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chan) 調控政策的持續發酵,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繼續大幅縮水。
根據鏈家地產(chan) 市場研究部統計,[北京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
截至5月21日,全國20個(ge) 重點城市土地流拍宗數達到107宗,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按照這些土地的最初供應價(jia) 格計算,流拍的土地價(jia) 值達138億(yi) 元。
值得注意的是,從(cong) 各類型地塊來看,住宅類用地流拍52宗,同比增長一倍之多,占所有流拍地塊近一半。
鏈家地產(chan) 市場研究部陳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雖然一些城市有個(ge) 別地塊以相對較高的溢價(jia) 率成交,但很難促進市場升溫。她認為(wei) ,住宅成交量上漲對於(yu) 房企資金壓力的緩解以及後市預期的轉變,作用還比較有限。
來自國土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有建設用地的出讓合同價(jia) 款為(wei) 3.1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6%,並創曆史新高。但在今年的背景下,外界普遍認為(wei) 土地財政將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chu) 備中心的數據,截至昨日(5月23日),本月北京僅(jin) 成交3宗工業(ye) 用地,而包括住宅用地、商業(ye) 用地、多功能用地在內(nei) 的經營性用地均無成交紀錄。這也導致今年前5月北京土地出讓金僅(jin) 為(wei) 135.7億(yi) 元,同比下降48.7%。除北京外,不少熱點城市同樣遭遇土地收入縮水的窘境。
[上海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陳雪認為(wei) ,除地方土地收益大大減少外,土地市場的低迷還在影響不少城市的經濟增長動力。同時,作為(wei) 房地產(chan) 新增投資的一個(ge) 源頭,土地市場的低迷狀態已經延續了將近一年,這勢必會(hui) 影響未來的房地產(chan) 投資規模,以及新開工規模,並可能危及後市的市場供應。
據悉,土地市場低迷的主因在於(yu) 開發商對未來預期不明朗,拿地態度較為(wei) 謹慎,加之在“前鬆後緊”的供地節奏下,優(you) 質地塊尚未入市。
有分析認為(wei) ,如果政策環境沒有重要轉向的話,[廣州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全國土地市場可能將繼續保持現有的低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