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岸應建立貨幣清算機製的呼聲越來越大,台灣“中央銀行”對此表示,已成立專(zhuan) 案小組,將與(yu) 中國人民銀行在下半年進行商談。這是台灣方麵對貨幣清算機製協商進度少見的公開說明。
據台灣媒體(ti) 報道,台灣“中央銀行”14日發布《台灣辦理人民幣業(ye) 務的說明》,提及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需與(yu) 大陸協商,但“可列為(wei) 努力目標”。
目前僅(jin) 中國香港為(wei) 人民幣離岸中心,新加坡和澳大利亞(ya) 對爭(zheng) 取成為(wei)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願望也十分強烈。
“匯率風險之憂”
路透社昨日報道稱,台灣“中央銀行”表示,除了去年10月派員赴北京與(yu) 中國人民銀行初步洽談相關(guan) 議題外,今年3月、5月、8月也曾向對方聯係,雙方將於(yu) 本年下半年進行商談。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在3月間曾公開表示,兩(liang) 岸貿易人民幣結算目前在大陸方麵已經沒有政策障礙,大陸正在積極研究以適當的方式推動建立兩(liang) 岸的貨幣清算機製。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曾經表示,下半年有望與(yu) 大陸方麵簽訂兩(liang) 岸貨幣清算機製。
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稱,“台灣和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這麽(me) 頻繁,沒有道理兩(liang) 岸不簽貨幣清算機製。”他認為(wei) ,兩(liang) 岸何時宣布簽訂貨幣清算機製,還有政治方麵的考量。
去年,兩(liang) 岸貿易額超過1400億(yi) 美元,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達860億(yi) 美元。台灣媒體(ti) 報道稱,市場普遍希望盡快與(yu) 大陸建立貨幣清算機製,讓台商在大陸可以直接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
針對目前出口商“希望以人民幣為(wei) 貨幣結算單位”的聲音,台灣“中央銀行”表示,以人民幣結算未能降低台商的匯率風險,主要緣於(yu) 目前狀況是:若是台灣由大陸進口貨品、以人民幣結算,匯率風險由台灣進口商承擔;若是台灣出口貨品至大陸,以新台幣結算,匯率風險由大陸進口商承擔。而台灣與(yu) 大陸貿易往來,如隻可以人民幣結算,匯率風險則均是由台灣來負擔。
“規避匯率風險應以交易雙方使用同一貨幣為(wei) 前提,否則風險勢必由一方承擔。以歐元區為(wei) 例,歐元區成員的德國、法國貿易交易皆使用歐元,因而可避免匯率風險。”台灣“中央銀行”稱。
去年7月,兩(liang) 岸開放了人民幣現鈔清算服務,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銀香港為(wei) 台灣人民幣現鈔業(ye) 務清算行,利用較完善的香港人民幣業(ye) 務清算平台,麵向台灣地區提供人民幣現鈔清算服務。
台銀行界籲“門開大一點”
據台灣媒體(ti) 報道,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表示,台灣應正視人民幣崛起,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積極角色,發展成為(wei) 繼中國香港之後又一個(ge) 人民幣離岸中心。他也希望大陸對台金融業(ye) “門開大一點”,甚至提供一些特殊優(you) 惠待遇,畢竟台灣業(ye) 界赴大陸的腳步比跨國金融機構晚了許多年。
報道稱,台灣金融業(ye) 人士也頻頻呼籲,希望台灣能參與(yu) 發展人民幣存放款、貿易融資、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等離岸中心業(ye) 務,讓台商在兩(liang) 岸貿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規避匯兌(dui) 風險。
蔡明忠認為(wei) ,台灣金融業(ye) 界的優(you) 勢在於(yu) 服務台資企業(ye) 的金融需求,業(ye) 界期待大陸主管部門給予特殊優(you) 惠、擴大開放,讓台灣金融機構界能夠跨區域、較快地在台商雲(yun) 集的主要城市形成服務網,例如天津濱海新區、北京、大連。
目前,台灣方麵已開放“國際金融業(ye) 務分行(OBU)可辦理人民幣業(ye) 務”。這意味著,在大陸的台商將可直接向台灣的銀行借入人民幣資金;大陸企業(ye) 、個(ge) 人也可在台資銀行OBU開設人民幣賬戶。也就是說,台資銀行不必赴大陸設立分行,即可承做人民幣業(ye) 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