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昨天(4月25日)在解答網友提問時表示,目前實行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模式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下一步,國家稅務總局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按照國家確定的個(ge) 稅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積極推進,為(wei) 實行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稅製模式創造條件。[投資盧森堡公司]
3月底,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副局長解學智、宋蘭(lan) 在中國政府網參加在線訪談活動,回答了各界的疑問及谘詢。活動結束後,肖捷提出,將沒來得及回答的網友提問,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上予以回複。
財新網現將部分問答整理於(yu) 此。
個(ge) 稅綜合征收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問:媒體(ti) 上不斷出現“利息稅、饅頭稅、月餅稅”等等新名詞,雖從(cong) 專(zhuan) 業(ye) 的角度看理解有偏差,但也說明現行的個(ge) 所稅征收存在大量問題,不知總局在個(ge) 所稅征管改革上今年步子可以邁的有多大?今年可以綜合征收嗎?
答:媒體(ti) 上出現的“利息稅、饅頭稅、月餅稅、加名稅……加班稅”等不同名目的稅收名詞,細分一下,上述問題涉及到個(ge) 人所得稅、增值稅、契稅或者一些與(yu) 稅收無關(guan) 的概念。上述現象有的屬於(yu) 社會(hui) 、媒體(ti) 對稅收認識上的偏差,有的屬於(yu) 故意炒作。
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二個(ge) 五年規劃綱要》,個(ge) 人所得稅改革目標是改變現有分類分項征稅辦法,建立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稅製模式。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稅製模式需要相應的征管環境和稅收征管手段做支持,例如,建立納稅人單一賬戶製度,所有的收支項目均通過該賬戶,嚴(yan) 格控製現金交易,建立較為(wei) 完備的社會(hui) 征信體(ti) 係,個(ge) 人納稅情況與(yu) 其貸款、就業(ye) 、求學、經商、領取養(yang) 老金等直接關(guan) 聯,稅收信息化建設較為(wei) 發達,全社會(hui) 納稅意識和協稅護稅積極性較高,稅收違法成本較高等。[注冊(ce) 盧森堡公司流程]
目前,我國實行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個(ge) 人所得稅製模式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下一步,國家稅務總局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按照國家確定的個(ge) 稅改革的方向和目標積極推進,為(wei) 實行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稅製模式創造條件。
獎金免征個(ge) 稅須符合兩(liang) 項條件
問:相關(guan) 資料顯示,全國多數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個(ge) 稅獎勵或獎金免征個(ge) 稅情況,作為(wei) 稅務主管部門,怎麽(me) 看待這種現象?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ge) 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ti) 育、環境保護等方麵的獎金”免納個(ge) 人所得稅。按照這一規定,隻有同時符合上述兩(liang) 個(ge) 條件的獎金,才能免征個(ge) 人所得稅:一是必須是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獎金;二是免稅獎金的範圍必須在“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ti) 育、環境保護等”之內(nei) 。除此之外的各類獎金,均應依法繳納個(ge) 人所得稅。
費用減除標準已考慮家庭支出因素
問:在香港等地,有許多針對居民個(ge) 人的稅收優(you) 惠,比如供養(yang) 長輩、太太全職在家都會(hui) 有一定的稅收減免,我們(men) 的稅收政策為(wei) 什麽(me) 不能有這樣的設計?
答:目前我國個(ge) 人所得稅實行的是分類分項征稅辦法,這種模式沒有直接設計教育、贍養(yang) 老人、扶養(yang) 子女等專(zhuan) 項扣除。但在實際上,我國現行個(ge) 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費用減除標準對上述因素是有相應考慮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費用減除標準的確定是以社會(hui) 平均消費支出為(wei) 依據,包括了家庭生活支出、教育、醫療、贍養(yang) 老人、扶養(yang) 子女等項目的平均數額。當然,這個(ge) 平均數額無法解決(jue) 具體(ti) 家庭支出的差異性問題。今後我國個(ge) 稅製度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綜合與(yu) 分類相結合的稅製模式。
勞務報酬所得較低者存在稅負偏重問題[注冊(ce) 盧森堡公司步驟]
問:我們(men) 是一群薪資來源於(yu) 勞務報酬的人員,國家去年就調整了個(ge) 人所得稅,但我們(men) 的個(ge) 人所得所得稅起征點仍保持在十幾年前的800元,稅率高達20%,我們(men) 月收入2100元就被征收100多元的個(ge) 稅,國家在調整個(ge) 稅的時候是否不知道有這一群人?我們(men) 的個(ge) 稅起征點為(wei) 什麽(me) 不能調高?
答:2011年修訂個(ge) 人所得稅法,提高了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費用扣除標準,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的費用扣除方式沒有同步調整。主要基於(yu) 以下情況:一是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具有不平衡性、流動性、隱蔽性、臨(lin) 時性,稅收監管難度大;二是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對很多人而言是“第二職業(ye) ”,其扣除是一種“成本扣除”,與(yu) 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生計費用扣除”是不同的。三是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采用不同的計稅辦法,兩(liang) 者不具有可比性。
個(ge) 人所得稅法修訂後,對於(yu) 沒有工資收入,隻有一處勞務報酬所得項目且收入較低的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稅負偏重的問題。我們(men) 已經關(guan) 注到該問題,但個(ge) 人所得稅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通過的法律,其法律級次較高,隻能通過下一步修訂個(ge) 人所得稅法予以解決(jue) 。
營改增擴圍目前沒有具體(ti) 時間安排
問:營業(ye) 稅改征增值稅時間表有什麽(me) 具體(ti) 描述?在北京地區增值稅的試點,什麽(me) 時候擬適用於(yu) 全行業(ye) ?
答:今年1月1日,營業(ye) 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ye) 和部分現代服務業(ye) 正式實施。作為(wei) 改革邁出的第一步,上海市開展試點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yi) 。下一步,試點地區的增加、試點行業(ye) 的拓展以及全國性行業(ye) 試點的推進,將在總結經驗和完善製度設計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力爭(zheng) 在“十二五”期間將改革推廣到全國範圍,但目前還無法提供具體(ti) 的時間安排。
問:營業(ye) 稅百分之五點五已經夠高了,如(改增值稅)提高到百分之拾幾,那企業(ye) 真沒法活下去了。
答:營業(ye) 稅屬於(yu) 間接稅,按照營業(ye) 額和適用稅率計算征收,營業(ye) 稅納稅人外購貨物所負擔的增值稅稅款不能得到抵扣。而增值稅是依據納稅人當期的銷項稅額抵減進項稅額後的餘(yu) 額征收。具體(ti) 計算方法,首先按照納稅人當月取得的不含增值稅收入乘以增值稅適用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再減去當月購進貨物或勞務所含的進項稅額,其餘(yu) 額為(wei) 當月增值稅應納稅額,沒有餘(yu) 額則不征稅。因此,不能以增值稅稅率和營業(ye) 稅稅率的簡單比較來推斷稅負高低。
對大學生就業(ye) 免稅不符公平原則
問:國家稅務總局能否出台一項優(you) 惠政策,比如,剛畢業(ye) 的大學生,在畢業(ye) 後一年內(nei) 不需繳納個(ge) 稅等優(you) 惠呢?
答:現行稅收政策對於(yu) 自主創業(ye) 的大學生給予了一定的優(you) 惠。這位網友提出對於(yu) 剛畢業(ye) 的大學生在一年內(nei) 免征個(ge) 人所得稅,但該項建議不具有可行性。一般來說,大學生剛畢業(ye) 一般收入水平不高,很多難以達到“起征點”,即使達到了,個(ge) 人所得稅占收入的比例也很低,因此,免稅能起到的扶持作用很有限。同時,如果對大學生就業(ye) 免稅,那麽(me) 對收入水平同樣不高的其他群體(ti) 就顯得不公,不符合稅收政策的公平原則。
問:大學生自謀職業(ye) 稅收政策如何優(you) 惠?
答:在促進高校畢業(ye) 生自謀職業(ye) 方麵,國家製定了一係列扶持政策。例如,高校畢業(ye) 生從(cong) 事個(ge) 體(ti) 經營的,在3年內(nei) 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wei) 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ye) 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ge) 人所得稅;對招錄包括高校畢業(ye) 生在內(nei) 的城鎮失業(ye) 人員的商貿企業(ye) 、服務型企業(ye) 、加工型企業(ye) 和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ye) 實體(ti) ,在3年內(nei) 按實際招用人數,以每人每年4000元為(wei) 標準(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上下浮動20%),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ye) 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ye) 所得稅。享受上述優(you) 惠政策,還有一些具體(ti) 條件,詳細規定請查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guan) 於(yu) 支持和促進就業(ye) 有關(guan) 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0]84號)。除此之外,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ye) 、小型微利企業(ye) 、國家重點鼓勵支持的產(chan) 業(ye) 製定了一係列稅收優(you) 惠政策,大學生創辦這幾類企業(ye) ,均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上述政策內(nei) 容均可在稅務總局網站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