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4000多萬(wan) 旅客來到香港,日均10萬(wan) 餘(yu) 人來港公幹、探親(qin) 、觀光旅行……每年,數百萬(wan) 香港市民更是頻繁往來兩(liang) 岸四地……出現在香港入境處職員麵前的,是每年超過2億(yi) 人次的通關(guan) 人流,“把關(guan) ”壓力可想而知注冊(ce) 美國公司常見問題。
香港入境處處長陳國基,服務入境處近30年。他向記者吐露心聲:任內(nei) 將繼續提升香港口岸管製及服務效率、推動香港和其它地區與(yu) 國家的合作,比如,反偷渡、防止偽(wei) 造旅遊證件等,為(wei) 香港繁榮穩定做好服務。
通關(guan) 電子化
2010年,有2680萬(wan) 內(nei) 地居民來港旅遊,今年將接近3000萬(wan) 人。
高峰時間,內(nei) 地遊客往往需要半小時左右才能通關(guan) ,香港入境處將增設新的“e-道”(自助出入境檢查係統),配合內(nei) 地邊檢部門分階段推出的電子版往來港澳通行證的新措施。去年年中,特區立法會(hui) 撥款2億(yi) 港元予入境處,用於(yu) 提升計算機係統及在口岸增設新的“e-道”等設施。新係統可自動識別旅客過關(guan) 數據,包括訪港次數、來港往返習(xi) 慣等,便於(yu) 入境處分析數據,及時調整應對策略注冊(ce) 紐約州公司。
除利用信息科技提升口岸管製工作,入境處又利用電子化提升各項服務的效率,推出網上預約、遞交申請表格等服務,減少市民前往辦事櫃台的次數。陳國基說,新的“e-道”係統,將方便更多有需要的旅客,提高效率,“我希望這些安排,不單單使香港的老百姓很滿意,也希望得到內(nei) 地遊客的認可。”
服務隨身行
今年3月,日本發生9級強震和核電站泄露事故。為(wei) 了協助在日港人,香港入境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派出1000多人次往來處理善後事宜,46條熱線電話24小時運作,接受市民查詢……
這個(ge) 小組在處長協調下,應對一些重大事件。陳國基說,由於(yu) 工作的特殊性,入境處不少同事都要將護照和“回鄉(xiang) 卡”(港澳居民來往內(nei) 地通行證)隨身攜帶,一有突發事件,即時受命外出。他回憶說,有一次,早上離家時忘了與(yu) 家人商定晚上安排,隨後致電回家,稱已身在北京,家人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
陳國基說,以往入境處為(wei) 市民提供支援服務,僅(jin) 僅(jin) 限於(yu) 香港本地,回歸後已擴展至香港以外地區,包括及時發布旅行信息、公布聯係電話、短信通知等。
每逢年節或者周末,旅客出入境都會(hui) 進入高峰時間。在人流最大的深港各口岸,香港入境處設聯合指揮中心,與(yu) 內(nei) 地邊檢部門保持聯係,了解旅客等候的時間和人流狀況,及時調配,增加櫃台。
用心就有不同
8月初,陳國基收到特區一位法官的信件,讚揚入境處職員盡責專(zhuan) 業(ye) 。信中提到,在一次入境檢查時,當值職員發現一名遊客神色慌張,隨即提醒同事細致檢查,發現該旅客身上攜有大量毒品,當場將其拘捕,經法院審訊後判監20年。
“我們(men) 的目標是,為(wei) 香港提供一個(ge) 非常安全的環境,對於(yu) 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我們(men) 會(hui) 拒絕入境;偽(wei) 造旅遊證件的人士,我們(men) 會(hui) 提出檢控。不少外國旅客是經由香港轉赴內(nei) 地,我們(men) 有責任把好這個(ge) 關(guan) ,為(wei) 國家的整體(ti) 安全服務。”陳國基表示。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2010年上海世博會(hui) 和廣州亞(ya) 運會(hui) 、2011年深圳大學生運動會(hui) ……近年來,內(nei) 地接連承辦國際性比賽和盛事,作為(wei) 行內(nei) 人士,陳國基深諳安保工作乃重中之重,責任重大。他高度稱讚內(nei) 地同行和有關(guan) 部門,注冊(ce) 德拉瓦州公司安保工作細致入微,保駕護航,是入境處學習(xi) 的榜樣。
作為(wei) 一名在入境處工作幾十年的“老員工”,陳國基常常對自己的同事說,“用心去做和不用心去做,對香港來說區別就很大。每一天成千上萬(wan) 的人過關(guan) ,通關(guan) 檢查不能隻限定於(yu) 蓋個(ge) 章這麽(me) 簡單。因為(wei) 你不是一個(ge) 機器,你是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