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應付未來近30年的人口增長,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就維港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展開谘詢公眾(zhong) ,4日中途“突然”補充25個(ge) 填海選址,並分為(wei) 4大類別:人工島方案、連島方案、在已改動海岸線填海、以及在天然但非受保護海岸線填海,[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供市民考慮。
港府表示,不同的填海方案各有利弊,例如人工島方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但造價(jia) 高昂;近岸填海可加快提供土地,但環境影響較大。
除了提出近岸填海,還建議3個(ge) 人工島方案,最大麵積是在長洲南興(xing) 建的人工島,麵積相當於(yu) 75個(ge) 維園(或70個(ge) 太古城屋苑),以滿足至2039年1500公頃的土地需求。港府冀今年中內(nei) 敲定10個(ge) 可行選址再作詳細研究,最快於(yu) 2019年推出首幅填海用地。
[香港公司年審]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木工程處處長唐嘉鴻4日出席簡介會(hui) 時稱,港府已考慮《保護海港條例》及生態保育區等因素,經初步技術評估,提出上述填海選址。他稱,公布有關(guan) 選址讓公眾(zhong) 能提出較具體(ti) 的填海準則,以便今年中擬訂10個(ge) 選址後,再作詳細可行性研究,並指公眾(zhong) 可在上述選址外提出其它選址。
港府現階段未有評估填海土地的麵積目標,唐嘉鴻表示,香港人口直至2039年將達890萬(wan) 人,較去年增加180萬(wan) 人,以香港1%土地可容納100萬(wan) 人計算,仍需增加4500公頃土地,再扣除重建、收地、更改土地用途、發展岩洞及石礦場等政策,務必在2039年額外提供1,500公頃土地。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李巨標表示,[如何注冊(ce) 香港協會(hui) 社團]港府在過去的谘詢明白公眾(zhong) 對環境生態的關(guan) 注,在評估選址時已剔除受保護區域,包括海岸公園、維港範圍及具特殊科學價(jia) 值地方,並指在落實選址時會(hui) 采取緩解措施,減少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他又稱,現提出的填海範圍未有明確界線,可視乎公眾(zhong) 意見再調整規模,期望“與(yu) 民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