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北京市朝陽區北苑家園南區9號樓保障房項目施工已經進入裝修階段,工人上下忙碌,外牆有部分地方已經貼上瓷磚,室內(nei) 已經全部安裝隔斷板。
10月10日,住建部公布數據表示,截至9月底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986萬(wan) 套,開工率超過98%。其中僅(jin) 9月份就開工118萬(wan) 套,開工速度同比上升了12%。
記者獲悉,在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當中,約40%為(wei) 公租房,而在2012年及之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當中,公租房被確定為(wei) 重點。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已開工的公租房項目當中,很多存在設計缺陷或建築問題,麵積不超過40平米的公租房如何居住成了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
尷尬的戶型
記者獲悉,北苑家園南區保障房主要有三種戶型:A1戶型,室內(nei) 使用麵積22平方米,建築麵積34.5平方米。隻有一臥室,僅(jin) 僅(jin) 可放一床一桌,廁所與(yu) 廚房麵積都在2平方米左右,有個(ge) 不到半平方米的小陽台。
另一種為(wei) B1戶型,二居室,使用麵積29.83平方米,建築麵積46.78平方米,一臥室5.34平方米,一廚房3.76平方米,一衛生間3.24平方米,過道有4.72平方米,可以放下一張1平方米的方桌,陽台1.2平方米。
還有一種是B2戶型,二居室,使用麵積28.61平方米,建築麵積44.86平方米,臥室5.71平方米,陽台1平方米。
該項目建設單位北京城建(600266)興(xing) 華地產(chan) 有限公司的宣傳(chuan) 部負責人告訴記者,8號樓總建築麵積 32161.83平方米,其中一居室44到53平方米不等, 兩(liang) 居室63.42平方米,總共557戶,兩(liang) 居室112戶,其它為(wei) 一居室。
洲聯集團(WWW5A)五合國際副總嚴(yan) 濤分析稱,北苑家園項目還是在公租房麵積規定出台之前的保障房項目,戶型麵積還有較大者,但是整體(ti) 看來,居住麵積仍然很拘束。按照正常居住需求來說,2口人的保障房使用麵積要有20平米,3口人的要在28平米左右。
“以深圳保障房為(wei) 例,不足48.63平麵建築麵積的戶型做兩(liang) 居室,淨使用麵積隻有28平米,使用率低下。如果在戶型內(nei) 再有些麵積浪費,必然會(hui) 出現坐在馬桶上,臉貼到對麵牆上的狀況,”嚴(yan) 濤表示,保障房設計的問題在其他城市更多,五合國際曾幫多個(ge) 城市設計保障房項目,對此類情況見慣不怪。
“公租房多為(wei) 高層建築,40平方米的建築麵積,可使用空間實際約25平米,通常可以做一室一廳一廚一衛或一廚一衛的零居,這種居室配置通常是2人居住,”嚴(yan) 濤表示,但是很多時候因為(wei) 圖紙設計不科學或者施工問題導致公攤麵積增大,導致40平米的公租房使用麵積很多時候不足20平米。
嚴(yan) 濤表示,以日本、新加坡等地為(wei) 例,公租房的標準通常以戶型使用麵積(日本麵積單位 “畳”)為(wei) 依據,不會(hui) 因公攤麵積變化而有過多水分,且租戶在入住時也能夠比較準確的驗證實際尺寸與(yu) 設計尺寸有無誤差,比較合理。
“通常高層建築布局經濟合理的話,得房率在80%-85%左右,建築麵積為(wei) 40平米的住宅,刨去公攤麵積,套型麵積應當在32-35平米左右,再剔除套型麵積所有牆體(ti) 麵積及保溫麵積(由於(yu) 是小戶型,一般這個(ge) 比例偏高,約20-25%),實際淨使用麵積應該在25-27平米左右。這個(ge) 淨使用麵積對於(yu) 一室一廳稍有些富餘(yu) ,對於(yu) 兩(liang) 室一廳的住宅,又明顯稍顯不足,因此是比較尷尬的一個(ge) 數字。”嚴(yan) 濤如是說。
就差幾平米
“我們(men) 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規定在40平米,因為(wei) 這是一個(ge) 整數嗎?”某設計院負責人電話中告訴記者,他不認為(wei) 公租房確定40平米的戶型麵積是科學的,應該因地製宜。
40平方米的界定,已令到眾(zhong) 多專(zhuan) 業(ye) 的住房設計人員束手無策。在首屆中國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征集的方案中,為(wei) 滿足麵積限定的要求而造成不合理的設計頻頻出現。
“廉租房不能真的‘廉’,保障房不能僅(jin) 僅(jin) ‘保’。”在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的評審專(zhuan) 家總結會(hui) 上,北京工業(ye) 大學建築技術科學部主任王樹京如是說。
“有時就差那麽(me) 2~3平方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居住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張播表示,小戶型的設計空間本就不大,特別在單元組合設計當中,難免會(hui) 出現個(ge) 別戶型需要“以麵積換功能”。
嚴(yan) 濤說:“保障房住宅隻設計一個(ge) 衛生間,而居室內(nei) 往往多人共用一個(ge) 衛生間,可以參考日本的分體(ti) 設計:即座便器、洗手台和淋浴間分開在三個(ge) 相對獨立的小空間內(nei) ,在衛生間使用頻繁的時段,就不用一人使用,全家等,衛生間的麵積會(hui) 因此略有增加,但會(hui) 為(wei) 使用提供較大便利。目前采用衛生間分體(ti) 設計的保障房不足總量的5%。”
中國建築(601668)標準設計研究院院長孫英表示,保障房設計應考慮其將來退出問題,當保障需求到達某個(ge) 不再增長甚至下降的體(ti) 量後,或是人們(men) 對居住功能有了新要求,保障房可改造成商品房向社會(hui) 出售,或改造成老年公寓等社會(hui) 功能型住宅,由政府持有利用。
嚴(yan) 濤則認為(wei) ,因為(wei) 推入市場作為(wei) 商品住宅,40平米的住宅麵積顯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一方麵在戶型的搭配上可以考慮戶型之間可分可合的需求,以滿足家庭人口變化帶來的需要,另一方麵在規劃社區停車數量上需要有長遠的計劃與(yu)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