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城市幸福大排名:拉薩居首 年入10萬是門檻

  人們(men) 一般通過考察工作和生產(chan) 來考察經濟狀況,但是,閑暇和生活,是經濟硬幣的另一麵,掀開這一麵,得見新篇章。

  國際經驗顯示,當收入水平越過中等收入線後,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將從(cong) 生產(chan) 邊向閑暇邊轉移,也就是我們(men) 說的製造業(ye) 向服務業(ye) 傾(qing) 斜。

  在這個(ge) 過程中,國民擁有多少閑暇,如何擁有,又如何使用這些閑暇,會(hui) 越來越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決(jue) 定要素之一。

  今天,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並開始放緩後調整質量,而我們(men) 關(guan) 注閑暇經濟,掀開硬幣另一麵的時機也同時到來。

  今年是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第六年。“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攜手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閑暇經濟研究中心,曆時4個(ge) 多月,描繪2011年中國經濟脈絡走勢,探測未來發展的內(nei) 驅力。

  本次調查的一個(ge) 新特色在於(yu) ,增加了對國民閑暇時間和閑暇活動的調查,不但從(cong) 消費、民眾(zhong) 注意力、經濟預期等方麵反映了客觀民意,也從(cong) 閑暇和生活方麵反映了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微觀基礎所在。

  70%的人每天休閑不到3小時

  今年,我們(men) 首次對國民的休閑時間數量進行了調查。70%的受訪者,日均休閑時間少於(yu) 3小時,[注冊(ce) 香港公司]從(cong) 國際對比來看,這部分人處於(yu) 奔波勞累、閑暇缺乏之中。還有8%的受訪者表示幾乎沒有休閑時間,忙碌不堪。

  總體(ti) 上看,中國人的休閑時間不太充分。這吻合了大多數百姓的直觀感受,也吻合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處於(yu) 經濟騰飛階段的工業(ye) 化國家,休閑時間基本上都偏少。如1960年代的日本和韓國,以及後來的亞(ya) 洲四小龍。

  從(cong) 經驗數據看,休閑時間和經濟增長率大致呈反比脹率呈反比的菲利普斯曲線。但是,勞動經濟學的理論預測是,隨著經濟進一步增長,休閑時間和經濟增長有可能出現同比增長。休閑時間增加是一種福利體(ti) 現。如果說國家需要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的話,個(ge) 人的增長質量提高就表現為(wei) 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和健康壽命。因此,休閑時間在這裏成為(wei) 國家和個(ge) 人在增長方式轉變上互通有無的橋梁。

  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幸福?

  休閑時間較少,意味著什麽(me) ?

  社會(hui) 學和行為(wei) 經濟學的研究顯示,休閑時間充裕有助於(yu) 提升幸福感,而休閑時間少,過於(yu) 忙碌,會(hui) 降低幸福感。

  本次調查顯示,在我國現階段,幸福感主要由收入決(jue) 定,同時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休閑時間、健康狀態、婚姻質量等)。這種幸福感的收入決(jue) 定論迎合了目前中國經濟的工業(ye) 化特點,但從(cong) 休閑等其他影響因素的分析上,也可以看到未來中國人幸福感的需求走勢。

  根據調查,休閑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hui) 城市(十大休閑之城)是:貴陽、海口、廣州、杭州、拉薩、成都、重慶、太原、福州和長沙。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會(hui) 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是:拉薩、太原、合肥、天津、長沙、呼和浩特、石家莊、濟南、銀川、重慶。

  可以看出,休閑時間多進而幸福感也強的城市占了四席:拉薩、重慶、太原、長沙。這四座城市,幸福感之所以躋身前十,除了由其市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決(jue) 定外,市民擁有較為(wei) 充分的閑暇也是理由之一。

  另外六座休閑充裕的城市沒有進入幸福十強,主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和個(ge) 體(ti) 因素(健康狀況、情感質量等)拉了後腿。

  在此,有兩(liang) 點值得注意。一是,十大休閑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八席,這些城市環境優(you) 美、服務業(ye) 繁榮,展現出很好的休閑經濟特點,未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潛力大。二是,十大幸福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了七席,這些城市最近幾年GDP增速顯著,收入帶動幸福,實現了短期內(nei) 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幸福互相促進。在一定時期內(nei) ,北方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將緊密和收入提高掛鉤,但是,幸福感提升的幅度將越來越受休閑、健康、情感質量等因素的影響。

  本次調查顯示,在感覺“很不幸福”的受訪者中,有19.31%的人沒有休閑時間,而在感覺比較幸福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wei) 4.52%。[注冊(ce) 香港公司]同時,引領經濟增長的產(chan) 業(ye) 也需要向服務業(ye) 調整,方能保證增長的平衡和質量。

  年收入10萬(wan) 元是休閑門檻

  忙碌的城市總有一些共同點:外來人口多、快餐店多、交通便利、物流興(xing) 旺、城強民富、跳槽現象頻繁、品牌消費流行、交通事故多、排隊多、人們(men) 的身體(ti) 和精神狀況堪憂等等。而閑暇的城市卻各有各的姿態:一張八仙桌,一壺濃綠茶,樹陰下、門庭間,麻將、棋牌,是很多南方家庭居家旅行的必備單品,哪怕吃吃喝喝都是工作的狀態。慢節奏的生活,不等同於(yu) 遊手好閑,當然也未必就是“有閑有錢”。

  根據“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數據顯示,休閑時間較少,也就是最為(wei) 忙碌的地區集中在遼東(dong) 半島、長三角和京津地區。這些地區也是當前經濟發展較快、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

  從(cong) 這個(ge) 分布看,閑暇經濟研究中的“閑錢悖論”(有閑和有錢不能得兼、收入高的地區通常休閑時間少)表現得較為(wei) 明顯。尤其,人均收入處於(yu) 國內(nei) 頂端的北、上、廣的休閑時間在所有343個(ge) 受訪城鎮中的排名十分惹眼:北京的休閑時間排239位,上海排177位,成為(wei) 中國最忙碌的城市之一,廣州的表現勉強及格,排第95位,成為(wei) 在休閑和收入上較為(wei) 均衡的城市之一。

  休閑,是對工作的替代,是種比較昂貴的商品,需要用收入來購買(mai) 。在收入水平沒有越過“休閑門檻”之前,[注冊(ce) 香港公司]在社保水平沒有達到“休閑安全線”之前,人們(men) 無法實現“有閑有錢”的和諧狀態。人們(men) 隻能犧牲收入去換取休閑,或是靠減少休閑來獲得更高的收入。

  本次調查證明,年收入10萬(wan) 元大概是收入上的“休閑門檻”所在:年收入在2萬(wan) 元以下的較低收入人群中,12.01%的人沒有休閑時間,休閑時間在1~2個(ge) 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而年收入在10萬(wan) 元以上的較高收入人群中,隻有5.87%的人沒有休閑時間,休閑時間在2~3個(ge) 小時之間的比例最大,休閑時間在3小時以上的高達33.87% 。

  本次調查中,70%的受訪者年收入在5萬(wan) 元以下。也就是說,大部分國人依然處在“閑錢悖論”的掙紮之中,並無法保證同時擁有高收入和高閑暇。

  如何擺脫這種掙紮,如何實現自由和快樂(le) 。閑暇經濟理論指出:第一,在工業(ye) 化後期,經濟增長的收入分配調整和社保提升勢在必行,這是對閑暇的基本保障;第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生活方式的轉變來配套,積極健康的閑暇活動能高效地積累人力資本、營造優(you) 良的製度氛圍、提高國民的消費動力、激發原創的創新精神和企業(ye) 家精神,此類生活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微觀基礎和活水之源;第三,學會(hui) 工作,更要學會(hui) 休閑、學會(hui) 生活。

  “閑暇經濟”將成為(wei) 文化發展的先導,成為(wei) “生活引領經濟、自由激發創新”的新經濟形式。這種新經濟的表率,就是遙遠而美麗(li) 的北歐地區。該地區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國家群,北歐五國的人均收入在最近20年穩居全球的前二十名,同時,北歐人的休閑時間和休閑活動也走在全球的最前列。這是一個(ge) 典型的“有閑有錢”的社會(hui) 。北歐人用更少的時間,獲得了更多的收入,玩得更多,掙得更多。

  國人的休閑時間不夠充分,但更讓人遺憾的是在閑暇時間內(nei) 的休閑安排。

  調查顯示,國人最熱衷的休閑活動是“看電視”和“上網”,這兩(liang) 項選擇並不受人口統計特征的影響,表現出穩定性和全民性。同時,體(ti) 育健身、學習(xi) 培訓、社交娛樂(le) 的從(cong) 事比例很小。被動而消極的休閑活動,占據了國民大多時間,大眾(zhong) 休閑時代仍未到來。

  看電視和上網這類活動,在閑暇經濟學研究裏,都算是相對被動型的休閑活動。而當一個(ge) 社會(hui) 休閑活動單一,且多是從(cong) 事這種被動型的休閑活動,不利於(yu) 提高從(cong) 事者的效率,不利於(yu) 激發創新思維時,[注冊(ce) 香港公司]我們(men) 通常認為(wei) ,大家患上了“休閑病”。

  如果說這幾十年,中國人激發出了無窮的工作熱情,學會(hui) 了如何工作、如何掙錢的話,那麽(me) 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該學會(hui) 如何玩,如何花錢的時候了。有一種說法是,不會(hui) 玩的人,就不會(hui) 學,這是閑暇經濟研究的一個(ge) 真理性命題所在。

  專(zhuan) 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大源

  幸福感源於(yu) 對未來的預期

  從(cong) 2006年關(guan) 注幸福感開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大源和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生活大調查”一起走過了6年的時間。“老百姓從(cong) 來不用GDP來衡量幸福。”2012年,對比6年的數據積累,胡大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與(yu) 老百姓幸福感最密切的就是對未來的預期。”

  收入問題連續四年成為(wei) “第一難題”

  收入問題在6年的經濟生活大調查中都是百姓關(guan) 注的焦點問題。

  胡大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2012年,中國百姓預期自己收入會(hui) 增加的比例達到了54.4%,也就是說超過半數的人對今年的收入增長是有信心的。具體(ti) 到地區,胡大源介紹,最為(wei) 樂(le) 觀的受訪者來自上海、重慶和海南。而從(cong) 年齡段來看,這6年對收入增加最有信心的,始終是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這一結果也符合地區經濟發展和年輕人的特點。”胡大源說。

  調查顯示,2011年,百姓最關(guan) 心的國內(nei) 經濟生活事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價(jia) 上漲,第二位是個(ge) 稅免征額的提高。“顯然,這兩(liang) 件事都跟收入有關(guan) 。”胡大源說。與(yu) 此同時,在2012年百姓最期待改善的問題中,排在首位的仍然是收入狀況,高達65.25%的受訪者選擇了“希望未來收入狀況能有所改觀”。而且在本次調查中,列出的6種家庭困難中,被選擇最多的選項仍然是收入(54.62%),收入問題已經連續4年排在百姓家庭主要困難的第一位。“這表明如何切實提高百姓的收入、如何從(cong) 根本上改善民生仍然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艱巨問題。”胡大源說。

  50%的人認為(wei) 房價(jia) 會(hui) 下跌

  在曆年的“經濟生活大調查”中,[注冊(ce) 香港公司]房價(jia) 一直是老百姓最關(guan) 心的問題之一。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出席兩(liang) 會(hui) 記者會(hui) 時也明確表示,“房價(jia) 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jia) 位。調控不能放鬆。”

  樓市調控政策雖然密集出台,但是調控效果並不明顯,也處處體(ti) 現在受訪者給出的答案之中。

  在今年的調查中,有30%的受訪者認為(wei) ,2012年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jia) 會(hui) 下跌10%以內(nei) ,21%的受訪者認為(wei) 會(hui) 下跌超過10%,24.5%的受訪者認為(wei) 房價(jia) 仍會(hui) 保持現狀不會(hui) 有太大變化。預計房價(jia) 下跌超過10%以上的城市前三位是南昌、沈陽、杭州;預計房價(jia) 上漲超過10%以上的城市前三位是昆明、南京和太原。

  胡大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排名在前三位的有買(mai) 房意願的省份是黑龍江、廣西和海南。一個(ge) 有意思的現象是,預計房價(jia) 下跌或上漲的前三位城市,都不屬於(yu) 這三個(ge) 省份。胡大源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了消費者沒有“追高”或者“逢跌買(mai) 入”等“投機”心理,更多的是“剛性需求”。

  不過,胡大源也指出,調查顯示,2010年有買(mai) 房意願的人占41.6%,但2011年實際買(mai) 了房子的人隻有24.88%。這一數據的變化也正說明了房地產(chan) 調控正在影響人們(men) 的購房心理,降低了人們(men) 的實際購買(mai) 力。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