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日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明兩(liang) 年將是地方政府債(zhai) 務償(chang) 還高峰期,43%的債(zhai) 務將在兩(liang) 年內(nei) 集中到期,預計達4.6萬(wan) 億(yi) 元。
這位人士指出,經過監管機構數輪清理,銀行持有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狀況有了很大好轉。其中,確認現金流達到全覆蓋、擬退出平台貸款管理作為(wei) 一般公司類貸款運營的平台貸款2.8萬(wan) 億(yi) 元,涉及平台2900家,占全部平台貸款三成。
這位人士透露,監管機構正在通過平台貸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補正、追加抵質押物、增提撥備和提高資本占用成本等方式對平台貸款風險“降舊控新”。綜合來看,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狀況將有很大好轉,銀行補充資本壓力或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今明兩(liang) 年為(wei) 償(chang) 債(zhai) 高峰期
根據審計署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zhai) 務餘(yu) 額10.7萬(wan) 億(yi) 元。未來兩(liang) 年,地方政府債(zhai) 務將進入償(chang) 債(zhai) 高峰。
權威人士預計,2011年和2012年兩(liang) 年債(zhai) 務到期將占總債(zhai) 務規模的43%左右,第二個(ge) 還款高峰期在2016年到2018年,其他年份到期債(zhai) 務約占14%—17%。
該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部分到期平台貸款出現違約跡象,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平台貸款“改頭換麵、卷土重來”的勢頭。
上述人士表示,此事件引起有關(guan) 各方高度重視,國務院已經明確,對於(yu) 本息償(chang) 還困難的平台,地方政府將是化解風險的首要責任人。財政部也提出了部分省(市)試點發債(zhai) 的初步方案,這為(wei) 做好平台貸款清理規範工作提供了難得機遇。
風險狀況大為(wei) 好轉
分析人士表示,地方融資平台風險一直被認為(wei) 是銀行未來最大的風險隱患。銀監會(hui) 此前對商業(ye) 銀行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進行了多輪清查,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狀況遠好於(yu) 預期。
監管人士透露,平台貸款高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製。目前確認現金流達到全覆蓋、擬退出平台貸款管理作為(wei) 一般公司類貸款運營的平台貸款2.8萬(wan) 億(yi) 元,涉及平台2900家,占全部平台貸款三成。
上述人士表示,去年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整改有問題貸款2.23萬(wan) 筆,共計2.21萬(wan) 億(yi) 元。通過一年多的清查整改,全國平台貸款基本上得到分類處置,通過增加抵質押、注入資產(chan) 等方式落實了一些風險緩釋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按最新調查結果,近三分之一平台貸款轉入一般公司類貸款,將對銀行構成顯著利好。一方麵,大大緩解各方對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的過分擔憂,另一方麵,銀監會(hui) 要求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計提風險權重最高達300%,為(wei) 一般公司類貸款風險權重的三倍,經測算會(hui) 使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約1個(ge) 百分點。如果三分之一平台貸款能轉入公司類貸款,將大大弱化對銀行資本金的消耗。
多方化解平台貸款風險
銀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切實強化平台貸款的規範約束。通過實現實時監測、分類管理、動態調整,通過撥備約束、資本約束、督促各銀行對平台貸款的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均不得低於(yu) 貸款撥備的平均水平,增強風險緩釋和風險抵補能力。
他透露,目前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補正貸款合同、還本付息條款和補充合法有效抵質押物,讓平台風險早暴露、早發現、可度量和早幹預。銀行業(ye) 必須高度重視平台公司轉移優(you) 質資產(chan) 等債(zhai) 務懸空的行為(wei) 。
對於(yu) 商業(ye) 銀行和地方政府的融資性合作,監管機構近期也提出明確要求。銀監會(hui) 主席劉明康提出,禁止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之間簽訂有具體(ti) 融資金額的協議。“一旦發現這類情況及實質上不可撤銷的貸款承諾等,均提前按巴塞爾Ⅱ、巴塞爾Ⅲ協議要求在法人層麵上全額計入表內(nei) 計提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