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報披露進入尾聲 製造業增長存隱憂

隨著8月底上市公司中報業(ye) 績披露時限的接近,多數公司已經向市場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成績單”。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截至8月29日,共有2051家上市公司公布半年報,合計淨利8780.77億(yi) 元。這其中,1847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90.05%;73家盈利超過10億(yi) 元;204家公司上半年虧(kui) 損。已披露的半年報中,1422家公司淨利同比增長,占比69.33%。319家公司業(ye) 績翻番,占比15.55%。

政策推動因素對相關(guan) 上市公司業(ye) 績也產(chan) 生明顯影響。上半年,保障房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帶動了建築建材行業(ye) 業(ye) 績的提高。尤其是水泥行業(ye) ,由於(yu) 需求旺盛,相關(guan) 上市公司經營業(ye) 績有較大提升。華新水泥、尖峰集團等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

非金融上市公司可能麵臨(lin) 收入和利潤率雙下降困境

在業(ye) 績表現整體(ti) 平穩的背後,今年中報也折射出未來增長的一些隱憂。

首先是庫存的增加。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國內(nei) 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額一直保持增長的態勢。近四個(ge) 季度以來,存貨總額逐季攀升。光大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滕印分析,庫存的增加,主要是兩(liang) 個(ge) 原因:一是出於(yu) 對未來價(jia) 格上漲的預期,企業(ye) 增加了原材料的存量;二是企業(ye) 的市場需求出現下滑,產(chan) 品出現積壓。前一種是企業(ye) 應對市場變化的主動性策略,後一種則是被動性的,具體(ti) 原因要針對不同公司作具體(ti) 分析。

從(cong) 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采購經理指數(PMI)從(cong) 1月份的52.9%回落至7月份的50.7%,向下趨勢明顯。這從(cong)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ye) 麵臨(lin) 的市場需求狀況漸趨萎縮,從(cong) 而帶來存貨的增加。

而從(cong) 上市公司的現金流狀況看,由於(yu) 市場流動性的緊縮,很多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增長低於(yu) 其同期營業(ye) 收入與(yu) 淨利潤的增速。經營性現金流狀況並不理想,表明業(ye) 績“含金量”有所降低。

瑞銀證券分析師陳李認為(wei) ,高位庫存水平、現金流狀況緊張等問題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可能麵臨(lin) 收入和利潤率雙重下降的困境,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壓力尤其大。

滕印也認為(wei) ,製造業(ye) 上市公司未來的業(ye) 績預期難以樂(le) 觀,而白酒企業(ye) 等消費類上市公司,由於(yu) 需求穩定,良好業(ye) 績表現仍有望維持。

創業(ye) 板股票“性價(jia) 比”仍不高

備受關(guan) 注的創業(ye) 板公司,今年中期交出一份不錯的業(ye) 績報告。已公布業(ye) 績的200多家創業(ye) 板公司,絕大部分都實現了盈利,總體(ti) 業(ye) 績增長過兩(liang) 成。不過,滕印認為(wei) ,盡管創業(ye) 板公司今年中報業(ye) 績增長良好,但以創業(ye) 板目前的整體(ti) 估值水平看,其“性價(jia) 比”仍然不高。目前的高估值,主要是由於(yu) 資金偏好小盤股而帶來的“交易溢價(jia) ”。隨著今後股票供給的增加,如果高溢價(jia) 得不到持續高增長的支持,價(jia) 值回歸可能難以避免。

在中小公司估值高高在上的同時,銀行、保險等金融股的估值卻屢創新低,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不足8倍。這些低估值股票的“性價(jia) 比”又如何呢?有市場人士分析,從(cong) 估值角度來看,目前市場各類指數的估值正向2008年的水平靠攏,長期機會(hui) 正在顯現,尤其是估值較低的藍籌股。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