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天吃飯,但我們(men) 似乎並不懂得的糧食,不懂它發生著如此深重的變化。
8月26日,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迪烏(wu) 夫到訪中國,他對中國說了什麽(me) ,我們(men) 不得而知。但這個(ge) 日子是中國的敏感時間,也是全球的敏感時間。這一天將載入曆史。
當日,芝加哥期貨市場大豆以1435美分/蒲式耳的三年新高,利索地擺脫2010年12月以來的長震蕩區間,宣布主升浪的開始。在去年的這個(ge) 時候,它不僅(jin) 擺脫了2008年10月以來的底部箱體(ti) ,而且跳出了過去十年的頂部平台,從(cong) 而宣告了“另一個(ge) 10年”周期的到來,它將大豆的價(jia) 格中樞抬高到1000美分級別。
這一天下午,中國總理溫家寶從(cong) 幹旱缺水的張家口市萬(wan) 全縣宣平堡霍家房村的土豆地裏直起身,鼓勵村民“把土豆種好”。2011年來,中央高層對農(nong) 業(ye) 前所未有的關(guan) 心。水利和種業(ye) 培育先後提到戰略高度。今年以來重要高層密集調研產(chan) 糧區。僅(jin) 8月來的中央動作就有:農(nong) 村調研、種業(ye) 整合、中央集體(ti) 學習(xi) 研究土地管理、緊急收緊地方土地審批、擬訂土地差別化政策及密集的官媒發言。
這一天,拜登剛離開中國不久,就傳(chuan) 出消息稱兩(liang) 部委調研解除種業(ye) 外資控股限製。此時孟山都的轉基因玉米在廣西的秘密種植仍在繼續,兩(liang) 日後,國內(nei) 種業(ye) 整合加速消息傳(chuan) 來,登海種業(ye) 因玉米種業(ye) 務量大,迅速被推上漲停,它已經走出了獨立行情。
這一天,中國宣布7月豬肉價(jia) 環比大漲11.7%重回高位。4月以來,大豆和玉米帶領農(nong) 產(chan) 品取代了原油和金屬的通脹主導權,點燃豬周期,並在下半年來明顯成為(wei) 國際間博弈的焦點。繼石油美元信用遭到打擊之後,糧食美元逐漸浮出水麵。這將是中國未來10年麵臨(lin) 的雙重金融挑戰。
“N年一遇”的災禍依舊不打算停止腳步。曆史罕見台風艾琳和南瑪都均已醞釀成熟,很快將襲擊美國和台灣地區,北半球的幹旱沒有停歇。利比亞(ya) 的戰事收官,全球主權債(zhai) 務危機的新一輪衝(chong) 擊波因為(wei) 德國反對希臘的債(zhai) 務互換而漸漸浮現。
人們(men) 迷惑的是,這到底是農(nong) 業(ye) 的非常性波動,還是係統性風險發生?從(cong) 我們(men) 的研究結論傾(qing) 向於(yu) 後者。
全球農(nong) 業(ye) 的係統性風險
世界主流機構普遍預測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大約85-90億(yi) ,也就是說增長30%。顯然,人類的耕地資源已不可能增長這麽(me) 多。但這種預測模型可能忽略了三種可能,即極端災害引起大饑荒、爭(zheng) 奪資源引發戰爭(zheng) 、食物或生態變異引發瘟疫。這就是“馬爾薩斯人口增長抑製”,很悲慘,理論上和曆史中均無法逃脫。
而每一次的人口大洗牌和糧食再分配,應該說都是農(nong) 業(ye) 係統性風險的爆發,災害、戰爭(zheng) 和疾病隻是它的導火索或者曆史名義(yi) 。那麽(me) 什麽(me) 是農(nong) 業(ye) 的體(ti) 係呢?它應該包括天體(ti) 活動周期、人口周期、勞動生產(chan) 率周期、資源約束、交易和流通效率、短期自然條件。
上述6個(ge) 層次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貿易體(ti) 係的影響力逐級遞減,並決(jue) 定了農(nong) 業(ye) 波動的級別。小規模的自然災害影響單個(ge) 作物生產(chan) 的事件枚不勝舉(ju) ,在此不贅;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AmartyaSen以1943年孟加拉饑荒為(wei) 例, 指出大多數饑荒中, 導致人口大量死亡的原因並不是糧食短缺, 而是因為(wei) 腐敗和政治無能,無法將糧食發放到需要者手中。而自然條件對農(nong) 業(ye) 和糧食體(ti) 係的巨大影響,莫以饑餓的非洲為(wei) 甚了。真正形成係統性破壞力的,是前三者。這裏需要解釋的是天體(ti) 活動周期和資源約束。
很多人對天體(ti) 活動如太陽黑子周期不以為(wei) 意,實際上曆史對比研究的結果是相當有說服力的。比如氣候史上兩(liang) 段著名的黑暗時期,一是1645-1715年,稱之為(wei) “蒙德極小期”。這一區間太陽黑子幾乎絕跡,太陽風衰減,光譜失常。而這段時間冰川侵襲歐洲山穀、農(nong) 田歉收、饑荒肆虐,成千上萬(wan) 人餓死,這刺激了歐洲人的海外冒險。而此時正值明末清初大動蕩,從(cong) 萬(wan) 曆中葉開始,旱災竟持續了七十年之久,據地震學家證明,這個(ge) 時期是華北大地震最多的時期,鼠疫橫行,千年極寒驅使了女真南下,以後的動蕩和屠殺我們(men) 都知道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1790年-1840年的“道爾頓極小期”,但相較為(wei) 輕。在西方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東(dong) 方正是清朝由盛轉衰階段,也是清代災害高峰期,淮河流域尤為(wei) 嚴(yan) 重,一直持續到道光十九年(恰為(wei) 1839年)。由此可見,天體(ti) 活動周期對人類文明有根本性的破壞力。
人們(men) 通常將資源約束列為(wei) 頭號因素。實際上,如果把水土資源作為(wei) 總體(ti) 來看待,因其多樣性、彈性和可轉換性實際上並不那麽(me) 令人恐怖,它的約束性常常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帶來。一個(ge) 鮮活的例子是朝鮮。朝鮮饑荒並非是由於(yu) 治理不當,而是朝鮮對工業(ye)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惡性依賴。這種方式依賴於(yu) 工業(ye) 技術、機械農(nong) 具、石油化肥及殺蟲劑,它使得朝鮮上世紀80%年代即實現70%城市化和糧食自給,但因蘇聯解體(ti) ,而斷掉了上述生產(chan) 資料來源,以此釀禍。
這種模式,就是美國發動的著名的“綠色革命”,它把人類從(cong) 1970年代的糧食危機中拯救了出來,但它也形成了嚴(yan) 重後果,並在今天遭遇了嚴(yan) 重挑戰。如果太陽活動令周期確立的話,它可能將釀製一場極其深遠的災難。
1970年代糧食危機的升級
從(cong) 外表來看,本輪危機與(yu) 1970年代(1972-1979年)的糧食危機極其相似。
經濟大背景上,石油價(jia) 格暴漲,1973年“以美元為(wei) 主導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ti) 係”徹底瓦解,美國陷入經濟停滯與(yu) 衰退,引發了大麵積的經濟危機,結束了資本主義(yi) 世界長達20多年的經濟發展“黃金時代”。這個(ge) 著名的滯漲年代,同樣有著連續幾年的惡劣氣候和自然災害中國現存有萬(wan) 餘(yu) 座水庫就是建於(yu) 1970年代的抗旱運動世界糧食歉收,出口萎縮,傳(chuan) 統的循環耕作方式中,耕地麵積的擴大遠遠及不上糧食需求增長。恰好,當時的蘇聯出人意料進入世界糧食場,引發緊張局麵,兩(liang) 極冷戰形成的貿易壁壘又推高了交易成本。這一時期處於(yu) 太陽黑子極活躍年代。
這已經構成了整個(ge) 農(nong) 業(ye) 和糧食係統發生係統性風險全部要件。上述要素之間絕非偶然的曆史關(guan) 係,而是環環相扣。
工業(ye) 化過熱發展導致工業(ye) 品供給過剩和農(nong) 業(ye) 資源的不足,一麵導致經濟危機和貨幣體(ti) 係危機,一麵被密集的自然災害中加劇通脹,最終把經濟推入長周期緊縮。
本輪糧食危機的貨幣體(ti) 係和經濟危機背景自然明了,其原因與(yu) 上世紀70年代無本質區別。同樣是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全球糧食庫存消費比降低到18%左右的曆史底部。同樣在2007-2008年,發生席卷全球的糧食暴動。
同樣引起大規模貿易壁壘,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wu) 克蘭(lan) 和阿根廷禁止或限製小麥的出口, 從(cong) 而關(guan) 閉了全球小麥市場的三分之一;中國、印度尼西亞(ya) 、越南、埃及、印度和柬埔寨禁止或限製出口, 使得全球隻剩下少數出口國, 主要是泰國和美國。這進一步加劇了糧食通脹。
的主要不同在於(yu) 根源,一是引發農(nong) 業(ye) 資源危機的生產(chan) 方式不同,二是太陽活動周期不同。
70年代糧食危機前後,洛克菲勒基金會(hui) 和福特基金會(hui) 著力單位產(chan) 量,在日本先後培育成功了高產(chan) 矮杆小麥和稻穀,隨後迅速推廣到美國、墨西哥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並迅速蕩平亞(ya) 洲地區,這就是我們(men) 現在大量使用的工業(ye) 雜交種子。
這種種子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在全世界實現了玉米、水稻和小麥平均產(chan) 量兩(liang) 倍以上的增長,極大滿足了人口的爆發性增長。史稱“綠色革命”。
但是這一方式對能耗和水資源的需求成倍增加。如在美國生產(chan) 一噸玉米需要160升油(包括運輸、機械、化肥、農(nong) 藥等等),而在墨西哥, 農(nong) 民用傳(chuan) 統的方法生產(chan) 同樣多的玉米隻需要4.8升油。單位產(chan) 出的耗水量一般是農(nong) 戶生產(chan) 方式的5-10倍。本質上,這是一種能源投入型生產(chan) 方式。這反過來又推動能源價(jia) 格上漲和水資源枯竭。2005年, 能源開支占美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總成本的16%還多, 其中三分之一直接用於(yu) 燃料, 包括電力, 三分之二間接地用於(yu) 化肥和農(nong) 藥的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許多灌溉係統60%以上的水被浪費。在“綠色革命”的核心區印度中央平原和中國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已遭到嚴(yan) 重損毀。
而且,長期頻繁的灌溉和農(nong) 藥使得土質大幅下降,這使得單位產(chan) 量的能耗成本進一步增加,勞動生產(chan) 率不斷下降。在水土資源貧瘠的東(dong) 亞(ya) 地區更為(wei) 嚴(yan) 重。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糧食經濟學家布勞恩指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增長率大致維持在每年1.2%左右,但是這一增長率卻無法趕上人口增長和由此而來的對糧食需求的增加。”這是問題的根源,跟中國投資驅動與(yu) 濫發貨幣之間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道理。
變本加厲的是,小布什2005年出爐的《生物能源法》。也就是說用石油種玉米,再用玉米變燃油,這本質上是逆自然而行,但卻赤裸裸撕開了農(nong) 業(ye) 與(yu) 石油的寄存關(guan) 係,徹底打通了糧食與(yu) 金融市場 的通道。即便仍然麵臨(lin) 嚴(yan) 重的水土流失和能耗成本,美國巨大的比較優(you) 勢依然培育了掌握全球玉米、大豆、棉花、小麥、豆油、食用油、工業(ye) 種子定價(jia) 權的四大糧商。這是70年代糧食危機所未有的局麵,因而加劇了本輪糧食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蔓延。
另一個(ge) 被忽略,且可能極大加劇事態的是自上一個(ge) 太陽周期以來,太陽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衰退跡象:第24周期遲到兩(liang) 年且一直相當疲軟,太陽黑子減少,太陽風減弱,光譜失常。天文學家正在推測地球可能會(hui) 進入一個(ge) 新的寒冷期,實際上某些高緯度地區譬如英國幾年來已遭遇了極其嚴(yan) 寒的冬季。如果這一周期得以確認,其殺傷(shang) 力遠非70年代可比,且必將引發“馬爾薩斯人口增長抑製”:大饑荒、戰爭(zheng) 、瘟疫。
基於(yu) 上,我們(men) 認為(wei) 2008年以來的糧食要件齊備,可能會(hui) 是1970年代糧食危機的升級版。為(wei) 了逃脫苦難,人們(men) 期待的是農(nong) 業(ye) “二次革命”,並寄希望於(yu) “轉基因”,但是從(cong) 目前看,除了增加美國糧商的話語權,轉基因無法提高單產(chan) ,且後果無法評估。因此,本輪糧食危機波動時間可能很長,烈度未知。
中國的真實現狀和未來
如果不力挽狂瀾,5年之後中國農(nong) 業(ye) 問題會(hui) 很明顯,根據我們(men) 在四川和湖南的草根調研,60歲以上老人已經占據部分地區80%以上勞動力。而老齡化和城市化卻在不斷增加糧食需求。
中國用全球7%的土地,養(yang) 活了全球1/5的人口,但代價(jia) 是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和70%左右的可用水資源。“糧食連續七年豐(feng) 收”的背後是,2-3倍於(yu) 歐美的花費和農(nong) 藥使用量,數倍於(yu) 傳(chuan) 統種子的工業(ye) 種子。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資環學院課題研究組的數據表明,過去8年,我國糧食單產(chan) 幾乎沒有顯著增長,但每畝(mu) 化肥施用量卻增長了近40%,每公斤化肥生產(chan) 的糧食不足19公斤,這一生產(chan) 效率正在以每年1公斤的速度下降。化肥增長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降低到10%左右。至2010年,我國良種覆蓋率已達95%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達40%。但中國的種子工業(ye) 除了雜交水稻外,基本沒有話語權。今天前十大糧食公司已經控製了全球種子市場的32%以及全部的轉基因種子。
另一個(ge) 關(guan) 鍵問題是,中國一直宣布守住了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但我們(men) 根據曆史數據追溯推算的結果卻似乎與(yu) 此結論有出入。
也就是說,中國的真實情況是勞動生產(chan) 率停滯不前,資源消耗透支接近極限。目前全球每年糧食的正常貿易量為(wei) 2.2億(yi) 噸至2.3億(yi) 噸, 縱使中國將這些糧食全部購買(mai) 下來也隻能滿足我國糧食需求的45%。2010年我國糧食進口量約為(wei) 3700萬(wan) 噸,已占當時世界糧食貿易量的1/6左右。目前中國已成為(wei) 美國第一大糧食出口市場。
這是相當令人擔憂的境況。中國麵臨(lin) 著艱難的選擇,要麽(me) 跟隨轉基因路線,要麽(me) 重回生態農(nong) 業(ye) 。但前提均為(wei) :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節能性物種、大麵積的土地改造、高效的節水農(nong) 業(ye) 、完善的水利設施和安全的肥料資源供給。
糧食,在未來十年它是中國的重要國家戰略,在資本市場,它就是下一個(ge)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