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4日書(shu) 麵答複立法會(hui) 議員質詢時說,特區政府近年來致力於(yu) 改善空氣質量,初見成效。與(yu) 1999年相比,2011年香港路邊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和微細懸浮粒子(PM2.5)水平,分別減少33%和28%。[中國企業(ye) 在開曼注冊(ce) 公司]他還說,香港已在去年底完成所有14個(ge) 空氣質量監測站的PM2.5監測儀(yi) 安裝作業(ye) 。
黃錦星介紹說,14個(ge) 空氣質量監測站中有11個(ge) 是一般監測站,覆蓋全港由東(dong) 至西、由南至北的主要地區,土地用途涵蓋住宅、住宅商業(ye) 混合發展區、住宅商業(ye) 工業(ye) 混合發展區、郊區、市區等不同類別。其餘(yu) 3個(ge) 是路邊空氣質量監測站,分別位於(yu) 銅鑼灣、中環和旺角,所在地大廈林立、交通繁忙、行人眾(zhong) 多,監測數據較具代表性。香港采用國際認可規範設計監測網絡和選定監測站位置,並嚴(yan) 格執行質量控製及質量保證製度,確保監測數據高度準確可靠。
他還表示,特區政府為(wei) 改善道路空氣質量,已經實行了一係列旨在減少廢氣及PM2.5排放的措施,並初見成效。這些措施包括:推廣燃燒石油氣的車種以取代燃燒柴油的出租車和小型巴士,引入先進的黑煙測試方法,提高黑煙車輛的定額罰款,規定歐盟前期的柴油車輛必須裝設微粒過濾器或催化器,收緊車用柴油規格至歐盟五期,以及進一步收緊新登記重型柴油車輛的排放標準,實施定額罰款杜絕停車等候引擎空轉等。
此外,特區政府從(cong) 2007年起提供多項資助計劃,鼓勵車主換購更環保的車輛,其中包括為(wei) 環保車輛提供首次登記稅寬減等。[為(wei) 什麽(me) 在開曼群島注冊(ce) 公司]2011年3月,特區政府成立3億(yi) 港元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業(ye) 界引入更多綠色創新運輸技術,使用低排放和節能交通工具。特區政府還向立法會(hui) 財務委員會(hui) 建議撥款2億(yi) 多港元,供巴士公司購買(mai) 電動巴士和混合動力巴士試驗行駛。
黃錦星說,為(wei) 更全麵減少道路空氣汙染,特區政府正著手研究立法規管非路麵流動器械的空氣汙染物排放,以及研究減少船隻廢氣排放的措施。在2012-2013年度,特區政府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麵共撥款6億(yi) 2670萬(wan) 港元。[注冊(ce) 開曼公司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