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彭清華:中央挺港惠港體現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決心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彭清華在談及香港經濟時指出,“香港能取得今天的經濟成就,是香港同胞善於(yu) 抓住機遇、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祖國的大力支持。” 

  彭清華近日接受媒體(ti) 采訪時作上述表示。他介紹,上世紀60年代,國家開通三趟快車,建設東(dong) 深供水工程,為(wei) 香港提供穩定價(jia) 廉的鮮活食品和淡水供給,成為(wei) 香港社會(hui) 穩定和工業(ye) 起飛的重要支撐。[香港公司審計]70年代石油危機,香港人心惶恐,中央政府擴大國產(chan) 石油供港,雪中送炭,幫香港渡過難關(guan) 。80年代內(nei) 地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ye) 北移,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奠定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應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hui) 要求,先後出台一係列針對性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發展,如1998年廣東(dong) 省和香港特區政府建立“粵港合作聯席會(hui) 議”機製;2003年以來,中央有關(guan) 部門與(yu) 特區政府簽署CEPA及8個(ge) 補充協議,推出對原產(chan) 地為(wei) 香港的產(chan) 品全麵實行零關(guan) 稅、對港開放47個(ge) 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內(nei) 地居民赴港“個(ge) 人遊”、允許香港發展人民幣業(ye) 務等重要舉(ju) 措;2009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廣東(dong) 省與(yu) 香港特區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1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將港澳單獨成章,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定位;去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宣布了中央支持香港進一步發展、促進兩(liang) 地合作的“36條”政策措施。這些都為(wei) 兩(liang) 地經濟合作與(yu) 交流建立了製度框架,搭建了政策平台,有力地促進了香港經濟發展。

  “回歸15年,特別是2003年以來,中央政府如此大力度、高密度、寬範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ju) 措,充分體(ti) 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香港同胞的關(guan) 懷。”彭清華強調。

  彭清華認為(wei) ,中央一係列“挺港”、“惠港”措施對香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方麵:

  一是直接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與(yu) 民生的改善。如,2003年受亞(ya) 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影響,香港經濟陷入穀底。簽署CEPA,特別是開放內(nei) 地居民赴港“個(ge) 人遊”,帶旺了香港人氣,刺激了消費需求,拉動了就業(ye) ,推動香港旅遊業(ye) 率先複蘇,並帶動整個(ge) 經濟回升。金融方麵,中央政府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內(nei) 地企業(ye) 赴港上市融資,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ye) 務等,為(wei) 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新機遇。

  截止2012年4月底,內(nei) 地在港上市公司695家,占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8.7%。今年1至4月,經香港銀行處理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達7483億(yi) 元,占同期全國總額的96.4%。

  [香港公司查詢]生活保障方麵,目前內(nei) 地供應的豬、牛、雞占香港市場的70%以上,大亞(ya) 灣核電站向香港供電占香港社會(hui) 用電量的25%。內(nei) 地已成為(wei) 香港最主要的生活資料和能源供應地。

  二是消除了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一些基礎設施瓶頸和體(ti) 製性障礙。回歸以來,通過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化了珠三角地區的基礎設施布局,為(wei) 構建區域現代流通網絡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建立粵港、滬港、京港等區域合作機製,拓展了區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這些政策措施不能簡單地看作單方麵的‘送禮’,它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彭清華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在積極參與(yu) 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是內(nei) 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內(nei) 地企業(ye) 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港資企業(ye) 在內(nei) 地吸納了數千萬(wan) 勞動力就業(ye) 。1993年以來,內(nei) 地企業(ye) 通過在香港上市,累計籌資31946億(yi) 港元。2011年,兩(liang) 地實現貿易額2835.2億(yi) 美元,香港成為(wei) 內(nei) 地第五大貿易夥(huo) 伴、第三大出口市場。

  “近年來,內(nei) 地與(yu) 香港的合作呈現出新特點”,彭清華指出,與(yu) 以前偏重於(yu) 引進資金和項目的情況相比,現在內(nei) 地省市到香港招商,洽談服務業(ye) 交流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設和社會(hui) 管理的多了,開展人才引進與(yu) 培訓的多了,聯合進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的多了。這說明,在內(nei) 地的發展中,香港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豐(feng) 富多彩了。

  “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出台一係列措施,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注冊(ce) 美國公司美國公司注冊(ce) ]改善民生,既體(ti) 現了中央堅決(jue) 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決(jue) 心和誠意,也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是利國利港、互利共贏的。”彭清華強調。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