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關(guan) 係到每個(ge) 人的切身利益。國務院醫改辦公室昨天表示,《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三年總結報告》已經完成並上報國務院。[注冊(ce) 加拿大公司]這份報告的完成,意味著我國自2009年以來實行的新醫改終於(yu) 有了全麵的官方評估。
《報告》顯示,2009至2011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15166億(yi) 元,三年來,我國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nong) 合政府補助標準從(cong) 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城鎮居民醫保、新農(nong) 合政策範圍內(nei) 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從(cong) 2008年的50%左右,都提高到了2011年的70%左右。基層醫療機構以藥養(yang) 醫的狀況得到初步改善。
《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三年總結報告》涵蓋了三年醫改的五項重點內(nei) 容,從(cong) 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到基本藥物製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再到公立醫院試點改革。而報告中每一項改革成效的分析都像在抽絲(si) 剝繭。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認為(wei) ,三年時間,新醫改之所以能夠“破繭成蝶”在於(yu) 突破了存在基層幾十年的“以藥養(yang) 醫”製度,建立了新製度,基層群眾(zhong) 受惠最大,感受最深。
李玲:[注冊(ce) 巴拿馬公司]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醫療機構從(cong) 過去已經不能發揮作用了,到現在從(cong) 硬件到軟件,重新構造,醫生從(cong) 過去靠開藥來掙錢,回歸到治病救人這樣一個(ge) 本質工作,而且醫療服務的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是等著病人來上門,現在他們(men) 很大的工作量是上門去做健康的促進、健康維護,所以基層醫療衛生改革三年來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李玲所描述的變化,山東(dong) 省東(dong) 營市文匯街道居民王聿紅感受頗深,多年來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前每個(ge) 月光藥費就要300多元,現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了基本藥物製度,藥費壓力小了不少。
現在這個(ge) 藥價(jia) 降下來了,一個(ge) 月能省下一百多塊錢,一年下來就省下一千多塊錢,對俺這家庭來說就減輕很多負擔,現在就是很好、很滿意。
而發生在基層醫療體(ti) 係中的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得益於(yu) 政府投入的空前加大。《報告》顯示,2009至2011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15166億(yi) 元。如果把這個(ge) 龐大數字換算到每一個(ge) 老百姓身上,具體(ti) 的實惠就是,原來住院報銷隻能報50%左右,而截止到去年就能報70%,今年這一標準將繼續提高到75%。
如此大的投入,表明了政府在醫療改革方麵的決(jue) 心。但是三年過去,民眾(zhong) 在主觀感受方麵,並沒有覺得看病難、看病貴得到明顯改善,醫改成果和城鄉(xiang) 居民的期待之間仍然存在一定落差。這種落差如何彌補?今後醫改的主攻方向又是在哪裏?
基層百姓能夠切實的感受到藥價(jia) 下降、報銷增多,但是對於(yu) 城市居民來說,“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卻依然存在,醫改成效感受不深。李玲說,三年醫改的作用並不僅(jin) 僅(jin) 是解決(jue) 基層群眾(zhong) “因病返貧”的問題,更是為(wei) 下一步的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奠定基礎。
李玲:城市居民之所以感受不深,是因為(wei) 縣級以上的公立醫院的改革還沒有開展,那麽(me) 基層已經破除了以藥養(yang) 醫的舊製度,建立了新的製度,它的這套方法其實完全可以適用於(yu) 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國家現在已經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它的基本路徑、方法和理念和基層醫改是類似的。
李玲認為(wei) ,[注冊(ce) 香港公司]三年新醫改成功的關(guan) 鍵在於(yu) 從(cong) “頂層”設計出發,政府責任到位,而這些用時間探索出來的經驗更需要在未來的改革中繼續堅守。
李玲:首先是政府的責任到位,就是理念上徹底改變了,要讓老百姓病有所醫。然後他的責任到位,他真正的落實了辦醫的職責,然後基層的醫改是一個(ge) 係統性的改革,他把基層醫療機構定義(yi) 為(wei) 公益性的事業(ye) 單位,同時又用了競爭(zheng) 性的用人製度,激勵型的分配製度,規範性的藥品招標采購,他是一係列政策的組合拳來破除舊製度,建立新製度。
俗話說:萬(wan) 事開頭難。李玲說,《報告》顯示三年新醫改已經實現了階段性目標,開了一個(ge) 好頭,但是醫改的終極目標是惠及所有城鄉(xiang) 居民,讓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直接實惠。
李玲:我們(men) 應該從(cong) 三年醫改裏看到信心,中國醫改解決(jue) 世界難題的中國式的方法是走的通的,我們(men) 有我們(men) 的優(you) 勢,但是在城市醫改當中,它的難度更大,利益的調整更加艱巨,需要更大的決(jue) 心和勇氣來往前推進醫改。
三年的醫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醫療投入占GDP比重仍不足2%。專(zhuan) 家分析,不論未來經濟好壞,財政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增長仍然有很大空間。
醫療改革不僅(jin) 是治病防病的問題,同時也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之所以內(nei) 需不足,儲(chu) 蓄率高,其中很大程度是因為(wei) 對醫療保障缺乏信心造成的。如果有了讓人放心的醫療保障,人們(men) 才能增加生活開支,拉動內(nei) 需,從(cong) 而促進經濟良性增長。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醫療改革可謂牽一發動全身,意義(yi) 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