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7日發出通知,決(jue) 定從(cong) 9月8日開始,啟動2011年度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中儲(chu) 棉總公司7日也向各涉棉企業(ye) 發出公告,稱2011年度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不受數量限製,敞開收儲(chu) 。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受今年棉花產(chan) 量較高、企業(ye) 收棉資金趨緊、政策調控等影響,棉花市場難再出現去年搶購囤積的狂熱。但由於(yu) 棉花日益成為(wei) 金融化的投資產(chan) 品,在新年度不排除資金炒作致使棉價(jia) 階段性上漲的可能性。
支撐棉價(jia) 一落千丈收儲(chu) 政策托底
隨著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啟動,今年“一落千丈”的棉花價(jia) 格找到了有力的底部支撐。
據中國棉花協會(hui) 最新發布的8月份棉花形勢月報,年度末期,受供需基本麵及對後市信心不足的影響,國內(nei) 外棉花價(jia) 格均大幅回落。紐約期貨最低價(jia) 格跌破100美分/磅,較最高點下跌了一半多。國內(nei) 棉價(jia) 8月下跌速度和幅度加大,當月累計下跌近4000元/噸,月底跌至2萬(wan) 元/噸附近。
事實上,2010/2011年棉花年度,國內(nei) 棉價(jia) 經曆了大起大落的“過山車”式行情。去年9月至11月初不到兩(liang) 個(ge) 半月的時間內(nei) ,棉價(jia) 漲幅超過67%,成為(wei) 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牛市的“風向標”。今年2月份,棉價(jia) 攀升至每噸3萬(wan) 元的曆史高位,隨後棉花現貨和期貨價(jia) 格開始一路下跌,直到跌至最低收儲(chu) 價(jia) 附近。
為(wei) 了穩定市場預期、保護棉農(nong) 利益和保證市場供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今年3月份聯合發布《2011年度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預案》,決(jue) 定從(cong) 2011棉花年度(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開始實行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製度,標準級皮棉收儲(chu) 價(jia) 格為(wei) 19800元/噸。當監測的棉花市場價(jia) 格連續五個(ge) 工作日低於(yu) 臨(lin) 時收儲(chu) 價(jia) 時,由中儲(chu) 棉總公司及時發布公告啟動收儲(chu) 預案。
截至9月7日,2011年棉花年度開始以來,國內(nei) 市場棉價(jia) 已經連續五個(ge) 工作日低於(yu) 19800元/噸,由此“觸發”收儲(chu) 預案正式啟動。
中儲(chu) 棉總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新棉收儲(chu) 工作開始之前,收儲(chu) 預案的托市效應已經逐步開始顯現,8月中旬開始市場信心有所好轉,紡織企業(ye) 采購棉花的積極性提高,現貨市場跌勢趨緩,出現階段性回暖跡象。8月31日,代表國內(nei) 現貨價(jia) 格水平的國家棉花價(jia) 格B指數為(wei) 19274元/噸,比8月初回升了200元/噸左右。
中儲(chu) 棉花信息中心信息總監馮(feng) 夢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目前國家出台的政策,本次國家收儲(chu) 措施將持續到2012年3月31日,此舉(ju) 成為(wei) 2011年上半年支撐棉價(jia) 的因素。不過,在國內(nei) 外經濟降溫及全球棉花長勢良好的大背景下,新年度棉花收儲(chu) 帶動棉價(jia) 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判斷新年度棉花炒作難現狂熱
“近年來棉花價(jia) 格暴漲、暴跌的原因比較複雜,棉花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人們(men) 普遍理解的紡織原料,而是成為(wei) 被金融化、期貨化或貨幣化的投資產(chan) 品。”中儲(chu) 棉有關(guan) 負責人稱,在新年度,不排除由於(yu) 資金炒作致使棉價(jia) 階段性上漲的可能性。
生意社紡織分社棉花分析師李麗(li) 恒認為(wei) ,今年9月一旦收儲(chu) 開始,棉花價(jia) 格會(hui) 相對比較平穩,加上今年棉花的產(chan) 量較高和去庫存,遊資囤積炒作和企業(ye) 搶購的現象會(hui) 很少見。
中儲(chu) 棉有關(guan) 負責人預計,去年出現的遊資炒作、搶購、棉農(nong) 惜售等矛盾在今年不會(hui) 有集中表現,但在收購初期可能出現觀望、惜售、滯收的情況。受糧食等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和棉花生產(chan) 成本激增,去年收購價(jia) 格越收越高等因素影響,棉農(nong) 對收購價(jia) 格的期望較高;棉花加工企業(ye) 去年虧(kui) 損麵較大,收購資金不充裕,可能采取試探性交儲(chu) 。初期存在棉農(nong) 惜售、企業(ye) 觀望的可能性,隨著收儲(chu) 工作的全麵展開,這種情況會(hui) 得到緩解。
據了解,2009年至2010年,無論是收購、加工還是貿易環節都“不差錢”,為(wei) 炒作棉花提供了充足的“彈藥”。而隨著今年流動性收緊和銀行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監管,企業(ye) 的收棉資金不再像以前那樣寬裕。
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有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說,去年企業(ye) 能夠從(cong) 多家銀行貸到款,然後開始爭(zheng) 相搶購農(nong) 產(chan) 品。今年信貸收緊之後,商業(ye) 銀行的資金供給減少,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的穩定和理性收購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從(cong) 供需基本麵來看,今年棉花生產(chan) 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可能成為(wei) 市場炒作的題材。中國棉花協會(hui) 預計,2011年全國植棉麵積8018萬(wan) 畝(mu) ,同口徑比較,較上年增長4.1%。全國棉花產(chan) 量將達到748萬(wan) 噸,同口徑比較,較上年增長12.3%。但是8月以來,部分棉區出現連續陰雨寡照天氣,對最終產(chan) 量可能有一定影響。
國家發改委農(nong) 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引發炒作的關(guan) 鍵因素是供需不足,而棉花屬於(yu) 供應比較短缺的品種,這樣就有炒作的空間。雖然現在有收儲(chu) 政策,但對於(yu) 資金的流向很難把控,隻要有利潤空間,資金就會(hui) 進去“炒一把”。
作為(wei) 實施國家棉花臨(lin) 時收儲(chu) 預案的責任主體(ti) ,中儲(chu) 棉總公司於(yu) 8月底啟動了“2011年度棉花收儲(chu) 政策及業(ye) 務流程培訓”,並建立棉花市場分析和跟蹤機製,加大市場調研工作力量,及時發布相關(guan) 信息,以提醒棉農(nong) 及涉棉企業(ye) 注意各種炒作、搶購、惜售所帶來的市場運行風險。
影響紡織行業(ye) 將有所好轉
“棉花價(jia) 格上個(ge) 年度的大起大落,讓棉紡企業(ye) 如坐針氈,一些企業(ye) 在高價(jia) 時囤積棉花現貨,現在卻成為(wei) 虧(kui) 損的巨大包袱。在無數投機者獲勝離場之後,很多小企業(ye) 的日子都不好過。”李麗(li) 恒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中國棉花協會(hui) 的報告稱,受棉花價(jia) 格下跌帶動,棉紗價(jia) 格繼續下跌,32支純棉紗跌至29000元/噸左右,全月累計下跌2000元/噸左右。隨著紡織行業(ye) 壓力持續增加,中小企業(ye) 關(guan) 停現象增加,大型企業(ye) 多以維持生產(chan) 為(wei) 主,紡織品產(chan) 量出現回落。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紡織企業(ye) 不怕棉價(jia) 高,就怕棉價(jia) 不穩定。隻要棉價(jia) 穩定下來,紡織行業(ye) 經營情況就會(hui) 回升。
李麗(li) 恒認為(wei) ,價(jia) 格穩定的時候,棉花銷售量會(hui) 始終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賣方和買(mai) 方都能根據自己的庫存結構、資金狀況和其他各項相關(guan) 狀態去適時買(mai) 進賣出,市場流通相對順暢。同時,價(jia) 格穩定,才能使紡企更好地隨時要用,隨時買(mai) 進,而不是迷茫地去分析各方麵因素。
雖然目前棉價(jia) 逐步企穩,但需求不旺仍然製約著紡織行業(ye) 的景氣程度。中儲(chu) 棉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受全球經濟複蘇緩慢、人民幣升值、信貸資金緊縮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紡織生產(chan) 和出口增速放緩,對棉花需求不會(hui) 明顯增加;國際棉花供求看,全球各主產(chan) 棉國均增產(chan) ,年度產(chan) 大於(yu) 需180萬(wan) 噸左右。
李麗(li) 恒說,近期紡織企業(ye) 繼續加大對庫存原料的消化,降低配棉比。隨著降價(jia) 銷售力度的加大,截至7月底,全國紡織企業(ye) 的棉花、紗線及坯布庫存明顯下降,但仍高於(yu) 去年同期數據。雖然目前有企業(ye) 出現少量補庫的需求,但是紡企普遍反映整體(ti) 經營情況不理想,在全球性消費疲軟的大環境下,消費量方麵,後市仍不容樂(le) 觀。
馮(feng) 夢曉認為(wei) ,鑒於(yu) 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為(wei) 棉花及紡紗生產(chan) 國,國內(nei) 外紡紗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不可忽視。若國內(nei) 棉價(jia) 明顯大幅高於(yu) 亞(ya) 洲國家,我國棉紡企業(ye) 或將麵臨(lin) 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