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香港人北上掘金成時尚 稱投資的是更長遠的未來

   七成香港年輕人有意到內(nei) 地工作,港人北上掘金,已成為(wei) 一種時尚。內(nei) 地人走進香港近來惹來不少紛擾,港人北上卻是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升職+升值

  今年1月,[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香港人阿明給深圳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投了一份求職簡曆,他被錄用了,並很快成了業(ye) 務骨幹,每月工資加獎金近1.3萬(wan) 元人民幣。阿明去年大學畢業(ye) ,在香港的物流公司工作過半年,那時工資還沒“過萬(wan) ”。
 

  “算起來比在香港的收入要高4000多元。”阿明說:“在深圳,每月的基本生活開銷大約在5000元人民幣,生活成本比香港低,這樣我也不用再做‘月光族’了。”

  “在深圳,如果有香港工作經驗的積累,通常很具有優(you) 勢,進入深圳企業(ye) 後,職位一般會(hui) 上一個(ge) 台階。”阿明說。

  到內(nei) 地工作已經不是香港人的冷門選擇。香港統計處的數據顯示,目前有近20萬(wan) 港人在內(nei) 地工作,較10年前增加了3倍,占全港就業(ye) 人口的7%。

  新的現象是,到內(nei) 地工作對香港年輕人顯示出了很大的吸引力。香港一家社團今年1月進行了一次社會(hui) 調查,詢問香港1000多名16歲至30歲的青年就業(ye) 意向。[杭州瑞豐(feng) 注冊(ce) 香港公司]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願意到內(nei) 地找工作,主因是內(nei) 地就業(ye) 環境比香港好,認為(wei) 港人去內(nei) 地就業(ye) 更有優(you) 勢等。

  過去,40歲以上港人來內(nei) 地工作比例最高,他們(men) 多從(cong) 事法律、中醫、運輸物流,一般都在管理層,收入優(you) 厚;如今,隨著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加盟”,港人在內(nei) 地從(cong) 事的行業(ye) 覆蓋了進出口貿易、酒店、批發、零售等,更多的人願意從(cong) 一線做起。

  升職,加薪,這是港人到內(nei) 地工作最直觀的動力。雖然內(nei) 地的平均生活水平仍低於(yu) 香港,但內(nei) 地企業(ye) 卻能為(wei) “外來和尚”提供高薪。據統計,目前內(nei) 地港人月薪在1萬(wan) 元至2萬(wan) 元之間的占43%,2萬(wan) 元至3萬(wan) 元的占40%,低於(yu) 1萬(wan) 元的不足20%,月入中位數為(wei) 1.5萬(wan) 元,比香港本地的月入中位數還要高出50%。加上內(nei) 地相對於(yu) 香港的低物價(jia) 和低房價(jia) ,這份薪水更顯真金足赤。

  減薪也要來

  有意思的是,一邊是內(nei) 地企業(ye) 青睞香港雇員,另一邊港人也把“有內(nei) 地工作經驗”視為(wei) 充電和鍍金。一些港人到內(nei) 地工作,投資的是更長遠的未來。

  “到內(nei) 地工作,甚至減薪也沒問題!”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的香港年輕人願意減薪到內(nei) 地工作,可接受低於(yu) 香港工資一成或兩(liang) 成的分別占30%和20%。“不少香港年輕人抱著去內(nei) 地‘取經’的觀念,不再計較短期報酬,為(wei) 日後回港謀取好職位和高薪酬做準備,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深圳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說,香港年輕人來內(nei) 地工作,能學到不少“職場技能”,如與(yu) 人溝通的技巧、異地市場的開拓等。

  另一種人才看中的是內(nei) 地的大空間。CEPA實施前,劉南平辭去了年薪百萬(wan) 的香港大學法學教授職位,在深圳和一位香港法學博士共同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現在的CEPA證明了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劉南平說,“當時我已經看到了粵港法律業(ye) 務合作的前景,廣東(dong) 太缺少高質量的法律服務。”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香港專(zhuan) 才到內(nei) 地工作最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他們(men) 在國際市場中滾打搏殺過,熟悉國際化市場運作,又了解內(nei) 地的市場運作。香港人才的主要價(jia) 值在於(yu) 他們(men) 從(cong) 小玩的就是“國際象棋”,以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為(wei) 標準,同時,香港人才具有拚搏的工作態度及高度的專(zhuan) 業(ye) 精神。

  總體(ti) 而言,港人到內(nei) 地工作或定居都沒什麽(me) 大障礙。內(nei) 地尤其是廣東(dong) 地區的風俗、飲食習(xi) 慣,對港人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不過香港人的短板在於(yu) 普通話溝通能力普遍較弱,對內(nei) 地的製度、工作方式及習(xi) 慣等都不太了解等。

  樹挪死,人挪活。對香港人來說,內(nei) 地是一個(ge) 巨大的機會(hui) ,對內(nei) 地企業(ye) 來說,多了國際化人才可供選擇。和內(nei) 地遊客赴港旅遊一樣,這是一種雙贏。兩(liang) 種生活方式碰撞的時候,難免會(hui) 有困惑有衝(chong) 突,但隻要多一份體(ti) 諒多一點遠見,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