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開拓創新科技的路途漫長而崎嶇,新晉小型科研企業(ye) 更要麵對市場認受性偏低的困局。特區政府為(wei) 扶持業(ye) 界發展,正透過“兩(liang) 招”拆解困局,除了推動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先行先試”帶頭使用本土科研產(chan) 品,[注冊(ce) 香港公司]2月“出爐”的預算案公布優(you) 化對科研企業(ye) 的援助,把科研“現金回贈計劃”的資助金額“加碼”兩(liang) 倍,措施生效短短逾1個(ge) 月,成效已立竿見影,每月批出申請急增62.5%至26宗、涉及金額更飆升逾10倍至553萬(wan) 元。有企業(ye) 表示,增加資助使科研工作加快1年完成,增加市場競爭(zheng) 力。
科研成果絕非一朝一夕能收成,既要動用大量資金,又要從(cong) 失敗中不斷嚐試才有成果,產(chan) 品化後往往會(hui) 麵對市場認受性偏低的挑戰。[注冊(ce) 香港公司]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鍾沛康接受專(zhuan) 訪時稱,理解業(ye) 界麵對的困難,當局去年起已采取措施鼓勵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先行先試”使用本地科研產(chan) 品,為(wei) 香港科研企業(ye) 建立口碑,以便他們(men) 打響名堂。
教育局目前正試用由應科院研發的電子書(shu) ,供香港學校使用;路政署亦試用本地研發的發光二極管街燈。鍾沛康表示,單靠“先行先試”成效不足,當局要“多管齊下”增加撥款鼓勵業(ye) 界積極推行科研開發。他表示,港府自2007/08年度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批出4.83億(yi) 元,直至2010/11年度撥款增至7.49億(yi) 元,未來當局會(hui) 繼續透過撥款支持業(ye) 界進行科研。
今年“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公布,[注冊(ce) 香港公司]下月起把“小型企業(ye) 研究計劃”的貸款上限,從(cong) 400萬(wan) 元增至600萬(wan) 元,研發成果推售時出現虧(kui) 蝕毋須償(chang) 還的安排,則會(hui) 繼續沿用。同時,上月當局把“現金回贈計劃”的資助比例“加碼”兩(liang) 倍,由占研發開支的10%增至30%,措施推出逾1個(ge) 月,申請宗數和批出資助額急增,從(cong) 過往平均每月批出約16宗、涉及約48萬(wan) 元,增至上月錄得的26宗及553萬(wan) 元。
曾申請有關(guan) 資助的高通基因診斷執行董事曾誌雄表示,優(you) 化後的資助計劃有助將研究進度加快半年至1年完成,及早商品化推出市場,增加競爭(zheng) 力。他稱,過去曾獲當局資助300多萬(wan) 元研發可同時檢測沙眼衣原體(ti) 、淋球菌和解支原體(ti) 的基因生物芯片。該公司原訂今年內(nei) 再就新研究申請400萬(wan) 元,但因應港府“加碼”,申請金額將增加至600萬(wan) 元。
曾誌雄表示,當局提高資助金額有助推動新晉科研機構的發展,但有關(guan) 措施仍欠彈性,他說:“獲批資助後,當局限製每個(ge) 細項金額隻能有正負10%調整,但許多細項開支並非我們(men) 能控製,例如員工薪酬往往一加就逾10%,就算其他細項慳,拉上補下公司也要自掏腰包找數,超支金額隨時占研究費10%至20%(即數十萬(wan) 元)。”他希望,當局日後能放寬有關(guan) 限製。
研發數據安全設備的雲(yun) 深係統總裁伍燦耀表示,資助計劃優(you) 化後可提高科研項目的資金,鼓勵業(ye) 界投資,但資助計劃未有充分考慮科技日新月異,[注冊(ce) 香港公司]在研究過程中或需引入最新技術,但若於(yu) 批出項目後再修改研究方向,或有困難,影響獲批機會(hui) ,建議當局酌情處理部分修訂,配合研發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