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和社科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共同發布《2011年中國工業(ye) 經濟運行夏季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發布會(hui) 現場獲悉,當前工業(ye) 經濟整體(ti) 運行平穩,內(nei) 需拉動進一步增強;但是分行業(ye) 來看,裝備工業(ye) 增勢回落較大。
上述報告顯示,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現利潤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8.3%;39個(ge) 工業(ye) 大類行業(ye) 中,37個(ge) 行業(ye) 的利潤同比增長。報告指出,從(cong) 不同地區看,中西部增長態勢明顯快於(yu) 東(dong) 部。1~7月,東(dong) 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2.3%,中、西部地區同比分別增長18.1%和17.3%。報告認為(wei) ,東(dong) 部地區生產(chan) 增勢趨緩、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引起高度關(guan) 注。
“跟第一、第三產(chan) 業(ye) 相比,工業(ye) 仍然是增長最快的部門,中國依然處在工業(ye) 化時期。”社科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指出,由於(yu) 我國此前工業(ye) 部門的高速增長多是依靠規模的擴張性增長,而東(dong) 部地區的土地資源幾近用光,依靠規模擴張的增長力量變弱,這意味著中國工業(ye) 創新升級的迫切性大大提高。
此外,報告還指出,雖然規模以上企業(ye) 運行狀況良好,但困難企業(ye) 更加困難,小微型企業(ye) 經營困難加劇。1~7月,各月虧(kui) 損麵總體(ti) 變化不大,但虧(kui) 損企業(ye) 虧(kui) 損額增幅1~2月為(wei) 22.2%,1~6月達到41.6%,1~7月進一步上升到46.9%。
金碚表示,中國製造業(ye) 的優(you) 勢正在消失。如過去的勞動力優(you) 勢隨著勞動報酬率的增加,已經變為(wei) “招工難”。上述報告指出,能源資源和勞動力要素價(jia) 格大幅攀升,再加上銀根收緊,小微型企業(ye) 普遍反映融資難。多位經濟學者也表示,銀根收緊對小微型企業(ye) 影響最大。“短期貸款,特別是像過橋貸,對小企業(ye) 很重要,但是現在也出現了緊縮,甚至出現一些銀行對企業(ye) 收回還款後不再貸款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對記者說。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立斌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9月份將召開全國性的中小企業(ye) 工作會(hui) 議。但是,對於(yu) 將成立全國性的專(zhuan) 司中小企業(ye) 管理的機構的傳(chuan) 聞,黃立斌予以了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