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入土為(wei) 安”是中國人傳(chuan) 統風俗,不過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即使放置骨灰的公共靈位(港稱“骨灰龕位”)也供不應求,平均兩(liang) 年才可能輪候到。特區政府在加大興(xing) 建靈位的同時,鼓勵民眾(zhong) 海葬處理骨灰,並提供免費渡輪服務。 [廈門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
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0年及2011年香港死亡人數分別為(wei) 4.2萬(wan) 及4.1萬(wan) ,靈灰龕位卻嚴(yan) 重供不應求。截至今年3月21日,合共逾1.8萬(wan) 宗輪候5個(ge) 公共靈灰安置所,平均輪候期由27個(ge) 月至58個(ge) 月不等。
香港媒體(ti) 報道指,合法骨灰龕位越來越少,不少市民被迫把先人靈灰暫存道堂或長生店,甚至冒險光顧違法龕場。
據了解,現時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轄下共有8個(ge) 公眾(zhong) 骨灰龕場,除港九及新界的5個(ge) ,其餘(yu) 位於(yu) 離島,共提供近16.8萬(wan) 個(ge) 公眾(zhong) 骨灰龕位,每年約有300個(ge) 可重用骨灰龕位提供予輪候人士申請。此外,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hui) 目前提供及管理約21.6萬(wan) 個(ge) 骨灰龕位,除了小量回收再用骨灰龕位外,已經全數售罄。至於(yu)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團體(ti) 營辦的墳場,共提供約12.6萬(wan) 個(ge) 骨灰龕位,其中約3.4萬(wan) 個(ge) 尚未配售。
各靈灰安置所輪候時間因應輪候人數不同各異,平均都要兩(liang) 年時間。僅(jin) 九龍的鑽石山靈灰安置所已有8404人輪候,該所的大型靈灰龕位,上次獲編配個(ge) 案需輪候58個(ge) 月。
[注冊(ce) 香港公司瑞豐(feng) 專(zhuan) 業(ye) 辦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日前表示,政府在今年第二季將會(hui) 就24個(ge) 新骨灰壇場選址,谘詢區議會(hui) ,其中鑽石山的新龕場快將落成,而長洲龕場擴建工程,會(hui) 在明年初展開,並於(yu) 年底落成。他估計,在未來5年將會(hui) 有超過12萬(wan) 個(ge) 新龕位供應,直至2031年會(hui) 有數以十萬(wan) 計的新龕位落成。
與(yu) 此同時,香港越來越多人接受以海葬處理骨灰,港府也加以鼓勵。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四倍,由2007年的160宗申請,飆升至去年的超過660宗。而食環署2010年開始提供渡輪服務,免費接載巿民出海撒灰,至今已處理1200多宗申請。由於(yu) 需求漸增,食環署今年1月提升服務,由以往的較小型的渡船,改為(wei) 可容納多於(yu) 200人的大型渡輪。
食環署提供的海上撒灰服務,包括有專(zhuan) 業(ye) 禮儀(yi) 師協助家屬分批進行不同宗教的悼念儀(yi) 式。一位有18年有經驗的禮儀(yi) 師表示,為(wei) 了尊重先人,他與(yu) 同事努力研究不同方法進行儀(yi) 式。起初他們(men) 提供手套給家屬,以手把骨灰撒於(yu) 海中,後來改為(wei) 透過木槽將骨灰送到海中。“中國傳(chuan) 統思想認為(wei) ,送別先人必須經過木,所以將骨灰送入海的木槽,是我們(men) 特別找木匠製造的。”提升服務後,他們(men) 還改變以往直接把骨灰放到木槽的做法。“現在我們(men) 先將骨灰放入以環保物料製造、遇水會(hui) 溶的膠袋。這樣,既不會(hui) 有部分骨灰留在木槽上,也讓先人的骨灰完整地送進大海。”
渡輪上,[香港公司審計]食環署的職員還協助家屬開設“無盡思念”網站,一位送別丈夫的黃太和親(qin) 人實時登記。她認為(wei) ,丈夫生前就作出海葬的決(jue) 定,另一原因是為(wei) 子女節省開支,不需為(wei) 他購買(mai) 龕位,設立網站可讓他們(men) 日後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追憶及悼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