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注冊(ce) 安圭拉公司]聽取了關(guan) 於(yu) 製定《商業(ye) 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匯報。
《辦法》提出,將合理安排資本充足率達標過渡期,以利於(yu) 保持適當的信貸增速。允許商業(ye) 銀行將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計入銀行資本,並將不合格資本工具的過渡期延長至10年。《辦法》擬於(yu) 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將於(yu) 近日正式對外公布。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與(yu) 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辦法》在平衡國際準則的一致性和國內(nei) 的現實性方麵考慮更加充分,大大緩解了可能對銀行業(ye) 資本補充形成的壓力,有利於(yu) 國內(nei) 銀行信貸的平穩增長,避免對經濟增長產(chan) 生一些負麵的、下行的壓力。
長過渡期有助避免大規模集中融資[注冊(ce) 加拿大公司]
《辦法》明確,係統重要性銀行和其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分別為(wei) 11.5%和10.5%,與(yu) 國內(nei) 現行監管要求保持一致。此外,嚴(yan) 格明確資本定義(yi) 。明確了各類資本工具的合格標準,提高了次級債(zhai) 券等資本工具的損失吸收能力。允許商業(ye) 銀行將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計入銀行資本,並對國內(nei) 銀行已發行的不合格資本工具給予10年過渡期。
此前,據記者了解,《辦法》規定,采用權重法計算信用風險加權資產(chan) 的,超過100%貸款撥備覆蓋率的超額貸款損失準備可計入二級資本,但計入部分不得超過對應貸款信用風險加權資產(chan) 的1.25%;較此前規定的計入規模大幅增加。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認為(wei) ,這有利於(yu) 銀行保持資本充足率持續達標,也體(ti) 現了銀監會(hui) 堅持逆周期監管的思路。對於(yu) 長達10年的過渡期安排,以及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過渡期安排,浦發銀行新資本協議實施辦公室總經理趙先信特別指出,一方麵這與(yu) 國際保持了一致,另一方麵,為(wei) 商業(ye) 銀行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時間也比較充裕,這就避免了大規模的集中融資的發生,同時防止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預期產(chan) 生一係列負麵效應。
部分風險權重下調有助信貸支持實體(ti) 經濟
此外,《辦法》下調了小微企業(ye) 貸款、個(ge) 人貸款以及公共部門實體(ti) 債(zhai) 權的風險權重。
招商銀行實施新資本協議辦公室總經理文兵指出,這將引導商業(ye) 銀行擴大小微企業(ye) 和個(ge) 人貸款投放,體(ti) 現了降低信貸成本,有效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政策導向。這更加貼合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而同時適度上調商業(ye) 銀行同業(ye) 債(zhai) 權的風險權重,目的則是為(wei) 了防範風險在銀行體(ti) 係的傳(chuan) 遞。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有關(guan) 方麵要密切配合,積極穩妥實施好《管理辦法》,尤其要加強監管政策與(yu) 產(chan) 業(ye) 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配合協調,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範金融風險、實施國際規則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各商業(ye) 銀行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合理調整資產(chan) 結構,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水平。要加強金融係統各個(ge) 領域、各個(ge) 環節的風險防範,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
操作風險納入監管將對銀行形成考驗
除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外,《辦法》將操作風險也納入了資本監管框架。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這是對商業(ye) 銀行資本管理影響最大的一個(ge) 險種。據了解,國際上要求以銀行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計入操作風險,這對於(yu) 收入越高的銀行影響越大。此前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的比例為(wei) 18%,而正式的《辦法》在此基礎上下調到15%。
由於(yu) 采取高級計量法可以部分抵消掉操作風險計量導致的資本下降問題,正在進行新資本協議達標的商業(ye) 銀行呼籲《辦法》能夠早日頒布,使得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申請審批有章可循,早日獲批實施。
此外,《辦法》還明確了資產(chan) 證券化、場外衍生品等複雜交易性業(ye) 務的資本監管規則,引導國內(nei) 銀行審慎開展金融創新。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強調,[注冊(ce) 巴拿馬公司]製定實施《辦法》,強化商業(ye) 銀行資本約束機製,對於(yu) 提升我國銀行業(ye) 穩健度,防範係統性風險,促進商業(ye) 銀行轉變發展方式,增強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增強銀行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文兵指出,《辦法》的實施還將有利於(yu) 提高商業(ye) 銀行的風險防控體(ti) 係建設和提高資本管控能力,真正推動銀行由高資本消耗型向內(nei) 涵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