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各省、區、市GDP含金量大排名
31個(ge) 省份,23個(ge)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邁過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2011年一年間,六個(ge) “萬(wan) 億(yi) 大佬”新晉,當年傳(chuan) 說中的GDP“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迅速龐大起來。[美國公司類型]
GDP“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這個(ge) “GDP崇拜”時代的產(chan) 物,曾經讓多少省份趨之若鶩、夢寐求之。“超萬(wan) 億(yi) ”,就像“超英趕美”一樣讓人熱血沸騰。
GDP的數字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並不能很好的反映一地經濟質量。《中國經濟周刊》今年推出的“2011年各省、區、市GDP含金量(即‘幸福指數’)排名”顯示,貴州的GDP總量雖然排第26位,但其GDP含金量卻排在全國第5位。
如今,曾經一騎絕塵的東(dong) 部省份已增速放緩,GDP增速“西高東(dong) 低”成為(wei) 新趨勢。“調結構、促轉型”,在各省份兩(liang) 會(hui) 上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詞。反映民生改善、民生幸福增長的GDP含金量,已成為(wei) 衡量各省份經濟發展質量的新指標。
“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也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
GDP“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成長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實習(xi) 生 方寧 劉靖宇 | 北京報道
31個(ge) 省、直轄市、自治區2011年的GDP數據陸續揭曉。
廣東(dong) 省成為(wei) 首個(ge) 5萬(wan) 億(yi) 元俱樂(le) 部成員,江蘇、山東(dong) 緊隨其後,突破4萬(wan) 億(yi) 元。
“2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和“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擴編:隨著四川和遼寧攜手進入,GDP達到2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增加到了5個(ge) ;廣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慶6省份首次邁入萬(wan) 億(yi) 元門檻。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地區2011年GDP超過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已達23個(ge) 。
[注冊(ce) 美國公司好處]GDP“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已形成三個(ge) 梯隊:3萬(wan) 億(yi) ~5萬(wan) 億(yi) 元為(wei) 第一梯隊,分別是:廣東(dong) 、江蘇、山東(dong) 、浙江;2萬(wan) 億(yi) —3萬(wan) 億(yi) 元為(wei) 第二梯隊,分別是:河南、河北、遼寧、四川;1萬(wan) 億(yi) ~2萬(wan) 億(yi) 元為(wei) 第三梯隊,6省份的加盟,讓第三梯隊成員迅速壯大,達到15個(ge) ,分別是: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內(nei) 蒙古、黑龍江、陝西、廣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慶。
六大新貴多靠投資拉動
分析6個(ge) 新晉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成員的經濟增長,無一例外,投資成為(wei) 拉動GDP的主要力量,2011年,它們(men) 的投資增幅均在30%左右。
津天津2011年生產(chan) 總值達1.1萬(wan) 億(yi) 元,投資、消費、出口增長分別為(wei) 31.1%、18.7%、25.9%。其中,工業(ye) 拉動全市經濟增長近10個(ge) 百分點,對經濟支撐作用明顯。2011年,天津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1萬(wan) 億(yi) 元,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八大優(you) 勢支柱產(chan) 業(ye) 對工業(ye) 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該市重大項目累計達到1280項,總投資超過2.2萬(wan) 億(yi) 元;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31%,達到7500億(yi) 元。
晉山西的發展同樣得益於(yu) “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三者的增長率分別為(wei) 27.3%、 17.6%、17.4%。相比而言,投資拉動更為(wei) 明顯。裝備製造業(ye) 、建材工業(ye) 、食品工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均保持較快增長。裝備製造業(ye) 的崛起正在威脅煤炭、冶金在山西的地位。2011年,山西的裝備製造業(ye) 同比增長22.2%,高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增速4.3個(ge) 百分點,對工業(ye) 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9%,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煤炭、冶金行業(ye) 拉動全省工業(ye) 經濟增長的第三大動力。
桂廣西跨入萬(wan) 億(yi) 名單,與(yu) 投資和項目建設有關(guan) 。2011年,廣西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首次突破1萬(wan) 億(yi) 元(1.02萬(wan) 億(yi) 元),增長30%。其中更新改造投資3000億(yi) 元,增長35%;民間投資5700億(yi) 元,增長40%;完成鐵路建設投資300億(yi) 元,在全國排第2位。
贛江西GDP突破萬(wan) 億(yi) 元,投資也是主要增長點。近年來,江西投資增幅一直保持在25%以上,在全國位居前列。投資帶動經濟社會(hui) 迅猛發展,如高速公路、火電裝機、機場建設。其中,景德鎮、井岡(gang) 山機場列入改造計劃;明月山機場主體(ti) 已完工,年底通航;三清山機場已獲批複,今年可動工建設。
吉吉林省在“三駕馬車”的合力作用下,在2011年躋身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吉林省2011年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完成7441.7億(yi) 元,增長30.3%;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5%;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20.5億(yi) 美元,增長30.9%,實現四年翻一番。投資、消費需求的強力支撐,增強了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
渝重慶以1.001萬(wan) 億(yi) 元剛好站在了“萬(wan) 億(yi) GDP俱樂(le) 部”的門檻上。重慶2011年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投資增長30%,進出口增長140%,消費增長18.7%。其固定資產(chan) 投資規模總量突破7000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經濟增長動力明顯。
然而,巨額投資的錢從(cong) 哪裏來?
“一是國內(nei) 高積累,二是借國內(nei) 大規模的廉價(jia) 勞動力吸引的外部大規模的資本。在過去30年中,我國經濟表現為(wei) 高資本以及高資本條件下形成的過量供給,而這個(ge) 過量供給又通過國際化來解決(jue)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巨大投資的帶動下,這6個(ge) 省份經濟發展迅猛,2011年GDP增速都達到了12%以上的增長,重慶、天津甚至達到了16.4%。
偶然還是必然?
“這肯定是一種規律性的反映。重慶等6個(ge) 省份GDP邁入萬(wan) 億(yi) 是曆年發展累積的結果,同時也是區域發展條件和區域規模的反映。”北京大學教授楊開忠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
值得關(guan) 注的是,6個(ge) 省份中,有5個(ge) 是中西部地區,其經濟增長強勁勢頭令人刮目相看。“中西部這些中等省份開始邁入萬(wan) 億(yi) 行列,說明中西部的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了東(dong) 部。很多年來我們(men) 一直在強調要加快中西部發展,近年來‘東(dong) 快西慢’的格局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然而,當更多的省份在邁進“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之後,其依靠投資的發展思路也需要調整。楊瑞龍通過《中國經濟周刊》提出建議,要盡快調整思路,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轉型,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堅持綠色環保和改革開放,避免未來五年與(yu) 轉型成功的東(dong) 部沿海地區陣營形成更大的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