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men) 出身農(nong) 村,卻有著明確的城市夢想,遠離父輩眷戀的土地和故園,他們(men) 漸行漸遠;然而,盡管城市在他們(men) 手中越來越豐(feng) 富,但融入光鮮的城市生活,卻有著重重阻礙。新生代農(nong) 民工,一個(ge) 充滿改變力量的群體(ti) ,一個(ge) 需要出路規劃和空間設計的群體(ti) 。
[香港公司做賬報稅]去年下半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wan) 通率領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先後赴農(nong) 民工輸入大省浙江和輸出大省四川視察,視察的題目是“發揮新生代農(nong) 民工在城鎮化進程中的生力軍(jun) 作用”。
深入工廠企業(ye) 、職業(ye) 學校、居民社區,廣泛聽取政府部門、專(zhuan) 家學者、農(nong) 民工代表、基層群團組織等各方麵意見,專(zhuan) 門召開會(hui) 議研究論證,全國政協委員們(men) 馬不停蹄、上下求索,尋找1億(yi) 多新生代農(nong) 民工市民化的頂層設計和現實路徑。
1.明確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政治定位
技能培訓不足、維權力度不夠,醫療、養(yang) 老、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不到位,農(nong) 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進得去、留不下”……
盡管政府多有舉(ju) 措,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但顯然,工作仍處於(yu) 破題階段,並未形成整體(ti) 推進之勢。隨著視察的深入,委員們(men) 發現,政出多門、力量分散,政策缺位、錯位和貫徹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普遍,因此也難以形成目標指向一致、集成效應凸顯的政策群、政策鏈。[如何注冊(ce) 香港公司]
“這些問題的產(chan) 生,客觀上是由於(yu) 城鎮化和工業(ye) 化不同步,地域、職業(ye) 轉換與(yu) 身份轉換不同步造成的,主觀上是因為(wei) 對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政治定位還缺乏根本把握。”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王金祥指出。
視察團指出,必須明確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政治定位,進而形成從(cong) 理論到實踐、從(cong) 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從(cong) 輸出地到接收地、從(cong) 具體(ti) 政策到人文關(guan) 愛的統籌協調的製度體(ti) 係,新生代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才能取得實質性和突破性進展。
[香港公司年審]隨著國有企業(ye) 改革的深入推進,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工人階級隊伍急速分化重組,農(nong) 民工群體(ti) 開始大規模地、曆史地登上舞台。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農(nong) 民工在加工製造業(ye) 、建築業(ye) 、采掘業(ye) 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ye) 中已占從(cong) 業(ye) 人員半數以上。目前,新生代農(nong) 民工占我國2.3億(yi) 職工人數的近一半,已經成為(wei) 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逐步成為(wei) 主體(ti) 。
在視察過程中,視察團團長鄭萬(wan) 通多次指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生代農(nong) 民工群體(ti) 不僅(jin)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現在,也昭示著工人階級的未來。能否以他們(men) 為(wei) 基礎和依托,重組中國工人階級隊伍,重塑中國產(chan) 業(ye) 大軍(jun) ,重振中國工人階級雄風,事關(gua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戰略任務和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根本目標的實現。
應該看到,與(yu) 傳(chuan) 統工人階級相比,新生代農(nong) 民工群體(ti) 具有訴求多元、組織化程度低、組織紀律性不強的特點,其政治信仰、價(jia) 值取向有待加強,其職業(ye) 技能、[如何注冊(ce) 香港協會(hui) 社團]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
視察團建議,應切實加強對我國工人階級隊伍和新生代農(nong) 民工群體(ti) 現狀及發展演變趨勢的戰略研究,出台有效政策措施,使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政治覺悟、理想信念朝著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來轉變,使他們(men) 的流動性朝著相對穩定的方向來轉變,使其鬆散性朝著組織化的方向來轉變,從(cong) 根本上強化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2.暢通製度渠道和產(chan) 業(ye) 通道
解決(jue) 新生代農(nong) 民工市民化問題,沒有現成的國際經驗和曆史經驗可以照搬,必須大力破除現有體(ti) 製機製障礙,在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上形成突破和進展,進而帶動全局。
改革戶籍和土地製度是繞不開的難題。中央已有既定方針,即逐步解決(jue) 符合條件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就業(ye) 和落戶。但農(nong) 民工市民化快速深入推進,這項改革凸顯重要和緊迫。
戶籍製度改革之所以推進乏力,根本在於(yu) 附著在製度之上的教育、就業(ye) 、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等權益和福利,因此盡快剝離這些利益,成為(wei) 關(guan) 鍵環節,而途徑就是大力推進城鄉(xiang) 、區域間公共服務均等化。
視察團認為(wei) ,在農(nong) 民工落戶問題上,應采取差別化政策:中小城市、小城鎮應盡快取消實現穩定就業(ye) 創業(ye) 農(nong) 民工的落戶準入門檻;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應積極研究放寬相關(guan) 政策,通過“積分落戶”等辦法,暢通新生代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的製度渠道。
視察過程中,成都等地推行的“還權賦能”、“確權頒證”等農(nong) 村土地管理製度創新讓委員們(men) 眼前一亮。這項創新不僅(jin) 對推動農(nong) 民市民化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有力推動了抗震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對於(yu) 各地針對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探索,隻要始終堅持農(nong) 民自願和維護農(nong) 民利益的根本原則,就應充分鼓勵、支持創新。”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約84.5%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沒有從(cong) 事過農(nong) 業(ye) ,30%多在農(nong) 村沒有承包地,40%多沒有宅基地,92.3%不願再回農(nong) 村。同時,據測算,未來20年,我國仍將有2億(yi) —3億(yi) 農(nong) 民進入城市。
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農(nong) 民工進城就會(hui) 成為(wei) 空話。視察團形成的視察報告,將暢通產(chan) 業(ye) 通道進行了重點闡釋,認為(wei) 應從(cong) 產(chan) 業(ye) 布局、區域格局和城鎮化模式上進行戰略性規劃。報告認為(wei) ,中小企業(ye) 、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是解決(jue) 我國新生代農(nong) 民工市民化問題的主渠道,並針對三個(ge) 渠道,列出了相應的扶持措施。
對中小企業(ye) ,應逐步形成政策支持體(ti) 係,深化增值稅、營業(ye) 稅改革,合理調整中小企業(ye) 社保資金繳納政策,對吸納新生代農(nong) 民工就業(ye) 較多的行業(ye) 、企業(ye) 實行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
對中西部地區,本著加強就業(ye) 吸納能力,應出台差異化的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和區域扶持政策,引導更多勞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ye) 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鼓勵有資金、會(hui) 經營、懂技術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向中西部“回歸”。
對中小城市,應著力提高其產(chan) 業(ye) 集聚和人口承載能力,通過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產(chan) 業(ye) 布局合理化,實行向中小城市、小城鎮傾(qing) 斜的產(chan) 業(ye) 、用地和財稅政策,引導農(nong) 民就地轉移、就近發展,努力走出工業(ye) 化、城鎮化和農(nong) 民市民化協同推進的新路。
3.建立成本分擔機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
當前農(nong) 民工市民化成本約為(wei) 8萬(wan) 元/人左右,以2.5億(yi) 農(nong) 民工為(wei) 基數計算,總成本將達20餘(yu) 萬(wan) 億(yi) 元。分解到20年,則每年所需資金為(wei) 1萬(wan) 億(yi) 元,約占2010年8.3萬(wan) 億(yi) 元財政收入的12%左右。
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測算,結果很明顯,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條件已初步具備,“現在的關(guan) 鍵是要通過研究論證,明確中央政府、輸出地和輸入地政府、企業(ye) 和農(nong) 民工的各自責任,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會(hui) 長宋曉梧指出。
視察報告列明了相關(guan) 責任: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nong) 民工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子女義(yi) 務教育、就業(ye) 扶持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麵的支出補助力度,並且應更多地以常住人口而不是戶籍人口作為(wei) 財政分成和轉移支付依據,健全中央財政對農(nong) 民工集中地區穩定、長效的轉移支付製度。同時,享受了人口紅利的輸入地政府,也應更多承擔農(nong) 民工市民化成本,主動加強對農(nong) 民工主要來源地的經濟援助和對口幫扶。
調查顯示,目前,農(nong) 民工參加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shang) 保險和失業(ye) 保險的比例分別僅(jin) 為(wei) 18.2%、29.8%、38.4%和11.3%,公共服務不均等,成為(wei) 製約農(nong) 民工市民化的最重要因素。
“應以戶籍人口為(wei) 統計對象,建立全國統一、真實可靠的城市人口信息係統和新生代農(nong) 民工檔案庫,在此基礎上按照低標準、廣覆蓋、可接續原則,著力推進農(nong) 民工社保、住房、醫療等製度建設,最終形成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公共服務體(ti) 係。”全國政協常委、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原副部長季允石說。
視察報告詳細列舉(ju) 了一係列措施:優(you) 化城鄉(xiang) 之間,義(yi) 務教育、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間的教育資源配置,堅持“兩(liang) 為(wei) 主”原則,簡化手續、降低門檻,確保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就地入學;采取“培訓券”等多種方式,加強新生代農(nong) 民工職業(ye) 培訓特別是高級技能培訓,增強其就業(ye) 競爭(zheng) 能力;盡快將已與(yu) 企業(ye) 建立穩定勞動關(guan) 係的農(nong) 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和醫療保險;將農(nong) 民工納入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jia) 商品房等政策享受範圍,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nong) 民工居住條件……
係統化的工作需要多方協同形成支持網絡。“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聯係服務新生代農(nong) 民工方麵具有天然優(you) 勢,應著力將基層組織活動與(yu) 農(nong) 民工利益訴求緊密結合,善於(yu) 運用互聯網等新手段提高新生代農(nong) 民工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國政協常委、共青團中央書(shu) 記處常務書(shu) 記王曉指出,應積極促進與(yu) 農(nong) 民工工作相關(guan) 的社會(hui) 組織規範化發展,切實發揮其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
“對農(nong) 民進城問題,從(cong) 法律層麵加以引導、扶持和規範十分必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管委會(hui) 主席王俊峰認為(wei) 。據他考察,英國、日本、德國等國在工業(ye) 化、城鎮化過程中,都出台過專(zhuan) 門法律,引導農(nong) 民進城、遏製“城市病”以及農(nong) 村凋敝等現象發生。王俊峰建議,應積極借鑒這些國家成功經驗,加快立法進程,對農(nong) 民工權益維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城鄉(xiang) 一體(ti) 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各級政府工作職責等作出明確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