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2012年將持續低迷,外向型經濟體(ti) 的香港,所受衝(chong) 擊尤其沉重。多家國際銀行近日預測,香港今年出口將不如去年,總經濟成長預計在2%到4%之間。分析人士認為(wei) ,大環境雖差,但香港仍將渡過難關(guan) ,[注冊(ce) 美國公司知識]內(nei) 地的鼎力支持將發揮關(guan) 鍵性作用。
出口下跌難避免
2012年,東(dong) 亞(ya) 各經濟體(ti) 都出現衰退現象。新加坡政府預計2012年經濟增長率介於(yu) 1%至3%之間,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是創紀錄的14.5%。日本去年第三季度好不容易盼來久違的複蘇,第四季度又重陷萎縮。作為(wei) 東(dong) 亞(ya) 強勁支柱的韓國,也遇到困境。
香港特首曾蔭權坦言,2012年香港經濟將進入艱難時刻,經濟增長可能大幅放緩至2%,遠低於(yu) 2011年的5%。多家國際銀行對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值平均為(wei) 3.3%,他們(men) 指出,美國複蘇步伐緩慢及歐債(zhai) 危機惡化是香港經濟最大的負麵因素。
香港貿發局預計,2012年香港出口總值、出口總量將下跌。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香港出口到內(nei) 地的主要為(wei) 半製成品,在當地加工後再出口,歐美需求疲弱將影響內(nei) 地出口,間接減低港貨出口內(nei) 地市場的數量。
[注冊(ce) 美國公司常見問題]經濟分析師們(men) 對香港樓市表示擔憂,認為(wei) 樓市從(cong) 2011年6月起已步入為(wei) 期3年的下跌周期。而出口不旺也將影響到港人的就業(ye) ,進而影響到內(nei) 需。
“36條”挺港有力
2012年香港經濟麵對的除了困難,也有許多機遇,尤其是內(nei) 地去年以來的大動作支持,將為(wei) 香港注入動力。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8月赴港公布挺港“36條”,顯示了內(nei) 地傾(qing) 力支持香港的決(jue) 心。其中11項政策措施涉及拓展金融市場。支持香港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chan) 品,建立完善人民幣循環機製,鼓勵內(nei) 地企業(ye) 到香港上市融資或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等,都將穩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的服務業(ye) 增加值占本地生產(chan) 總值的93%,而中央政府承諾,到“十二五”末期,內(nei) 地對香港將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內(nei) 地服務業(ye) 將在“十二五”中迎來大發展,是香港的大商機。不久之後,香港享有盛譽的醫療服務就將現身內(nei) 地省會(hui) 與(yu) 直轄市,而香港高校與(yu) 內(nei) 地機構共同創辦研究院、實驗室及合作辦學已有許多例子。
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彭清華去年12月30日表示,“36條”總體(ti) 進展順利,部分已出台具體(ti) 方案和實施辦法,如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允許境內(nei) 企業(ye) 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等。201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與(yu) 香港金管局續簽3年貨幣互換協議,規模擴大至4000億(yi) 元人民幣。教育部宣布內(nei) 地11個(ge) 省市63所院校憑香港文憑考試成績,今年起可免試招收3000多名香港學生。已簽署的CEPA補充協議八,有15項內(nei) 容屬於(yu) 落實“36條”的舉(ju) 措。
內(nei) 地支持增港“韌性”
去年美債(zhai) 危機、歐債(zhai) 危機中,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倫(lun) 港”表現最佳的是香港。由於(yu) 香港特區政府及時采取措施,加上持續增加的內(nei) 地遊客,提振了香港內(nei) 需,讓香港獨具“韌性”。
無論是1997年的金融風暴還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香港本身積極拚搏的精神可圈可點,內(nei) 地的支持也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2012年中國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將成為(wei) 香港經濟迎接挑戰最為(wei) 堅強的後盾。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表示,2012年香港的困難與(yu) 當年亞(ya) 洲金融風暴大不同,當年是內(nei) 需盡失,目前則內(nei) 需強勁。每年大批內(nei) 地旅客來港消費,成為(wei) 酒店、餐飲、零售業(ye) 的增長動力。隻要2012年中國經濟能保持預期的8.5%增長,香港經濟就不會(hui) 陷入衰退。
“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香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彭清華表示。
香港增加內(nei) 生動力也極為(wei) 重要。港珠澳大橋和迪士尼樂(le) 園擴建工程等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展開,建造業(ye) 就業(ye) 情況將進一步改善,並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此外,深圳非廣東(dong) 籍居民可直接申請赴港個(ge) 人遊簽注等新措施,也會(hui) 進一步帶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