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企赴美投資現第一個小高潮 Made in USA的中國製造

2003年到2010年間,中國企業(ye) 赴美的230項投資中,74%是私營企業(ye) ,不過在投資額上,國企占總額的65%。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不僅(jin) 開始學習(xi) 如何玩美國政治,更開始運用美國的遊戲規則搶奪美國市場。

眼下,中國企業(ye) 赴美投資的第一個(ge) 小高潮正在湧現。

“數量和規模都在呈三位數增長。” 南卡羅來納州的亞(ya) 洲首席代表林新偉(wei) 說。而以前,中國企業(ye) 赴美投資未成趨勢。14年來,林每天都在和中國赴美企業(ye) 打交道。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感到分外孤單,因為(wei) 從(cong) 事對中國企業(ye) 招商引資,幾乎是一項沒有成果的工作。

其實,在同行眼裏,林已算是幸運,早在1999年,他就做成了一單“大手筆”——吸引中國海爾落戶南卡羅來納。

“海爾一期是3000萬(wan) 美金,我們(men) 當時覺得非常了不起了,但我手頭在跟的幾個(ge) 項目都在1億(yi) 美金之上,其中的一個(ge) 是4億(yi) 美金。”林說。

根據美國亞(ya) 洲協會(hui) (Asia Society)美中關(guan) 係中心等機構發起完成的研究報告《敞開美國大門——挖掘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紅利》,從(cong) 2003年到2010年,共發生244起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總金額達到116億(yi) 美元。

迄今為(wei) 止,中國企業(ye) 已在美國50個(ge) 州中的37個(ge) 有投資,創造了超過1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2010年,中國對美投資超過50億(yi) 美元。

“這個(ge) 數字非常非常保守。”林新偉(wei) 感到中國企業(ye) 赴美投資的金額和數量都被低估了。

持相同判斷的還有邵寧,他是賓夕法尼亞(ya) 州和馬裏蘭(lan) 州中國首席代表,他來中國的時間已經18年了。他還強調,中國企業(ye) 赴美投資日益成熟,“不是早期的投親(qin) 訪友,觀光訪問,如今的中國企業(ye) 投資的針對性非常強,思維也更清晰。”

Made in USA

“同樣的產(chan) 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jia) 格不一樣。”

如果說中國企業(ye) 投資非洲、澳洲或是南美,很多是奔著資源而去,然而去美國,市場永遠是中國企業(ye) 最好的興(xing) 奮劑。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國企業(ye) 需要重新定義(yi) 自己的版圖。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中心主任王誌樂(le) 認為(wei) ,投資像美國這樣的市場,一則是為(wei) 了繞開貿易壁壘,二是為(wei) 了購買(mai) 技術,收攬人才。

然而,征服美國消費者的路漫長而艱難。

2011年6月,號稱現代中藥第一股的民營上市公司天士力[44.16 0.07% 股吧 研報]宣布在美國馬裏蘭(lan) 州投資4000萬(wan) 美金,建立一處集中醫藥生產(chan) 、展示、培訓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基地,麵積達4.3萬(wan) 平方米。

這項投資幾乎在董事長閆希軍(jun) 的腦海裏醞釀了15年。盡管相比一般製造業(ye) 投資,讓美國人真正接受中藥,這個(ge) 過程顯然要複雜和繁瑣很多。然而,一旦成功,回報將“無法估量”,遠在馬裏蘭(lan) 的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在電話裏激動地說。

這是因為(wei) ,一旦通過美國主管醫藥的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三期臨(lin) 床試驗認證後,天士力的拳頭產(chan) 品、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複方丹參滴丸”將在美國進行製劑、包裝、檢驗,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made in USA。

“同樣的產(chan) 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jia) 格不一樣。除了貿易問題,還有形象問題。”孫鶴告訴記者。

要想叩開美國市場,天士力必須接受FDA的三期臨(lin) 床試驗認證,目前,已經通過了前兩(liang) 期。FDA對醫藥產(chan) 品有一整套完整的認證程序,以便確保新藥的安全與(yu) 有效。

無獨有偶,同樣覬覦美國市場的企業(ye) 還包括運城製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凹版印版滾筒製造商,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斯帕坦堡投資400萬(wan) 美金興(xing) 建了3萬(wan) 平方英尺廠房。

由於(yu) 所處行業(ye) 的特點,運城製版需要盡可能地靠近客戶。

2007年9月,林新偉(wei) 陪同運城製版的老總去美國考察,州政府為(wei) 運城製版項目做了一份建議書(shu) ,結論是這個(ge) 行業(ye) 在美國已經走下坡路,產(chan) 值在減少,從(cong) 業(ye) 人數也在減少。

正當林新偉(wei) 猶豫著將這個(ge) 結論告知對方,運城製版的老總卻對他說,這是他到美國後聽到的最好消息。

當時,運城在美國之外已經有將近三十家工廠。經驗告訴他們(men) ,在海外市場,運城總能夠提供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甚至重新帶動當地印刷行業(ye) 。他們(men) 發現,在中國賣1000元人民幣的產(chan) 品,在美國的報價(jia) 是1000美金,將近7倍的差距,這更讓他們(men) 暗喜不己。

學會(hui) 玩美國政治

看誰是執政黨(dang) ,然後在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問題上去遊說。

2003年至2010年,中國公司至少在35個(ge) 州有投資項目。不過直到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總額,隻能和新西蘭(lan) 和奧地利這樣的小國為(wei) 伍。

即使這樣,當中國不再是一個(ge) 千裏之外的外包製造商,而變成了一個(ge) 住在隔壁的老板時,美國人是應該鋪上紅地毯歡迎,還是拉起閘門擋在門外?似乎這個(ge) 問題一直難有定論。

反對意見在於(yu) ,不少美國人認為(wei) 所有中國公司都和政府相關(guan) 。

華為(wei) 就因為(wei) 這個(ge) 問題,今年2月,在收購美國三葉公司時,被美方以妨礙國家安全之名拒之門外,盡管收購額僅(jin) 為(wei) 200萬(wan) 美元。

即使是像運城製版這樣的中小企業(ye) ,也遭遇了同樣的曲折。2007年,正當運城製版的投資順利推進之時,運城製版的競爭(zheng) 對手給南卡州長打去了抗議電話,質問州長為(wei) 何允許中國企業(ye) 來這裏競爭(zheng) ?

當林新偉(wei) 聽到這個(ge) 消息,心裏七上八下,這隻是個(ge) 400萬(wan) 美金,雇傭(yong) 30人的小項目,州長會(hui) 為(wei) 此得罪選民嗎?要知道,美國的政治家們(men) 做每一項決(jue) 策時都會(hui) 在心裏計算,這會(hui) 為(wei) 自己贏得或者損失多少選票,他認定州長會(hui) 放棄這個(ge) 項目。

“但沒想到州長對打電話來的公司說,美國是自由市場,南卡之所以幾十年經濟發展比較快,就是得益於(yu) FDI。隻要投資方是合法做生意,不管來自德國還是中國,州政府有義(yi) 務提供幫助。”州長鼓勵林新偉(wei) 繼續進行這個(ge) 項目,最後,運城製版總計投資一千多萬(wan) 美金。

不過,運城製版投資的戲劇性結局,並不意味著類似事件已成定論。是否觸及美國的“國家安全”迄今依然是一個(ge) 糾纏不清的紅線。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已經開始學習(xi) 如何融入美國政治。

“美國永遠有保守派,而民主黨(dang) 和共和黨(dang) 也會(hui) 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裏麵,有些人喜歡中國,也有人反對中國,都會(hui) 存在。我們(men) 要做的是更多的溝通。” 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這樣總結。

如果執政黨(dang) 是民主黨(dang) ——民主黨(dang) 就更關(guan) 心怎麽(me) 能夠省錢看病,那他們(men) 就主動跑去民主黨(dang) 的大腕那裏,說天士力的產(chan) 品相當於(yu) 化學藥價(jia) 格的百分之幾,能夠給美國的醫療健康係統帶來多少優(you) 勢,讓這個(ge) 國家老年人的醫療花費每年節約多少錢。

要是更關(guan) 心經濟的共和黨(dang) 上台了,那他們(men) 的遊說重點就是投資將增加多少就業(ye) 機會(hui) ,在科研上能夠提供多少亮點,企業(ye) 發展壯大後可以給當地帶來多少稅收等。

“不做好這些功課是不行的。”孫鶴說。

當然,他們(men) 也會(hui) 遭遇一些特殊的“美國問題”。比如幾天前,一位民主黨(dang) 的議員找到孫,希望天士力能夠趕快從(cong) 現在選址的蒙哥馬利郡搬去他們(men) 那裏,或者在他們(men) 那裏投資一個(ge) 分公司。因為(wei) 這位議員是那個(ge) 區選上來的一個(ge) 議員,就必須為(wei) 那個(ge) 區的老百姓服務。

“我們(men) 要是明顯拒絕這樣的邀請不好,但是誰一邀請就搬家也不是企業(ye) 最好的選擇。這就需要一個(ge) 比較合適的方式解決(jue) 了。”對所有在美的中國企業(ye) 來說,如何處理這類問題,也將考驗他們(men) 的智慧。這也是中國企業(ye) 走向世界、學習(xi) 和不同文化打交道所必須的一種曆練。

“甲方未必就是老大”

在美國建廠時,講究風水的中國老板臨(lin) 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板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板這才意識到甲方未必一定就是老大。

盡管種種不確定性讓人擔憂,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前往美國。其中,民營企業(ye) 甚至走在了國有企業(ye) 前麵。

數據表明,2003年到2010年間,230項中國投資中,有170項源於(yu) 私營企業(ye) ,占到74%,但在投資額上,國有企業(ye) 占總額的65%。

在漂洋過海赴美浪潮中,中國企業(ye) 的旅行箱子裏除了錢,還應裝著什麽(me) ?換句話說,中國企業(ye) 應該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國?

“關(guan) 鍵的是找到合適人才。”邵寧和林新偉(wei) 都這樣認為(wei) 。“如果出現問題,往往是核心管理人員的問題。”

最理想的人才莫過於(yu) 既了解自己公司的文化和運作,又熟悉美國的運作方式、當地文化,現實情況卻是,有這樣技能的人才非常緊缺。

一些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漸漸成為(wei) 中國雇主新寵,但由於(yu) 大多數的留學生學習(xi) 的是理工科專(zhuan) 業(ye) ,從(cong) 技術人才轉變為(wei) 管理人才,這其中依然有大量缺口。大多數中國企業(ye) 的對策是雇傭(yong) 當地的銷售和人事,而總部則負責派遣其他管理人員。

為(wei) 了吸引中國企業(ye) 落戶當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會(hui) 幫助中國雇主培訓普通員工。

運城製版初到南卡時,招不到合適的工人,因此,州政府出錢免費在當地的職業(ye) 學校為(wei) 其培訓,當地沒有合適的老師,運城製版從(cong) 中國派出兩(liang) 位老師傅飛往美國教學三個(ge) 月,政府不僅(jin) 為(wei) 中國老師請來了翻譯,並且居然全程埋單了所有費用。

當然,中國企業(ye) 麵臨(lin) 的挑戰不僅(jin) 在人才上,在異鄉(xiang) 經商,文化差異和觀念碰撞,各種不適應幾乎無處不在。

邵寧告訴記者,他看到一些企業(ye) 由於(yu) 沒有符合美國的一些規定,主管機構給出了警告也沒有及時處理,最後被勒令關(guan) 掉了。

“出現問題後,中國人的思路是走後門疏通,他們(men) 找了主管機構退休的局長,之後又找了律師,但也沒有解決(jue) 問題。”

另一個(ge) 例子是一家企業(ye) 在美國建廠,中國人講究風水,在建廠過程中,老板臨(lin) 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板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板這才意識到不是甲方就一定是老大。

“中國企業(ye) 的對外溝通部分也比較弱,在美國,除非完全是家族企業(ye) ,大部分公司是非常透明的,在這種商業(ye) 環境下,中國企業(ye) 要習(xi) 慣媒體(ti) 的監督,如果你一開始想到這一點,就會(hui) 雇專(zhuan) 人來溝通,這是品牌塑造中必經的一步。”邵寧建議。

“我的建議是不要撿了芝麻丟(diu) 了西瓜。”美國律師林·哈裏森三世(Lynn P.Harrison 3rd)答複南方周末記者,這位美國律師娶了一位中國夫人,從(cong) 2005年起,他經常來到中國,為(wei) 中國企業(ye) 的走出去提供服務。

“中國公司應該學會(hui) 在美國金融和法律方麵花錢獲得服務,付出什麽(me) 得到什麽(me) ,在國外做任何重大投資決(jue) 策,錢都可以買(mai) 到這種服務。”他說。

拿美國武器,占美國市場

“今年華為(wei) 與(yu) 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chan) 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wei) 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wei) 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

“我們(men) 通常認為(wei) ,如果你是一家民營企業(ye) ,賺不賺錢就看你投了以後還有沒有追加投資,我們(men) 很欣慰地看到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ye) 在南卡投資的現在都做了第二輪或者是第三輪的追加投資,我們(men) 認為(wei) 如果他有這個(ge) 意願繼續在當地追加投資,第一他對當地投資環境是認同的,第二他至少沒有虧(kui) 錢。”林新偉(wei) 回答。

目前,中國公司開始悄悄地滲透美國方方麵麵。

在大學宿舍和飯店房間裏,海爾美國生產(chan) 的迷你冰箱是標準配置,他們(men) 也同時生產(chan) 超豪華冰箱,適合美國人的“美式豪宅”;在各州和市政府財源緊張的當下,擅長價(jia) 格戰的中國公司提出了更有吸引力的報價(jia) ,中國建築[3.40 -0.58% 股吧 研報]工程總公司正在為(wei) 紐約市第二大道的地鐵施工。

中建公司的一個(ge) 項目負責人告訴林新偉(wei) ,2003年,他們(men) 開始在美國拿項目時經常會(hui) 有各種媒體(ti) 質疑,四五年過去了,這些質疑沒有了,原因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很醒目,很多美國人正在改變自己的看法,現在他們(men) 一去承包項目,聽說是中國公司,都會(hui) 說中國人太厲害了;其次,通過這幾年的項目,他們(men) 已經不斷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眼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在美國開始獲得利潤與(yu) 發展,例如,2010年,中興(xing) 通訊[17.84 -1.05% 股吧 研報]的美國和歐洲市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占公司總收入的21%。今年,運城製版也迎來了美國市場的收獲期。這直接對衝(chong) 了國內(nei) 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帶來的衝(chong) 擊。

受益的方麵更包括,中國企業(ye) 開始在美國運用他們(men) 的遊戲規則進行市場的爭(zheng) 奪。

大邦律師事務所的知識產(chan) 權律師熊磊之告訴記者,這幾年,華為(wei) 和中興(xing) 通訊為(wei) 首的中國企業(ye) 在美國知識產(chan) 權戰略讓人側(ce) 目。

作為(wei) 中國專(zhuan) 利戰略實施最成功的電信行業(ye) 中的代表,華為(wei) 在美國和摩托羅拉、英特爾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中興(xing) 通訊主要進行綠地投資,這些投資對華為(wei) 和中興(xing) 通信的專(zhuan) 利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yu) 自身擁有的專(zhuan) 利、特別是核心專(zhuan) 利數量的增多,華為(wei) 、中興(xing) 通訊已經從(cong) 以前單方麵支付給其他電信巨頭巨額專(zhuan) 利許可費轉為(wei) 互相許可,支出大為(wei) 減少。特別是今年華為(wei) 與(yu) 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chan) 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wei) 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wei) 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他說。

而這些似乎僅(jin) 僅(jin) 是開始,美國亞(ya) 洲協會(hui) 的報告中還有一項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世界範圍的直接投資會(hui) 超過1萬(wan) 億(yi) 美元(折合人民幣6.3萬(wan) 億(yi) 元),這相當於(yu) 將三分之一的外匯儲(chu) 備投資海外,或者是13億(yi) 中國人每人在海外投資4850元。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