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回歸15年走過的曆程,我們(men) 可以自豪地說,這15年是‘一國兩(liang) 製’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15年,是兩(liang) 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liang) 地同胞感情不斷加深的15年,是創造嶄新曆史的15年。”[美國公司類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主任彭清華6月1日接受內(nei) 地媒體(ti) 聯合采訪時,這樣評價(jia) 香港回歸15年。
全球最具競爭(zheng) 力的經濟體(ti)
“有些現象,能說明香港的經濟現狀。”彭清華說,“美國《財富》雜誌1995年刊登題為(wei) 《香港之死》的封麵文章,預言回歸後香港將日漸衰落;回歸10年後,還是這本《財富》雜誌,發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當年預言完全錯誤。”
“還有,1997年亞(ya) 洲金融危機期間,香港被國際投機勢力列為(wei) 狙擊對象;而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香港卻成為(wei) 相當一部分國際金融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周刊還創立了Nylonkong(紐倫(lun) 港,即紐約、倫(lun) 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這個(ge) 新名詞。”
彭清華又舉(ju) 出一連串數據,[注冊(ce) 美國公司好處]來說明香港經濟的巨大活力。“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間,香港GDP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ti) 平均值的近2倍。香港已經連續18年被評為(wei) 全球最自由經濟體(ti) 。世界銀行對183個(ge) 經濟體(ti) 的營商環境排名中,2012年香港排第二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剛剛公布的《2012年世界競爭(zheng) 力年報》中,香港連續第二年以滿分100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zheng) 力經濟體(ti) 榜首……”
目前世界經濟大環境不佳,但彭清華說:“我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持樂(le) 觀態度。”因為(wei) 香港有良好的基礎和特殊的優(you) 勢,背靠祖國,具備克服困難、化危為(wei) 機的有利條件。
“挺港”“惠港”不是單向“送禮”
記者問:“您如何評價(jia) 中央一係列‘挺港’、‘惠港’措施對香港經濟所起的作用?”
彭清華先舉(ju) 了2003年亞(ya) 洲金融危機的例子,那時香港經濟陷入穀底,中央因而推出CEPA(即《內(nei) 地與(yu) 香港關(guan) 於(yu)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的安排》,並開放內(nei) 地遊客赴港個(ge) 人遊,為(wei) 香港經濟注入活水。
彭清華說,中央開放內(nei) 地企業(ye) 赴港上市融資,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業(ye) 務等措施,對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新機遇。“截至2012年4月底,內(nei) 地在港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8.7%。”
彭清華表示,回歸後的大型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香港構建區域現代流通網絡奠定了基礎,通過建立粵港、滬港、京港等區域合作機製,消除了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基礎設施瓶頸和體(ti) 製性障礙。
針對有人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做法形容為(wei) “送大禮”,彭清華說,不能簡單看作單方麵“送禮”,因為(wei) 它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香港在積極參與(yu) 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對內(nei) 地的投資,占境外投資的45.1%,同時內(nei) 地企業(ye) 自1993年以後在港上市融資超過3萬(wan) 億(yi) 港元,香港又是內(nei) 地企業(ye) 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現在,內(nei) 地省市與(yu) 香港的合作,更拓展到了服務業(ye) 、人才引進與(yu) 培訓、聯合海外推介等領域,香港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豐(feng) 富多彩。
摩擦矛盾絕非兩(liang) 地交往主流
談到最近一些內(nei) 地遊客與(yu) 港人發生摩擦時,彭清華說,這些問題的產(chan) 生有其客觀原因,不必大驚小怪。兩(liang) 地有不同的曆史環境、文化氛圍、社會(hui) 製度和生活方式,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問題上產(chan) 生一些矛盾,在很多地方不同時期都存在。去年,內(nei) 地訪港旅客已達2810萬(wan) 人次,相當於(yu) 香港常住人口的4倍,如此大規模的人員往來,有些摩擦在所難免,這些摩擦和矛盾絕不是兩(liang) 地交往的主流。
彭清華說,兩(liang) 地要正確看待和尊重彼此的差異,相互體(ti) 諒,求同存異,同時對已發生的事,要客觀解讀、理性分析,而不要意氣用事,無限放大,火上澆油。另外,兩(liang) 地要完善合作機製,比如個(ge) 別香港導遊強迫內(nei) 地遊客購物的事發生後,兩(liang) 地旅遊部門聯合規管,改善了旅遊市場秩序。
“兩(liang) 地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彭清華說,“每當香港經濟民生遇到嚴(yan) 重困難,中央政府和內(nei) 地民眾(zhong) 都及時出手相助;每當內(nei) 地同胞遇到嚴(yan) 重自然災害時,香港市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慷慨解囊奉獻愛心,這充分體(ti) 現了兩(liang) 地同胞血濃於(yu) 水的骨肉親(qin) 情。”
[注冊(ce) 美國公司費用]展望未來,彭清華認為(wei) ,香港與(yu) 內(nei) 地交流合作的趨勢主要體(ti) 現在3個(ge) 方麵,一是合作進一步深化擴展,從(cong) 經貿領域拓展到科教文衛、體(ti) 育、法律、國際仲裁、社會(hui) 管理、環境保護等各個(ge) 領域;二是區域合作更加緊密,香港作為(wei) 亞(ya) 洲重要的國際都會(hui) ,將與(yu) 珠三角加強分工合作,共建優(you) 質生活圈,打造更具綜合競爭(zheng) 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三是兩(liang) 地企業(ye) 聯合“走出去”,以聯合投資、聯合投標、聯合承攬項目等方式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