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wei) 7月6日國內(nei) 主要財經媒體(ti) 頭版要聞精選:
【中國證券報】
我國近四年來首次啟動非對稱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5日晚間宣布,自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次降息距6月7日年內(nei) 第一次降息不足一月。分析人士表示,一個(ge) 月內(nei) 兩(liang) 次降息表明當前經濟增長形勢不容樂(le) 觀,貨幣政策需加大“穩增長”力度。
郭樹清抵渝調研,或與(yu) 股民代表交流[瑞豐(feng) 香港公司成立|基金會(hui) 辦理服務]
消息人士透露,證監會(hui) 主席郭樹清5日抵達重慶。當天,郭樹清與(yu) 重慶市相關(guan) 領導會(hui) 晤,並討論了區域性資本市場發展情況。今天,他將赴營業(ye) 部與(yu) 股民麵對麵交談,並與(yu) 當地上市公司代表座談。
【上海證券報】
時隔28天,央行再啟降息利器穩增長
距離上一次降息僅(jin) 僅(jin) 28天,央行於(yu) 6日起再度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與(yu) 上一次不同的是,此次為(wei) 明顯的不對稱降息,這也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來央行首次不對稱降息,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ge) 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wei) 基準利率的0.7倍。
證券業(ye) 協會(hui) 直投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成立
中國證券業(ye) 協會(hui) 直接投資業(ye) 務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日前在北京成立。中國證券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陳共炎要求直投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完善工作機製,以製定有效自律規則為(wei) 主,反複評估並完善擬定的行業(ye) 自律規則,引領整個(ge) 證券直投行業(ye) 健康穩步發展。
【證券時報】
中國與(yu) 歐洲央行聯動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晚間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ge) 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ge) 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ge) 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中紀委:嚴(yan) 打內(nei) 幕交易,遏製金融腐敗
記者5日從(cong) 中央紀委獲悉,2012年中央金融機構紀檢監察部門主要負責人例會(hui) 日前在京召開。會(hui) 議要求,要嚴(yan) 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嚴(yan) 厲打擊以貸謀私、內(nei) 幕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wei) ,有效遏製金融領域腐敗問題多發勢頭。
【證券日報】
央行今起非對稱降息,貸款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7月5日,央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非對稱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今年以來央行第二次降息,上次降息為(wei) 今年6月8日是3年半來的首次降息,距今不滿一個(ge) 月。央行此舉(ju) 被認為(wei) 是根據形勢變化進行的適時適度微調,且進一步推動了利率市場化進程。業(ye) 界專(zhuan) 家認為(wei) ,央行此次非對稱降息將利好房地產(chan) 業(ye) ,銀行生息資產(chan) 增速繼續有所放緩、淨息差見頂回落,這將導致股市發生結構性變化。
中歐同步降息提振信心,A股或吹響反攻號角
對於(yu) 中歐央行的同步降息,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股市意外迎來內(nei) 外兩(liang) 大利好。全球啟動釋放流動性效果明顯,至少會(hui) 短期提振股市。A股將獲強力支撐,刺破2200點的股市將吹響反攻號角。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
意外降息背後:經濟放緩已需急救
當幾乎所有人覺得隻會(hui) 降準的時候,中國央行選擇了突然降息,這意味著什麽(me) ?是貨幣政策已轉向激進“預調”,還是即將公布的6月宏觀經濟數據出人意料地差?
所采訪的經濟學家均注意到,在上次存貸利率等幅下調引發爭(zheng) 議的背景下,此次降息采取了貸款利率降幅大於(yu) 存款利率降幅的“不對稱降息”,一方麵緩和“剝奪儲(chu) 戶”的質疑,另一方麵突出了鼓勵向實體(ti) 經濟放貸的意圖。[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銀行用足貸款利率下浮空間,則一年期貸款利率最低可達4.2%,已為(wei) 曆史最低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
央行年內(nei) 二度降息 加碼穩增長
這次降息與(yu) 6月8日的今年首次降息相比,更令人感到意外,因市場預期央行可能會(hui) 在7月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而非降息。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因央行認為(wei) 實體(ti) 經濟下滑並非流動性缺乏,而是企業(ye) 融資成本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