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ye) 在華采購趨勢,正因“中國製造”的成本攀升而發生改變,在華采購消費品的需求正在逐步減少,而采購工業(ye) 品的需求則在增加。
上海跨國采購中心副總經理姚錚在10日下午舉(ju) 行的“2011中國(上海)國際跨國采購大會(hui) ”新聞通氣會(hui) 上透露了上述消息。
上海市商務委外貿發展處副處長尤永生介紹,即將於(yu) 9月5日舉(ju) 行的“2011中國(上海)國際跨國采購大會(hui) ”,已經吸引了350餘(yu) 家跨國采購商、6家聯合國及國際組織采購機構和30家供應鏈服務商設展,預計國內(nei) 外參展供應商將達6000家。
上海跨國采購中心副總經理林時安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由於(yu)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人民幣升值趨勢,“中國製造”的成本優(you) 勢已經被削減了近20%。
林時安稱:“但是跨國采購商在華采購的趨勢依然看好,我們(men) 針對200餘(yu) 家跨國采購商的相關(guan) 調研顯示,由於(yu) 成本優(you) 勢而轉移出中國的采購訂單主要是消費品領域。”
對此,姚錚也表示,像沃爾瑪、TESCO等跨國零售商,以及紡織服裝等消費品領域的跨國采購商,以往在華采購意願非常強烈,但是今年以來,“中國製造”的成本優(you) 勢已經無法與(yu) 東(dong) 南亞(ya) 地區國家競爭(zheng) 。“工業(ye) 品領域的采購需求及訂單有可能上升,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鑄造件、金屬加工件等領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服裝出口企業(ye) 外銷部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己所接觸的江浙地區很多工廠,生意比去年淡多了。“主要是訂單在向成本窪地轉移,‘飛單’現象比較明顯,像很多服裝類的訂單已經轉移到東(dong) 南亞(ya) 地區或者羅馬尼亞(ya) 這樣生產(chan) 成本更低的地區。”
海關(guan) 總署10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出口增速從(cong) 6月份的同比增長17.9%加快至20.4%,高於(yu) 預期。其中,對日本的出口增速則從(cong) 6月份的同比增長20%加快至7月份的27.2%。
對此,上海市商務委副巡視員俞建明表示,日本大地震後,更多日本企業(ye) 將采購轉向中國,其中,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尤為(wei) 明顯。“本屆大會(hui) 日本采購展區麵積比去年擴大25%,400餘(yu) 家參展企業(ye) 中,100餘(yu) 家與(yu) 汽車零部件采購相關(guan) 。”
林時安表示,根據上述調研,跨國企業(ye) 在華采購的整體(ti) 意願依然達到70%以上,這將是“中國製造”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