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公布,就規管一手樓銷售的法例草案於(yu) 上周五(3月16日)已正式刊憲;隨後,該法例將於(yu) 本周三(3月21日)在香港立法會(hui) 進行首讀。如無意外,香港一手樓銷售將就此進入立法規管的時代。
眾(zhong) 所周知,[注冊(ce) 香港公司]香港新樓銷售長期以來的監管不足等問題,一直遭人詬病。地產(chan) 商售樓信息不透明、買(mai) 家不能掌握充分樓盤谘詢,消費者合法權益也長期未得到有效保障,由此滋生了許多社會(hui) 問題。
比如,一手樓銷售市場中,“意向價(jia) ”“參考價(jia) ”價(jia) 格訊息混亂(luan) 不清、而所謂的“預留單位”和“內(nei) 部認購”等推銷手法更是擾亂(luan) 市場正常信息;更離譜的是,有地產(chan) 商利用建築麵積和實用麵積無統一規管的漏洞,變相縮小樓盤實用空間,市民用辛辛苦苦積攢的積蓄購買(mai) 的住宅最後換來的卻是貨不對辦。
這些情況在新法例實施後都將得到解決(jue) 。根據最新披露的一手樓銷售法例草案規定,今後香港一手住宅物業(ye) 銷售,單位麵積和定價(jia) 標準必須以實用麵積來計算,同時賣家在簽訂臨(lin) 時合約後24小時內(nei) 需要披露交易。此外,草案還建議,如果賣家出現以誤導手法銷售行為(wei) 時,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500萬(wan) 港元和監禁7年。
是以此,新條例的製定和實施對香港樓市的健康發展,無疑正如一劑“及時雨”良藥。香港特區政府此次出重拳規管一手樓銷售市場,[注冊(ce) 香港公司]若法例得以通過實施,無論是對購房者還是業(ye) 界而言都提供了一個(ge) 法製的“硬保障”。
實際上,對於(yu) 加強一手樓銷售規管,香港特區政府此前也曾做出多項努力,[注冊(ce) 香港公司]比如特區政府曾多次發出指引,要求地產(chan) 商自律,但毫無法律效應的行業(ye) 指引對地產(chan) 商而言顯然毫無作用。這樣的情況要改變,根本上還是要靠政府規管,故而政府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可謂早已是刻不容緩。
除了樓市發展的需求,民意對立法規管也是期盼已久。香港特區政府此前針對草案進行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公眾(zhong) 谘詢,谘詢結果顯示,多數香港市民普遍支持該法例,顯示社會(hui) 對規管一手樓銷售早有共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推行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無論是從(cong) 市場還是民意的角度,都是善政之舉(ju) ,為(wei) 保障消費者權益和為(wei) 業(ye) 界提供一個(ge) 公平競爭(zheng) 的環境都是一個(ge) 極大的改善。
不過,社會(hui) 上也有人對此新政建議有所保留,特別是有人認為(wei) 以實用麵積計算,與(yu) 香港現時市場普遍以建築麵積表述單位麵積和價(jia) 格有所不同,恐怕市場不能適應或出現谘詢混亂(luan) 的情況。
其實這方麵的問題大可不必擔心,一來以實用麵積計價(jia) 更符合消費者權益,二來為(wei) 營建一個(ge) 公平的行業(ye) 競爭(zheng) 氛圍,以實用麵積為(wei) 基準也符合市場規則和國際通用規範。[注冊(ce) 香港公司]因此,相信若法例得以立法通過,在執行過程中不會(hui) 遇到實施困難。
近期香港樓市再次出現小陽春,新盤湧現競爭(zheng) 加劇,政府出手規管樓市違規銷售行為(wei) 可謂正當其時。期待規管新例通過實施後能切實改善市場的一些不良銷售行為(wei) ,但首先對於(yu) 香港特區政府願意樂(le) 施仁政的舉(ju) 措,不妨先給予些掌聲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