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客之道”著稱的香港,在日前一項全球30個(ge) 城市著名商業(ye) 街排名調查中,竟然排倒數第二。調查指出,香港路人不夠友好,不願意幫助外地遊客。
一時間,香港輿論反應熱烈,有說這是誤會(hui) :“香港商業(ye) 街道繁忙,人多車多,路人行色匆匆,令外國調查員誤會(hui) 。”不服氣者說:“香港人人都很忙,如果遊客半天說不明白,對方可能就叫你去問別人。這不算什麽(me) 。”也有自省的聲音傳(chuan) 出:“香港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注冊(ce) 美國公司費用]人們(men) 都有問路的經曆。有人遇到熱情的指路人,也有人遇到“冷臉”,問路的經曆會(hui) 直接影響對城市的印象。6年前我到香港出差,在尖沙咀迷路,便向迎麵過來的一位漂亮小姐問路,不想我剛說了一句“你好”,對方就麵無表情地說了句“不知道”繼續前行。遇到這樣的情景,“香港印象”就會(hui) 打折扣。
近幾年,為(wei) 了促進旅遊業(ye) 的發展,香港提出要給遊客展示一個(ge) “微笑的香港”。很多時候,香港是微笑的。香港人的有禮,內(nei) 地很多城市還需要學習(xi) 。但有時候,香港不是微笑的。近幾年,許多內(nei) 地遊客赴港旅遊、購房甚至生孩子,部分香港人出現了“排內(nei) ”情結,有不滿,認為(wei) 內(nei) 地人搶占了香港人的生活空間;也有嫉妒,嫉妒內(nei) 地人怎麽(me) 這麽(me) 有錢。於(yu) 是,旅遊中服務糾紛、產(chan) 品質量糾紛的出現,讓內(nei) 地遊客譏諷“購物天堂”的“刀手”不少。
看一個(ge) 地方是否可親(qin) ,不僅(jin) 看路人是否友好、是否自覺主動幫助遊客,還要看服務員是不是微笑有禮,還要看購物環境是否舒適。塑造“微笑的香港”,不僅(jin) 需要香港人臉上的微笑,更需要他們(men) 發自內(nei) 心的包容和友善。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香港不妨以此次排名為(wei) 警醒,[美國公司年審報稅]改善提升,更好地展現一個(ge) 溫情友善的國際化大都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