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注冊(ce) 汶萊公司]安徽潁上縣兩(liang) 所小學78名學生在食用學校發放的營養(yang) 餐後,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類似的食品安全事故,在政府提供的營養(yang) 餐計劃中時有發生。因此由政府教育部門主導的營養(yang) 餐計劃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
“NGO組織提供的學生午餐,像‘免費午餐’項目確實會(hui) 比政府的營養(yang) 改善計劃做得更精細更透明,但目前中國沒有哪一個(ge) 公益組織有能力承擔全國這麽(me) 大的工作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yu) 社會(hui) 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政府還是主導力量,但是應該學習(xi) 公益組織的一些做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主管薛文俊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ge) 縣級教育部門就營養(yang) 計劃款下撥學校的進度和賬目進行詳細的公開,資金安全是政府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軟肋。”
營養(yang) 計劃遭遇食品安全問題
根據國務院從(cong) 2011年10月啟動實施的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中央財政將每年撥款160億(yi) 元,率先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ge) 縣(市)啟動國家試點,惠及這些地區所有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階段約2600萬(wan) 名在校學生,占中西部農(nong) 村學生人數的近30%。160億(yi) 的資金是按每名學生每天3元錢的營養(yang) 改善標準,每年200天上課天數計算得出。
不過,在政府教育部門主導的營養(yang) 餐計劃中,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4月9日,雲(yun) 南鎮雄縣300多名學生,在吃了學校統一供給的營養(yang) 餐後出現腹瀉、高燒等不適症狀。學生反映“豌豆聞起來是臭的,很難聞;不吃不行,要被罰款”;廣西部分學校雞蛋采購價(jia) 高出市場價(jia) 75%,[注冊(ce) 加拿大公司]豬肉與(yu) 油豆腐的采購價(jia) 比市場批發價(jia) 都高出25%左右。
為(wei) 什麽(me) 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事故不斷?而“免費午餐”基金等民間公益組織提供的營養(yang) 餐卻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民間NGO組織在做營養(yang) 餐時確實比一些政府主導的營養(yang) 餐計劃做得更精細,更透明。”鄧國勝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也顯示出政府主導的營養(yang) 改善計劃監督管理機製不夠健全。”
記者近日從(cong) 安徽潁上縣教育局網站上查詢到,該縣2012年3月發布的《潁上縣教育局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食品的采購、運輸、儲(chu) 存方案的的通知》要求,“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工程食品每年招標一次。學生課間餐食品為(wei) 純牛奶、鹵雞蛋。”
“我們(men) 的目標是為(wei) 孩子們(men) 提供一頓熱騰騰的午飯,而不是牛奶麵包等工業(ye) 製成食品。”“免費午餐”項目發起人鄧飛日前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反複強調,他們(men) 的“免費午餐”項目會(hui) 堅持要求學校做正餐,拒絕乳品和麵包等。
目前已經資助150多家貧困地區學校,使35000名學生受益的免費午餐項目對於(yu) 乳製品的態度格外小心,項目管委會(hui) 以文件形式明確規定:“凡是使用國家農(nong) 村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資金用於(yu) 乳品麵包等輔食營養(yang) 補助的學校,免費午餐基金不予項目合作。”
“乳製品等加工製成的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會(hui) 因為(wei) 運輸、保管等條件製約,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鄧飛向本報記者解釋,“事實也證明,很多食品均在運輸、保管期間變質。”
“我早就說過了牛奶和麵包那樣的做法不行,沒想到沒過多久果然出現了不少問題。”貴州省畢節市某小學的一位方姓校長6月20日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他們(men) 的小學是2011年4月2日“免費午餐”項目啟動時第一批申請加入的學校,如今已成為(wei) “免費午餐”項目的標杆學校。
沙壩小學於(yu) 今年3月加入到政府的營養(yang) 改善計劃,而學期班和教師的午餐依然由“免費午餐”提供,他顯然非常認同“免費午餐”項目建學校食堂,為(wei) 學生提供正餐的理念。
配套資金短缺導致“蛋奶工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dong) 平認為(wei) ,隨著政府加大投入及基金會(hui) 、NGO等民間組織的參與(yu) ,改善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的“糧食”有了,但為(wei) 農(nong) 村學生提供什麽(me) 樣的營養(yang) 、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協作模式及如何實施有效的監督體(ti) 係等營養(yang) 改善的核心問題,依然需要探索。
為(wei) 此,2011年8月—2012年3月,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中西部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項目》課題組選取雲(yun) 南、青海、貴州、陝西、重慶等中西部五省份作為(wei) 樣本地,對地方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等不同主體(ti) 實施的營養(yang) 改善項目開展調研。
該項調研項目執行官薛文俊6月21日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根據我們(men) 的調研:目前多數學校處於(yu) ‘有米無鍋’(無廚房食堂)的狀態,按160億(yi) 元投入資金,大約還需要增加20%-25%建設廚房和配備工勤人員的配套資金。”
據某公益機構估算,[注冊(ce) 巴拿馬公司]建一所能供應上百名師生用餐的普通食堂,需要資金約3萬(wan) 元左右,包括購買(mai) 蒸飯車、保鮮櫃或冰櫃、消毒櫃等廚房設備,而一個(ge) 貧困縣這樣規模的小學可能近百個(ge) 。
“要想真正實現學校食堂供餐,一個(ge) 縣要拿出200萬(wan) —300萬(wan) 元的配套資金,才能真正實施好營養(yang) 餐改善計劃。”薛文俊告訴本報記者,這還不包括廚師等人力上的投入,對於(yu) 一些財政貧乏的貧困縣來說,這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人均3塊錢是遠遠不夠的,”南寧市財政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廣西南寧該項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被叫作貧困縣營養(yang) 計劃,南寧市目前有3個(ge) 國家級貧困縣,作為(wei) 落實營養(yang) 改善計劃標杆的馬山縣就是其中之一,由於(yu) 貧困縣往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食品的物流配送是一個(ge) 很大的難題,需要大筆資金。”
“貧困地區的肉價(jia) 比城裏可能高不少。”他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南寧市還沒有相應的配套資金,去年馬山縣政府投入971萬(wan) 元用於(yu) 全縣小學食堂基礎建設。
教育部今年年初表示,近兩(liang) 年中央財政下撥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資金169億(yi) 元,相當一部分是地方統籌用於(yu) 食堂建設的。2011年底,財政部和教育部兩(liang) 部委又專(zhuan) 門追加了食堂建設專(zhuan) 項資金100億(yi) 元,重點用於(yu) 營養(yang) 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的農(nong) 村學校的食堂建設,改善學生的就餐條件。
這些資金有多少最終落實到食堂建設上,我們(men) 無法得知。事實上貧困地區的中小學食堂依然非常缺乏,據媒體(ti) 報道,甘肅隴西縣實施營養(yang) 計劃的276所學校中,隻有43所學校有食堂。沒有食堂的現狀決(jue) 定了“蛋奶工程”,成為(wei) 眾(zhong) 多地方政府改善農(nong) 村學生營養(yang) 的主要實施項目。
資金發放有待第三方監督
“我們(men) 學校從(cong) 校長到老師都是不碰錢的,錢都是由縣教育局派駐的工作人員負責管理,並且我們(men) 在采購食品和報銷的時都是要求兩(liang) 個(ge) 老師參與(yu) 。” 貴州省畢節市的方姓校長對記者表示,學校每天都會(hui) 通過微博公布營養(yang) 餐賬目。
“我們(men) 的調查發現,在中央營養(yang) 改善資金下撥後,地方政府下撥比較緩慢,拖延下撥補助款,導致學校為(wei) 錢發愁的現象並不鮮見。”薛文俊告訴本報記者,“廣西財政廳去年年底下撥補助,3個(ge) 月後,那坡縣財政局撥款給教育局,期間,學校隻能賒賬供餐。本學期開學之初,廣西那坡一所小學向每位寄宿生家長預收了300元作為(wei) 營養(yang) 改善經費辦營養(yang) 早餐。更有甚者,營養(yang) 改善經費會(hui) 被挪作他用,用於(yu) 著急的項目。”
據央視4月中旬在陝西商洛縣的調查,2011年10月,國務院啟動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商洛縣屬於(yu) 第一批試點範圍內(nei) ,但是央視記者調查發現,補助資金依然沒有劃撥到位,而該省教育廳一位官員卻對央視記者表示錢已經撥下去了。
上述南寧市財政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財政資金撥付進度並沒有一個(ge) 統一的規範,各地進度並不一樣。
營養(yang) 改善計劃再加上學生食堂建設意味著更大的資金投入,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也意味著監督更加複雜,更加重要。
為(wei) 了從(cong) 製度上保障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6月14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門印發《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五個(ge) 配套文件。
“對教育部門使用資金的監督,目前主要是依靠審計,有時審計工作也並不完全令人滿意。”鄧國勝表示,還是需要進一步推動政府信息公開。
本報記者發現,目前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試點地區,教育部門對相關(guan) 資金使用情況的信息披露還是非常之少,以最近出現事故的安徽潁上縣為(wei) 例,記者詳細查詢了該縣教育部門2012年以來發布的有關(guan) 營養(yang) 餐計劃的信息,無一提到資金的撥付使用賬目。記者電話聯係該縣教育局,接通了值班室電話,而值班室告知的教育局辦公室電話長時間無人接聽。
“資金使用情況對社會(hui) 公開最大的阻力可能是在縣裏。”上述南寧市財政局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
“據我了解,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ge) 縣級教育部門就營養(yang) 計劃款下撥學校的進度和賬目進行詳細的公開。”薛文俊告訴本報記者,“光靠政府係統內(nei) 監督還不行,必須引入民間組織、媒體(ti) 等各方的監督。”
鄧飛告訴本報記者,政府的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運作模式無外乎三種:一、地方政府和學校自己做;二、中央政府招標采購,交給民間社會(hui) 組織來做;三、政府和民間社會(hui) 組織一起合力運作,就像我們(men) 在湖南新晃、廣西馬山等地做的那樣,由我們(men) 管理、政府分擔部分經費。
“社會(hui) 很擔心第一種模式,因為(wei) 既沒有效率,成本又高,還可能產(chan) 生貪汙腐敗。前些年的‘蛋奶工程’和‘國家學生奶計劃’就是前車之鑒。”
“調研結果證明,社會(hui) 公益機構有能力、有經驗操作營養(yang) 午餐等不同項目,而且運作高效、財務公開、飯菜質量有保證,那麽(me) 購買(mai) 相應的公共服務完全可以由政府選擇進行。政府通過購買(mai) 公共服務的契機,以民間力量為(wei) 杠杆,創新社會(hui) 管理模式。”薛文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