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的2011年城市藍皮書(shu) 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國城鎮人口為(wei) 62186萬(wan) 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17175元,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間,全國貧困人口數約為(wei) 5000萬(wan) 人。
集中於(yu) 中西部
藍皮書(shu) 顯示,受到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結合比例法估算,東(dong) 部地區城鎮貧困人口大約756萬(wan) 人,中部1657萬(wan) 人,西部1717萬(wan) 人,東(dong) 北地區845萬(wan) 人。
藍皮書(shu) 指出,中國國情不同於(yu) 發達國家,若按照目前發達國家的貧困標準和反貧戰略,中國的經濟狀況是無法支撐的。因此,必須根據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hui) 、政治、結構和文化狀況擬定適合城市反貧困戰略的綜合性減貧政策。
“肯定不止8%”
對於(yu) 這一數據,住房與(yu) 城鄉(xiang)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wei) “顯而易見保守”。他指出,5000萬(wan) 隻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6.6億(yi) 城鎮人口的近8%,中國城市中隻有7%-8%的人是貧困人口,這個(ge) 估計恐怕過低。
陳淮指出,在前20年,溫飽標準叫貧困,但現在不完全一樣。不足以滿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歸於(yu) 貧困,比如醫療保障、孩子上學。計劃經濟下主要人群的收入水平聚集在平均值周邊,但近年低於(yu) 中值線的人口在增加,這也是貧困化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改善,明顯低於(yu) 整個(ge) 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屬於(yu) 相對貧困化。“所以7%-8%的城市貧困人口是一個(ge) 保守的估計。”
中等收入者2.3億(yi)
藍皮書(shu) 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yi) 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間,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規模年均增長3.8%。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
藍皮書(shu) 認為(wei) ,中等收入階層占有的社會(hui) 資源處於(yu) 社會(hui) 結構的中間位置,有較高且穩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家庭消費能力較強,講究時尚和生活品質,一般受過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