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不過房地產(chan) 調控導致的銷售增速放緩與(yu) 營銷管理費用激增,房企在今年一季度的業(ye) 績終於(yu) 出現鬆動:[注冊(ce) 香港公司好處]七成上市房企一季度出現淨利潤虧(kui) 損、預減、續虧(kui) 或首虧(kui) ,而去年還是約七成上市房企年報顯示業(ye) 績依然良好。
而相比去年同期,淨利潤報憂的比例上升整整一成。對房企來說,這也許是個(ge) 不好的苗頭,顯示政策調控對開發商的盈利衝(chong) 擊正在進一步擴大。
預虧(kui) 房企同比增一成
根據Wind按照證監會(hui) 行業(ye) 分類統計,截至4月15日,滬深兩(liang) 市共有33家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發布了一季度業(ye) 績預告,其中有13家房企淨利潤出現續虧(kui) 、4家房企預減、6家房企首虧(kui) ,占據總量的70%。預增的房企僅(jin) 僅(jin) 6家。
這種業(ye) 績表現顯然比去年同期差了不少,2011年首季度淨利潤續虧(kui) 、首虧(kui) 和預減的房企數量比例約為(wei) 60%,有14家房企淨利潤預增或扭虧(kui) 。
[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與(yu) 年報反映過往業(ye) 績不同,季度業(ye) 績預告恰恰呈現的是當期房企經營狀況。在嚴(yan) 厲的調控背景下,去年約七成上市房企年報依然顯示業(ye) 績狀況良好,這在很大程度是由於(yu) 房產(chan) 公司銷售收入入賬帶有很強的滯後性。
這些業(ye) 績報警的房企中,目前仍以中航地產(chan) 、合肥城建、萬(wan) 方地產(chan) 、高新發展、榮豐(feng) 控股、陽光股份等中小型開發商為(wei) 主。
榮豐(feng) 控股(000668.SZ)公告稱,一季度該公司首次出現虧(kui) 損,主要原因是公司旗下的部分項目尚未達到銷售條件,同時國家對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宏觀調控措施,市場成交低迷,導致該公司一季度銷售收入大幅減少。
中航地產(chan) (000043.SZ)則稱,由於(yu) 公司部分地產(chan) 項目本期未達到結轉收入條件,導致地產(chan) 業(ye) 務淨利潤虧(kui) 損。
由於(yu) 市場銷售遇阻,房地產(chan) 企業(ye) 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也隨之上升。首季度虧(kui) 損800萬(wan) 元至1300萬(wan) 元的陽光股份(000608.SZ)稱,主要是因為(wei) 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期間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市場預期再降[杭州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
除了中小房企之外,部分龍頭房企出現銷售金額和銷售均價(jia) 雙雙大幅下滑的局麵。
截至4月15日,萬(wan) 科、恒大地產(chan) 、中海地產(chan) 、保利地產(chan) 、龍湖地產(chan) 等發布的銷售簡報顯示,一季度萬(wan) 科、恒大地產(chan) 銷售金額出現同比下降,萬(wan) 科、富力、金地的住房售價(jia) 均有較大幅度下滑。
一季度,恒大地產(chan) 房地產(chan) 銷售均價(jia) 為(wei) 636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8.2%。鏈家地產(chan) 市場研究部研究員陳雪稱:“恒大在一季度僅(jin) 完成全年銷售目標800億(yi) 元的10.3%,後市降價(jia) 走量的壓力增大。”
來自房地產(chan) 業(ye) 的逼人寒意正折射到建築業(ye) 和建材業(ye) 。中國建築(601668.SH)發布的數據顯示,其建築業(ye) 務在2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後繼續下滑,累計增速下滑至1.7%,已經是近兩(liang) 年最低點。
受水泥銷量同比減少和價(jia) 格同比降低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冀東(dong) 水泥(000401.SZ)、同力水泥(000885.SZ)等水泥企業(ye) 出現虧(kui) 損或盈利下降,而其他主要水泥企業(ye) 一季度也大部分為(wei) 負增長或虧(kui) 損。
政策層麵仍在不斷釋放房地產(chan) 調控不會(hui) 放鬆的信號,市場悲觀預期則將進一步加壓開發商。
根據央行在4月14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對下半年房價(jia) 走勢,48.7%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9.7%的居民預期“下降”,17.7%的居民預期“上升”。預期“上升”的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3.8個(ge) 百分點,房價(jia) 上漲預期降至近三年來低位。
多家房企開始被迫大舉(ju) 融資以備不時之需。根據鏈家地產(chan) 市場研究部數據監測,一季度有24家房企出現融資行為(wei) ,其中單筆融資規模超過10億(yi) 元的達到17宗,包括自身以及全資子公司的信托融資、銀行貸款、出讓股權等方式,融資總額超過700億(yi)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