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zhong) 議院當地時間1日通過了提高美國債(zhai) 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避免美國政府出現違約。通過的法案內(nei) 容包括提高美國債(zhai) 務上限至少2.1萬(wan) 億(yi) 美元,並在十年內(nei) 削減赤字2.1萬(wan) 億(yi) 美元以上。專(zhuan) 家認為(wei) ,作為(wei) 美國最大的債(zhai) 權國,我國可暫時解除美債(zhai) 違約警報。但美國再一次突破舉(ju) 債(zhai) 上限,意味著美元將繼續麵臨(lin) 貶值態勢,將為(wei) 全球和中國帶來新一輪通脹壓力。
美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繼續放緩
美國為(wei) 應對經濟危機,曾兩(liang) 次采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給世界和中國增加了通脹壓力。提高債(zhai) 務上限和削減赤字法案通過之後,美國政府將大幅削減開支,這可能進一步傷(shang) 及經濟增長,美聯儲(chu) 未來將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
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在美國政府致力於(yu) 削減政府預算開支的大背景下,經濟前景更加堪憂。美國第二季度實際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初值年化季率增長1.3%,預期增長1.8%,低於(yu) 一季度的增長1.9%。該數據加深了市場對美聯儲(chu) 未來將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的預期。
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箭在弦上
廣東(dong) 金融 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wei) ,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或已箭在弦上。上調舉(ju) 債(zhai) 上限,則意味著需要在短期內(nei) 發行債(zhai) 券,這些債(zhai) 券的主要增持者應該還是美聯儲(chu) ,那麽(me) 就意味著美聯儲(chu) 需要投放更多貨幣到市場上,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國的通脹成因之一是輸入型通脹,輸入型通脹的根源其實就是美國去年10月份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當時美國QE2規模達6000億(yi) 美元,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特別是糧食價(jia) 格飛速上漲,國內(nei) 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紛紛轉向糧食生產(chan) ,豬肉生產(chan) 商減少,進一步導致目前豬肉價(jia) 格的上漲。
上海浦東(dong) 美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興(xing) 說,這一事件過後,全球資金在投資方向上會(hui) 有所改變,一定程度上打壓市場購買(mai) 美債(zhai) 的意願,從(cong) 而間接推高大宗商品、貴金屬 和石油的價(jia) 格。這無疑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ei) 推高全球通脹,也會(hui) 加劇我國輸入型通脹。
在此背景下,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尤其是製造業(ye) 提出不小挑戰。
影響
警示我國外匯投資模式
此次美債(zhai) 風波也給我國外匯儲(chu) 備較為(wei) 依賴美國債(zhai) 權市場的投資模式敲響了警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jun) 則表示,雖然目前來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情況並不樂(le) 觀,中國大量買(mai) 入美元資產(chan) 作為(wei) 外匯儲(chu) 備實在是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做法,但從(cong) 長遠來看,中國的外儲(chu) 還是應該分散幣種和投資形式。他建議中國將一部分貨幣和債(zhai) 券儲(chu) 備轉為(wei) 實物資產(chan) ,如黃金 或大宗商品等,或者可以到海外投資固定資產(chan) ,比如礦產(chan) 。這些做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元貶值帶來的投資風險。
張永軍(jun) 表示,此次債(zhai) 務上限調高後,美國短期內(nei) 解除了債(zhai) 務違約的風險,可以暫時喘一口氣;而且有了更充足的資金來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但從(cong) 長期來看,繼續加大借債(zhai) 額隻能使美國的債(zhai) 務負擔越來越重,所以治標不治本。同時,提高債(zhai) 務上限後美國勢必要發行更多的債(zhai) 券來融資,導致美元貶值風險加大。
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國共持有1.1598萬(wan) 億(yi) 美元的美國國債(zhai) ,是除了美國社保基金和財政部外最大的美債(zhai) 海外持有國。美國提高債(zhai) 務上限,意味著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債(zhai) 權人的權益暫時得到了保障,不用擔心美國到期不還錢的情況出現。(沈瑋青)
背景
過去3年美債(zhai) 上限5次提高
自1960年來,美國國會(hui) 已經78次對債(zhai) 務上限進行提高,2008年至2010年,美國提高了5次債(zhai) 務上限。
美國目前的財政情況要比之前幾次債(zhai) 務問題發生的時期糟糕。據悉,美國2012年即將大選,除了總統選舉(ju) ,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也要全部改選,參議院改選三分之一,這使得提高債(zhai) 務上限和減赤之爭(zheng) 被高度政治化,兩(liang) 黨(dang) 都以此為(wei) 明年大選的政治籌碼。兩(liang) 黨(dang) 都認為(wei) ,不斷提高債(zhai) 務上限來滿足政府支出的情況不能永遠持續下去。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就要“開源節流”。鑒於(yu) 目前美國經濟複蘇緩慢,通過增加稅收等措施來“開源”比較困難,因此兩(liang) 黨(dang) 的談判焦點都放在了“節流”上,即削減政府開支,降低財政赤字。
在上調債(zhai) 務上限方麵,以奧巴馬為(wei) 代表的民主黨(dang) 希望“一步到位”,建議從(cong) 8月份到2012年年底分階段將美國債(zhai) 務上限上調;而共和黨(dang) 則主張先小幅上調債(zhai) 務上限以應對違約,等債(zhai) 務上限再次觸及後繼續對民主黨(dang) 施壓。
上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70年代末的卡特和90年代中期的克林頓政府執政時期,美國都曾出現過“技術性違約”,但最終都以提高債(zhai) 務上限而結束,對金融市場 的影響也非常有限。由於(yu) 目前全球仍處於(yu) “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一旦出現債(zhai) 務違約或遭降級,其融資成本就會(hui) 上升,美國企業(ye) 和消費者支付的信用卡和抵押貸款的利息都會(hui) 跟著上漲,進而影響美國經濟複蘇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