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提升新興經濟體金融合作大有可為

歐債(zhai) 、美債(zhai) 、日債(zhai) ,發達國家主權債(zhai) 務危機持續發酵,而作為(wei) 債(zhai) 權國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也麵臨(lin) 著巨大的債(zhai) 權風險。失衡的債(zhai) 權債(zhai) 務結構和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處在一個(ge) 關(guan) 鍵的轉折點上,新興(xing) 經濟體(ti) 要打破全球債(zhai) 權債(zhai) 務格局,通過新的經濟金融循環改變全球財富流向。

根據IMF數據,2003年到2010年,新興(xing) 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的增長速度每年都比發達經濟體(ti) 高出4個(ge) 多百分點。在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中,代表全球GDP1/3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推動了2/3的全球經濟增長。與(yu) 此同時,商品出口、資源出口帶來的大量順差也累積了高額的儲(chu) 備資產(chan) 。過去十年間,發展中國家外匯儲(chu) 備總量從(cong) 約7500億(yi) 美元(相當於(yu) GDP的11%)增至近6.3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於(yu) GDP的29%),除了中國擁有全球近三成的外匯儲(chu) 備外,俄羅斯外匯儲(chu) 備占比接近7%,印度、韓國的外匯儲(chu) 備占全球份額也超過或接近4%,巴西、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外匯儲(chu) 備占全球份額都在2%以上,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全球儲(chu) 備份額總和已經遠遠超過全球儲(chu) 備資產(chan) 的50%。

作為(wei) 債(zhai) 權國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大都麵臨(lin) 著負財富效應、貨幣錯配,對外金融資產(chan) 與(yu) 負債(zhai) 不對稱等不成熟債(zhai) 權國的種種困境。近十年來,全球經濟與(yu) 貿易重心正在“由西向東(dong) ”發生轉移,全球製造業(ye) 中心已逐步從(cong) 發達國家轉向新興(xing) 市場國家,但貨幣金融中心仍在發達國家,這也決(jue) 定了財富的分配權仍然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新興(xing) 經濟體(ti) 金融財富在全球占比明顯低於(yu) GDP的占比,各種風險將越來越多地由新興(xing) 市場國家承擔。由於(yu) 新興(xing) 市場貨幣大都盯住美元,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嚴(yan) 重被削弱。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本幣升值、熱錢流入,不但進一步推高新興(xing) 經濟體(ti) 外儲(chu) 規模、加劇輸入型通脹的風險,也使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經濟與(yu) 金融安全越來越被美國債(zhai) 務風險所累,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

長期積累的全球經濟失衡和全球經濟複蘇中利益分配不均等化的實質,已經使幾十年來這種相對穩定的態勢在“多元化”格局中孕育著變革。當前,新興(xing) 經濟體(ti) 挖掘彼此合作空間,共同應對危機意義(yi) 重大。

新興(xing) 經濟體(ti) 內(nei) 部合作尚處於(yu) 初級階段。按購買(mai) 力平價(jia) 計算,2010年,金磚四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約占世界總量的18%,貿易額占世界的15%,但金磚國家間的經貿合作數量仍偏低。中國去年與(yu) 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額增幅高達40%,超過其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平均水平,但其他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額相對較小。盡管2009年中國已成為(wei) 俄羅斯第二大出口國,但1997年以來中國對俄羅斯累計投資不足50億(yi) 美元,占俄羅斯累計吸引FDI總額比重不足1%,且投資領域僅(jin) 限於(yu) 能源礦產(chan) 資源等領域。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wei) 巴西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但中國對巴西投資額占其利用外資額比重極低,僅(jin) 為(wei) 0.1%。2009年中國是印度第二大進出口貿易國,中印貿易高速增長,但中國對印度投資總額占其利用外資總額不足1%。

事實上,從(cong) 多樣性、差異性和互補性角度看,新興(xing) 經濟體(ti) 完全可以形成一個(ge) 新的經濟貿易循環。發達經濟體(ti) 繼續設置政策障礙,阻止新興(xing) 經濟體(ti) 外儲(chu) 資產(chan) 對基礎設施、能源領域等重要資產(chan) 的投資和購買(mai) ,這倒給新興(xing) 經濟體(ti) 之間的相互投資以機遇,各國的工業(ye) 化水平、產(chan) 業(ye) 結構及資源稟賦等存在差異,各國可以加大相互之間在海外兼並、海外市場拓展、技術升級、資源能源收購、知識產(chan) 權等項目的重點支持,加強外儲(chu) 資產(chan) 的相互投資,從(cong) 而改變儲(chu) 備資產(chan) 流向發達經濟體(ti) 債(zhai) 券的局麵。

此外,要形成新的金融貨幣循環。首先,應積極建立新興(xing) 經濟體(ti) 集團內(nei) 的主權貨幣結算製度,加快推動各國主權貨幣的國際化進程。允許國家間貨幣作為(wei) 結算和投資貨幣,允許對方貨幣在境內(nei) 結匯為(wei) 本幣,尤其是允許對方的機構在境內(nei) 開設本幣賬戶。其次,加大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貿易項下的主權貨幣的相互投資;在貿易項下的資金流動開放以後,可以相互允許各自的企業(ye) 到對方國家的股票市場和債(zhai) 券市場發行股票和債(zhai) 券,共同建立新興(xing) 經濟體(ti) 債(zhai) 券市場。再次,推動新興(xing) 市場間的匯率協商及聯動機製,降低美元匯率波動的負麵影響,鼓勵實行與(yu) 人民幣掛鉤的匯率機製。最後,提高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全球外匯市場中的交易份額。新興(xing) 經濟體(ti) 外匯市場尚不足以對全球匯市產(chan) 生影響。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2010年全球匯市日均成交量已經達到4萬(wan) 億(yi) 美元,較2007年增長20%。然而在如此重要的市場中,金磚四國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中國、巴西比重幾乎為(wei) 零,俄羅斯和印度匯市平均交易量占世界比重也僅(jin) 為(wei) 1%。新興(xing) 經濟體(ti) 貨幣成為(wei) 全球主要儲(chu) 備貨幣的道路還很漫長,但從(cong) 短期看,積極推動各國貨幣的市場交易應該是擴大金融開放,逐步放棄盯住美元並促進浮動匯率機製形成的關(guan) 鍵一步。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