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2011反避稅貢獻239億 中國反避稅空間大難題多

避稅造成巨額稅收流失

近日,全國最大單筆非居民企業(ye) 間接股權轉讓所得稅4.03億(yi) 元在山西省成功入庫,這是由一家境外非居民企業(ye) BVI離岸公司)間接轉讓山西省一家能源有限公司股權產(chan) 生的非居民企業(ye) 所得稅稅款。這是繼2011年日本某公司間接轉讓康師傅飲品(BVI)有限公司股權繳納企業(ye) 所得稅3.06億(yi) 元後,創下非居民企業(ye) 間接轉讓股權繳納企業(ye) 所得稅的新高。 [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

山西晉城國稅局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征收此筆稅款,此間經過數輪協商、談判。在談判未果的情況下,晉城國稅局與(yu) 受讓方積極協商,多方努力,這家境外非居民企業(ye) BVI公司終於(yu) 認可了稅務機關(guan) 對股權轉讓的收入、成本確定方法,同意依法繳納稅款。

“如果沒有反避稅的調查手段,這4億(yi) 多元的稅款是收不上來的。”中翰國際轉讓定價(jia) 服務聯盟發起合夥(huo) 人王駿說。反避稅指國家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國際避稅加以防範和製止。反避稅往往是針對跨國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ye) 而言的,因為(wei) 通過關(guan) 聯公司和海外交易,跨國公司可以利用製度漏洞少繳稅。

2012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召開全國國際稅收工作視頻會(hui) 議。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力稱,2011年全年通過反避稅手段增加稅收貢獻239億(yi) 元。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ju) 辦的財稅學術沙龍上,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教師何楊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隨著全球化貿易與(yu) 投資的發展,跨國公司利用國家間的稅製差異進行利潤轉移,不同程度地侵蝕主權國家稅基。其中,發展中國家因為(wei) 稅收征管和法律製度的漏洞更可能成為(wei) 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受害者。一些非營利組織通過初步估算發現,每年從(cong) 發展中國家轉移出去的利潤高達350億(yi) 美元。

2011年,據媒體(ti) 報道,穀歌(Google)在華子公司或業(ye) 務密切合作企業(ye) ——咕果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構尋廣告公司和穀歌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存在涉稅違法行為(wei) ,數額高達4000多萬(wan) 元;具體(ti) 違法行為(wei) 包括使用假發票、將無關(guan) 費用如“按摩費”等列入成本、不按規定代扣代繳營業(ye) 稅等。[香港公司年審]

穀歌中國則稱,“我們(men) 認為(wei) ,我們(men) 現在和以往一直完全遵守中國稅法。”

雖然言之鑿鑿,但跨國公司利用政策空隙避稅操作卻是全球“行規”。

據彭博社調查,穀歌迅速積累的財富,除了從(cong) 廣告等業(ye) 務中獲得,還得益於(yu) 將其在海外獲得的大部分利潤通過一種複雜的法律結構轉移到了一些避稅場所,從(cong) 而保持其稅率維持在超低的2.4%的水平。

國家稅務總局2004年的數據顯示,跨國公司每年的避稅活動給中國造成300億(yi) 元的稅收損失。

2008年的數據顯示,美國通過反避稅調查查補的稅款是1000億(yi) 美元左右,而我國僅(jin) 有7億(yi) 美元。

外企怎樣避稅

從(cong) 稅收上說,一方麵,國內(nei) 企業(ye) 減稅的呼聲很高;但另一方麵,跨國公司通過避稅造成巨額的稅收流失。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反避稅調查力度一再加強,但仍有很多企業(ye) 通過各種避稅手段少繳稅。甘肅省國稅局工作人員劉浩(化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可以看到,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虧(kui) 損麵達六成,“長虧(kui) 不倒”現象非常普遍。

劉浩介紹,每年反避稅可以給國家增加稅金,尤其在外企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江蘇,每年通過反避稅談判收回的稅款,可達上百億(yi) 元。

“十一五”期間,蘇州市反避稅工作合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46億(yi) 元,補稅16億(yi) 元。蘇州作為(wei) 一個(ge) 省轄市,反避稅補征稅款在全國占到13.5%。“十二五”伊始,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5億(yi) 元,補稅3.5億(yi) 元。近6年來,共有7個(ge) 案件單案補征稅款超過1億(yi) 元。

這些跨國企業(ye) 用什麽(me) 辦法騙過稅務稽查人員的眼睛呢?

“轉讓定價(jia) 是最常用的一種避稅行為(wei) 。”劉浩介紹,轉讓定價(jia) 是利用關(guan) 聯企業(ye) ,將利潤轉移到國外。

“說白了就是高買(mai) 低賣,比如原料進價(jia) 20元,成品卻以10元賣出,製造環節不賺錢,企業(ye) 處於(yu) 虧(kui) 損,而關(guan) 聯企業(ye) 將利潤算到國外母公司,在中國就沒有繳納企業(ye) 所得稅。”

外企避稅的重點是企業(ye) 所得稅,因為(wei) 企業(ye) 所得稅是一種流轉稅,隻對企業(ye) 的盈利進行征稅。

中央財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確實有轉讓定價(jia) 的嫌疑。尤其是有避稅地聯係的跨國公司,通過利潤轉移顯著地降低了稅收負擔。

該研究透露,跨國公司尤其是和避稅地有直接聯係的跨國公司,稅前利潤率要高於(yu) 本土公司,這說明跨國公司有著更高的生產(chan) 效率和利潤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單位資產(chan) 的稅負,跨國公司比本土公司低0.1%,有避稅地聯係的跨國公司比本土公司低0.34%;單位利潤的稅負,跨國公司要比本土公司低1%,有避稅地聯係的跨國公司則比本土公司低4.4%。這反映出跨國公司,尤其是與(yu) 避稅地有直接聯係的跨國公司,負擔的稅收要低於(yu) 本土企業(ye) 。

研究表明,高利潤率和低稅收負擔,是跨國企業(ye) 轉讓定價(jia) 的一個(ge) 特征。

博弈跨國巨鱷

避稅因為(wei) 並不違法、違規,對稅務部門提出了巨大挑戰。反避稅工作,也成了稅務稽查人員跟跨國企業(ye) 鬥智鬥勇的一個(ge) 博弈過程。王駿說,反避稅主要是通過談判來進行,稅務局和企業(ye) 都遵守一定的保密協議。稅務機關(guan) 尊重企業(ye) 的隱私,所以在公開的新聞報道中都隻稱某某企業(ye) 。

但反避稅談判的精彩程度,往往不亞(ya) 於(yu) 波譎雲(yun) 詭的商戰電影。

劉浩透露,他們(men) 曾查到一家來料加工企業(ye) ,生產(chan) 某單一產(chan) 品,整個(ge) 行業(ye) 的利潤率是20%,該企業(ye) 的利潤卻是5%。通過搜集其上下遊關(guan) 聯企業(ye) 的資料,他們(men) 發現,這個(ge) 企業(ye) 的原料價(jia) 格遠高於(yu) 市場價(jia) ,而製成品卻低於(yu) 市場價(jia) ,這些上下遊企業(ye) 都隸屬於(yu) 某跨國公司。掌握了情況後,國稅局跟該企業(ye) 進行了長達三個(ge) 月的談判,最終迫使該企業(ye) 補繳了幾百萬(wan) 元的稅款。

王駿曾參與(yu) 了一次反避稅談判。一家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的跨國企業(ye) 被江蘇國稅係統盯上,經過很長時間的分析測算,發現該企業(ye) 利潤長期低於(yu) 正常水平,於(yu) 是便與(yu) 該企業(ye) 開始接觸。

該企業(ye) 提出理由進行談判。“這是個(ge) 拉鋸戰。”王駿說,他前前後後跟合夥(huo) 人去了那家企業(ye) 六次,還要分析關(guan) 聯企業(ye) 和行業(ye) 數據庫,工作量極大。

“一般的跨國企業(ye) 還好談判,跨國壟斷企業(ye) 最棘手。”王駿說。

一般跨國企業(ye) ,還有行業(ye) 參照係可以比對。比如複印機行業(ye) ,有多家企業(ye) 在做,就有行業(ye) 平均利潤可以參考。但一些壟斷跨國巨頭,行業(ye) 上下遊都是它的企業(ye) ,整個(ge) 行業(ye) 被其壟斷,難以找到行業(ye) 平均利潤比對。

“資本弱化是跨國企業(ye) 避稅的另一利器。”王駿說。

資本弱化,是指企業(ye) 在融資時降低從(cong) 其關(guan) 聯方接受的權益性投資的比重,提高債(zhai) 權性投資的比重,導致權益性資本相對弱化的現象。

“說白了,就是企業(ye) 融資時,本該入股的改成借債(zhai) ,因為(wei) 債(zhai) 權不用繳稅,股權要繳稅。”王駿說。

日本一家跨國公司在陝投資子公司的案例被稱為(wei) 中國“資本弱化第一案”。稅務部門調查發現,該子公司2007年~2009年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顯示,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分別為(wei) 91.26%、87.32%、93.86%,大大高於(yu) 一般負債(zhai) 經營企業(ye) 常規負債(zhai) 標準。

更重要的是,其負債(zhai) 中存在大量來自關(guan) 聯方的借款費用,且每年有高額的擔保費用、質押費用及利息(在稅前扣除)被轉移至境外母公司,3年間的利息支出高達2200多萬(wan) 元。

隨著稅務部門調查的深入,該公司疑點重重。該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計的投資回收期為(wei) 3.84年,但其自2003年投產(chan) 以來,賬麵顯示一直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即使這樣,關(guan) 聯方母公司仍然不斷向虧(kui) 損的子公司增加投資,2007年增資100萬(wan) 美元,2010年6月增資1377萬(wan) 美元,總投資達5470萬(wan) 美元。

這麽(me) 一個(ge) 虧(kui) 損嚴(yan) 重的公司,銀行還願意提供高額貸款。該子公司與(yu) 境外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總金額達5500萬(wan) 美元,並由關(guan) 聯方母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稅務部門調查結果是,該公司以貸款之名行避稅之實,最終補繳稅款1100多萬(wan) 元。

不容樂(le) 觀的監督

相對於(yu) 發達國家,我國的反避稅起步比較晚。

劉浩認為(wei) ,稅務總局在2008年頒布實施的《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是我國在反避稅領域的一個(ge) 重要法規。但比起很多跨國企業(ye) 和會(hui) 計事務所動輒十幾層的避稅設計,現在我國稅務機關(guan) 稽查的能力隻有六七層。

他認為(wei) ,人才的缺乏也限製我國反避稅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稅務係統反避稅處的一位處長是《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的起草者和重要推動者,是中國反避稅領域頂尖的專(zhuan) 家之一,國內(nei) 稅務係統工作人員都聽過他的講座。

但現在,他跳槽到一家國際會(hui) 計事務所,擔任轉讓定價(jia) 、稅務風險方麵的合夥(huo) 人,為(wei) 跨國企業(ye) 做避稅方麵的谘詢。

“稅務係統培養(yang) 了很多稅務人才,但一轉眼就跳槽進了四大(國際上著名的四大會(hui) 計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該人士稱,跳槽後,往往年薪從(cong) 幾萬(wan) 元漲到上百萬(wan) 元。

讓學生監督老師,肯定是有難度的。該業(ye) 內(nei) 人士說,我國稅務係統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留住這些高端稅務人才,這樣才能加強我國反避稅領域的工作。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