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調節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下,我國行業(ye) 間差距呈現哪些新變化?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總體(ti) 上看,行業(ye) 工資差距呈現出明顯的收斂動向,延續多年的“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態勢發生了改變。
不過報告同時顯示,[薩摩亞(ya) 主要銀行]2011年我國行業(ye) 間工資差距最高達4.48倍,以平均水平比較,最高的金融行業(ye) 中的一個(ge) 職工單季度工資比最低的農(nong) 林牧漁行業(ye) 一個(ge) 職工全年的工資都要高。
19個(ge) 行業(ye) 工資差距持續縮小
對比從(cong) 2003年到2011年行業(ye) 工資差距,報告顯示,差距呈現收斂、縮小的動向。
首先,近年來行業(ye) 工資高低比連續降低。
從(cong) 行業(ye) 門類看,各行業(ye) 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高低差距在2005年時達到峰值4.88倍。在“十一五”前期先降後升,後期小幅收縮,但總體(ti) 上都低於(yu) “十五”期末水平。行業(ye) 工資高低比已連續3年下降,到2011年縮小到4.48倍。
行業(ye) 大類工資高低比的趨勢也與(yu) 之近似。“十一五”中期,行業(ye) 大類之間的工資差距遠遠超過“十五”時期。2008年達到峰值15.93倍,比2005年的7.78倍擴大一倍有餘(yu) ,但此後呈收縮走勢,到2010年,行業(ye) 高低比回調到11.86倍,接近“十一五”初期的水平。
其次,19個(ge) 行業(ye) 之間的工資差距持續縮小。
高低比隻是反映出最高最低兩(liang) 個(ge) 行業(ye) 之間平均工資的變動情況,而不能反映其他行業(ye) 相互間工資關(guan) 係的變化。而變異係數則能夠反映各行業(ye) 工資與(yu) 全部行業(ye) 平均工資的差異,是衡量工資差距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表明,由行業(ye) 工資變異係數表示的行業(ye) 工資差距自2005年起開始明顯擴大,在經曆了2008年至2010年連續3年的較高狀態後,2011年回落到較低水平,與(yu) 2003年和2004年的情況接近。
[薩摩亞(ya) 稅率]主持這項研究的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王霞表示,我國的行業(ye) 工資差距在經曆了2004—2005、2007—2008兩(liang) 次“上台階”的過程之後,在2009—2010年開始呈現收斂、縮小的跡象,在2011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金融業(ye) 工資水平仍為(wei) 最高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的這份報告顯示,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的態勢發生改變。
2011年非私營單位金融業(ye) 工資增長率為(wei) 13.2%,6年來首次低於(yu) 全國的平均增幅(14.3%)。與(yu) 此同時,工資水平較低的農(nong) 林牧漁業(ye) 、製造業(ye) 和建築業(ye) 工資增長已經連續3年高於(yu) 全國平均增速,批發和零售業(ye) 更是連續4年工資增長超過平均水平,2011年工資增速達到20.2%,是各行業(ye) 中唯一一個(ge) 工資增長超過20%的行業(ye) 。在私營單位中,2011年製造業(ye) 、住宿餐飲業(ye) 的工資增長率也分別達到20%和19%,超過全部行業(ye) 18.3%的平均增速。一段時期以來,行業(ye) 工資分配中“高水平高增長,低水平低增長”的態勢得到扭轉,低工資行業(ye) 的工資增長明顯開始加快。
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行業(ye) 工資高低比仍居高位。報告指出,2011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最高的行業(ye) 與(yu) 最低的行業(ye) 年平均工資之比為(wei) 4.48∶1,其中最高的金融業(ye) 年平均工資為(wei) 91364元,工資最低的農(nong) 林牧漁業(ye) 年平均工資僅(jin) 為(wei) 20393元,絕對工資差距達到70971元。也就是說,一個(ge) 金融行業(ye) 職工單個(ge) 季度的工資比一個(ge) 農(nong) 林牧漁行業(ye) 職工全年的工資都要高,這樣大的行業(ye) 差距在國際上也是比較少的。
報告認為(wei) ,金融業(ye) 相對工資水平的變化,是造成工資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金融業(ye) 以0.4%(210元)的微弱優(you) 勢,超過信息傳(chuan) 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e) ,首次成為(wei) 工資水平最高的行業(ye) 。而到2011年,金融業(ye) 比第二位的信息傳(chuan) 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e) 的工資水平高20745元,超出近30%。
對比過去近10年的行業(ye) 工資水平,會(hui) 發現行業(ye) 工資關(guan) 係已形成了穩定的格局。2007年以來,金融業(ye) 第一,信息傳(chuan) 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e) 第二,農(nong) 林牧漁業(ye) 、住宿和餐飲業(ye) 分列倒數第一、第二的格局沒有發生過變動。“十一五”期間,各年份工資水平最高和最低的五個(ge) 行業(ye) (大類),與(yu) “十五”末期相比,沒有發生大的調整變動。行業(ye) 工資排位座次穩定,高工資和低工資行業(ye) 變動較小。
工資水平總體(ti) 排位短期難變
行業(ye) 工資差距呈現縮小動向,其背後的原因何在?
王霞分析,行業(ye) 工資關(guan) 係主要是初次分配結果的反映。過去幾年,國家和許多地區出台了“提低、擴中、控高”的具體(ti) 舉(ju) 措,如加快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規範國有企業(ye) 負責人薪酬、普遍推進工資集體(ti) 協商以及個(ge) 別地方實施的稅收減免政策等等。這些舉(ju) 措對於(yu) 扭轉行業(ye) 工資差距擴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那麽(me) ,今後行業(ye) 工資差距變動的走勢又將怎樣?王霞認為(wei) ,未來行業(ye) 工資差距的變動趨勢取決(jue) 於(yu) 宏觀經濟形勢、產(chan) 業(ye) 政策、行業(ye) 競爭(zheng) 、勞動力供需結構和國家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強調初次分配領域也要處理好公平與(yu) 效率的關(guan) 係的總基調和分配原則的指引下,可以預期,更大力度的、旨在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還會(hui) 出台,由此行業(ye) 工資差距不會(hui) 再大幅度擴大,但形成穩定、鞏固的下行趨勢還有賴於(yu) 相關(guan) 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持續性。
一些人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低工資行業(ye) 總是集中在農(nong) 林等領域?王霞介紹說,行業(ye) 工資高低排序中的“第一梯隊”主要由人力資本投入較高,人才流動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行業(ye) 組成。而排在末位的,主要是農(nong) 林、木材加工業(ye) 、紡織業(ye) 、低端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e) ,這些行業(ye) 人力資本投入較低,勞動供給總量總體(ti) 充裕。這種格局符合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注冊(ce) 塞舌爾公司塞舌爾公司注冊(ce) ]
其中,一些壟斷行業(ye) 因非市場因素取得的過高工資報酬,預計將是下一步工資調控政策的一個(ge) 重點。但是由於(yu) 工資的剛性,其工資水平排位短期不會(hui) 發生大的變化。行業(ye) 工資差距的總體(ti) 格局未來仍將保持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