(cong) 中長期來看,唯有逐步放開民間資本進入的限製、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以及深化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才是重啟中國經濟新增長周期的關(guan) 鍵。”唐建偉(wei)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