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個人稅延保險試點 商業養老險隻欠東風

“個(ge) 人稅延型養(yang) 老險的產(chan) 品、後台係統都已研發出來,萬(wan) 事俱備,隻欠政策東(dong) 風。”8月11日,平安養(yang) 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yang) 老)的董事長兼CEO杜永茂接受本報專(zhuan) 訪時透露。

對於(yu) 年內(nei) 在上海試點啟動的傳(chuan) 聞,他表示不太樂(le) 觀,“就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內(nei) 推出比較困難。”

由於(yu) 物價(jia) 上漲,不少老人已出現養(yang) 老金不足支撐日常生活開支的窘境。國家不得不多次上調養(yang) 老金標準,這又造成基本養(yang) 老保險空帳率進一步攀升:2004年勞動保障部公布的養(yang) 老保險“空賬”還僅(jin) 7400億(yi) ,但2009年底就已攀升到1.3萬(wan) 億(yi) 。

而作為(wei) 基本養(yang) 老之外最主要的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卻遲遲盼不來佳音。自國務院2008年提出研究“對養(yang) 老險投保人延遲納稅”,3年來一直“隻聽樓梯響”。

杜永茂介紹,所謂稅延型養(yang) 老險,即購買(mai) 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能遞延到領養(yang) 老金時再交個(ge) 稅,不僅(jin) 減輕當下稅負,而且退休後收入不高,加之個(ge) 稅起征點不斷上調,極可能不到個(ge) 稅起征點而免稅。

“無論是個(ge) 人還是保險公司都翹首以盼政策出台。”杜永茂表示,平安養(yang) 老是最早參加上海試點稅延型養(yang) 老的公司,從(cong) 去年就開始研發相關(guan) 稅延型養(yang) 老險產(chan) 品,目前已開發投連險、分紅險和萬(wan) 能險這三種稅延型養(yang) 老險產(chan) 品,相關(guan) 後台係統也都已成型。

自企業(ye) 年金正式投資運作的幾年以來,平安養(yang) 老過去四年單一計劃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3.55%,超過了市場平均水平。

成立才6年的平安養(yang) 老,自杜永茂掌舵5年多以來,去年率先實現1.6億(yi) 元盈利,是市場上首家實現盈利的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險公司。截至2011年6月份,平安養(yang) 老險公司年金資產(chan) 827億(yi) ,份額38%,市場排名第一。

但是,整個(ge) 養(yang) 老險行業(ye) 深陷虧(kui) 損泥沼。就連去年首家實現盈利的平安養(yang) 老,年金業(ye) 務本身去年也虧(kui) 損1.3億(yi) 。

日前泰康養(yang) 老獲批接管了泰康人壽(微博)的團險業(ye) 務,表麵上擴展業(ye) 務是為(wei) 了滿足市場需要,實際上是拿團險業(ye) 務養(yang) 年金業(ye) 務。

杜永茂表示,年金市場每年不到500億(yi) 增量,卻有養(yang) 老保險、銀行、證券行業(ye) 37個(ge) 企業(ye) 競爭(zheng) ,僧多粥少,再加上市場還處於(yu) 初期發展。前幾年年金價(jia) 格戰導致年金經營掉進了規模越大虧(kui) 損越多的怪圈。2011年在監管部門主導下,製定了行業(ye) 自律的價(jia) 格底線,但年金收費還是很低。

根據2010年年報,國壽養(yang) 老虧(kui) 損1.9億(yi) ,而且預計在未來五年內(nei) 都不會(hui) 盈利。泰康養(yang) 老2010年虧(kui) 損約0.19億(yi) ,平安養(yang) 老5年的年金業(ye) 務本身虧(kui) 損近10億(yi) 。養(yang) 老險公司管理著數百近千億(yi) 的資產(chan) ,從(cong) 規模來看不遜於(yu) 大基金公司,為(wei) 何行業(ye) 卻頻陷虧(kui) 損泥沼?

杜永茂一語道破其間玄機:基金的管理費是百分之一到二,而年金的受托+投資兩(liang) 個(ge) 資格實際管理費隻不過千分之五左右,不及公募基金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再這樣下去,管理年金的商業(ye) 機構的自身發展能力就會(hui) 有問題。”

除了費用的惡性競爭(zheng) ,養(yang) 老險公司虧(kui) 損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展業(ye) 成本高。一家大公司從(cong) 有意向到最終資金運作最長有兩(liang) 到三年時間,這期間的人力成本、差旅費用很高。

為(wei) 控製成本,平安養(yang) 老借助平安集團綜合金融的平台,通過集團旗下的壽險、產(chan) 險等渠道進行交叉銷售,並采用統一的後台管理係統,將成本控製在合理的水平。“我們(men) 現在用的還是4年前的出差補助標準,以現在物價(jia) 上漲的速度,實際上降低了出差標準。”

2010年,全國年金市場的總規模約2800億(yi) 元,遠低於(yu) 此前2010年達到1萬(wan) 億(yi) 元的發展預期。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