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領銜的課題組撰寫(xie) 了一份報告,因首次公開探討資本賬戶開放路徑而備受關(guan) 注。受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認為(wei) ,央行此時發布該報告,或意味著我國資本賬戶開放步伐將加快。
“一般認為(wei) ,資本賬戶開放需要四項基本條件,即宏觀經濟穩定、金融監管完善、外匯儲(chu) 備充足及金融機構穩健。[青島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但這些條件並不是決(jue) 定資本賬戶開放成敗的絕對因素。”這份題為(wei) 《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的報告稱。
報告還提出,資本賬戶開放與(yu) 金融穩定並沒有明顯相關(guan) 性,“首先,不能因為(wei) 有可能發生熱錢流動和資本外逃就放棄資本賬戶開放。資本管製是一項長期性製度安排,不宜作為(wei) 熱錢流動、資本外逃等臨(lin) 時性衝(chong) 擊的應對措施。其次,國際上防範熱錢流動和資本外逃的方法很多,價(jia) 格型管理可能比數量型管製更為(wei) 有效。”
不無巧合的是,2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於(yu) 網站發文稱,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的同時,需要加快轉變外匯管理方式,做好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風險的政策預案,利用預調微調工具,平滑跨境資金大進大出,不留監管盲區。
儲(chu) 備貨幣項下開放不成熟?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南京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目前我國資本賬戶已有三分之二實現基本開放。但“總體(ti) 看,目前我國資本管製程度仍較高,與(yu) 資本賬戶開放還有較大距離。”央行報告稱。
報告認為(wei) ,當前我國正處於(yu) 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資本賬戶開放的所謂前提條件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當前,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風險主要來源於(yu) 四個(ge) 方麵,但風險都不大。”報告稱,一是商業(ye) 銀行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絕大部分以本幣計價(jia) ,貨幣錯配風險不大;二是我國外匯儲(chu) 備資產(chan) 以債(zhai) 券為(wei) 主,市場價(jia) 格波動不影響外匯資產(chan) 的本息支付;三是短期外債(zhai) 餘(yu) 額占比較低;四是房地產(chan) 市場和資本市場風險基本可控。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也表示,資本賬戶開放與(yu) 我國金融體(ti) 製改革深化密切關(guan) 聯,“十二五”要推動利率、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就必須推動資本賬戶逐步開放,“這或許是央行此時發表這份報告的一個(ge) 重要背景”。
他還指出,從(cong) 與(yu) 資本賬戶開放直接關(guan) 聯的兩(liang) 個(ge) 方麵來看,中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微觀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一方麵是國內(nei) 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有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麵我國的金融監管在金融危機中被證明是有效的,危機後監管理念、手段和體(ti) 製上進一步加強。”
但國家行政學院決(jue) 策谘詢部副主任、原外匯局資本司副司長陳炳才認為(wei) ,如果將資本賬戶開放分為(wei) 三類,一是以美元為(wei) 主導的儲(chu) 備貨幣項下的開放,二是本幣項下的開放,三是主權貨幣項下的開放,那麽(me) 儲(chu) 備貨幣項下的資本賬戶未來十年開放的條件都不成熟。
“因為(wei) 在儲(chu) 備貨幣和非儲(chu) 備貨幣地位嚴(yan) 重不對等,且全球儲(chu) 備貨幣投機資金規模遠大於(yu) 非儲(chu) 備貨幣國家實體(ti) 經濟和資本市場規模的情況下,開放儲(chu) 備貨幣項下的資本賬戶對於(yu) 非儲(chu) 備貨幣國家來說是無法承受的。但本幣項下和主權貨幣項下的資本賬戶開放條件則比較成熟,因為(wei) 人民幣自由流動對國內(nei) 經濟和市場的風險相對可控,而主權國家之間以各自貨幣為(wei) 貿易結算和投資工具,相互進行對等或交換條件的開放也是現階段就可以推進的。”他表示。
短期外債(zhai) 不開放
[天津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報告將資本賬戶開放步驟分為(wei) 短期、中期、長期三個(ge) 階段,這也是央行首次公開資本賬戶開放路徑。
報告稱,短期安排(1-3年),放鬆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製,鼓勵企業(ye) “走出去”,因為(wei) 直接投資本身較為(wei) 穩定,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中期安排(3-5年),放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ye) 信貸管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長期安排(5-10年),加強金融市場 建設,先開放流入後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chan) 、股票及債(zhai) 券交易,逐步以價(jia) 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製。
“這三個(ge) 步驟是合理的,但我認為(wei) 第三步的實現可能會(hui) 比第二步要更快,因為(wei)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與(yu) 資本賬戶開放密切關(guan) 聯,但資本賬戶開放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就會(hui) 很順利,畢竟人民幣國際化和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密切相關(guan) ,不是單邊推動就能實現。”張明表示。
在實現上述三個(ge) 步驟後,報告展望,以不影響國家間合理資本交易需求原則來衡量,我國已經基本實現資本賬戶開放。
“剩下的項目按照風險程度依次為(wei) ,個(ge) 人資本交易、與(yu) 資本交易無關(guan) 的金融機構信貸、貨幣市場工具、集合投資類證券、擔保保證等融資便利、衍生工具等資本賬戶子項,可以擇機開放。與(yu) 資本交易無關(guan) 的外匯兌(dui) 換交易自由化應放在最後。投機性很強的短期外債(zhai) 項目可以長期不開放。”報告稱。
張明亦認為(wei) ,從(cong) 資本類型來看,目前中國對外商直接投資與(yu) 對外直接投資已基本放開;貿易信貸隻要通過真實性審核,也基本放開;唯一管得比較嚴(yan) 格的,其實就是證券投資與(yu) 短期外債(zhai) 了。“事實上,在曆次國際金融危機中,證券投資資金與(yu) 短期外債(zhai) 的大進大出恰恰是引爆與(yu) 放大危機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應對這兩(liang) 個(ge) 項目的全麵開放慎之又慎。”
隨著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以及資本賬戶逐步開放,對於(yu) 應對本外幣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外匯局表示,“堅持對跨境資金流動實施均衡管理,既要完善和充實防範跨境資金大量淨流入的政策預案,也要做好防範跨境資金集中流出的政策儲(chu) 備,提高監管政策的針對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