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關(guan) 於(yu) 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促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務服務水平,現就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重要性和總體(ti) 要求
1.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重要性。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對於(yu) 推進行政體(ti) 製改革、加強對行政權力監督製約、從(cong) 源頭上防治腐敗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務,都具有重要意義(yi) 。黨(dang) 的十六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政務公開不斷深化,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公共企事業(ye) 單位辦事公開全方位推進,政務(行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發展迅速,服務群眾(zhong) 功能不斷完善。但是,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政務公開方麵,有的存在重形式輕內(nei) 容現象,有的公開內(nei) 容不全麵、程序不規範,有的不能妥善處理信息公開與(yu) 保守秘密的關(guan) 係,政府信息共享機製不夠健全;政務服務方麵,服務體(ti) 係建設不夠完善,服務中心運行缺乏明確規範,公開辦理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不能滿足群眾(zhong) 需求等。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解決(jue) 這些問題,堅持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大推進政務公開力度,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穿於(yu) 政務服務各個(ge) 環節,以公開促進政務服務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更好地了解和監督政府工作。
2.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總體(ti) 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wei) 本、執政為(wei) 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深化行政體(ti) 製改革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按照公開為(wei) 原則、不公開為(wei) 例外的要求,及時、準確、全麵公開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進一步改進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務服務體(ti) 係建設,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便捷高效服務。
二、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政務公開工作
3.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法。堅持方便群眾(zhong) 知情、便於(yu) 群眾(zhong) 監督的原則,拓寬工作領域,深化公開內(nei) 容,豐(feng) 富公開形式,促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堅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提高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創新載體(ti) 、完善製度,實現政務公開的規範化、標準化。堅持問政於(yu) 民、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依靠群眾(zhong) 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yu) ,暢通政府和群眾(zhong) 互動渠道,切實提高政務公開的社會(hui) 效益。
4.推行行政決(jue) 策公開。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jue) 策,建立健全體(ti) 現以人為(wei) 本、執政為(wei) 民要求的決(jue) 策機製,逐步擴大行政決(jue) 策公開的領域和範圍,推進行政決(jue) 策過程和結果公開。凡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jue) 策前要廣泛征求群眾(zhong) 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或者公布意見采納情況。完善重大行政決(jue) 策程序規則,把公眾(zhong) 參與(yu) 、專(zhuan) 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作為(wei) 必經程序加以規範,增強公共政策製定透明度和公眾(zhong) 參與(yu) 度。
5.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堅持依法行使權力,積極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確保行政機關(guan) 和公務員嚴(yan) 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履職盡責。按照職權法定、程序合法的要求,依法梳理審核行政職權,編製行政職權目錄,明確行使權力的主體(ti) 、依據、運行程序和監督措施等,並向社會(hui) 公布。嚴(yan) 格規範行政裁量權行使,細化、量化裁量基準,公開裁量範圍、種類和幅度。重點公開行政機關(guan) 在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征收等執法活動中履行職責情況,積極探索執法投訴和執法結果公開製度。
6.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公布本地區本部門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e) 秘密和個(ge) 人隱私的行政審批項目目錄,繼續清理、調整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行政機關(guan) 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優(you) 化工作流程,公開辦理程序,強化過程監控,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的動態管理製度。逐步依法將審批職能和審批事項集中到服務中心公開辦理,建立健全決(jue) 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又相互製約的運行機製。
7.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級行政機關(guan) 要嚴(yan) 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主動、及時、準確公開財政預算決(jue) 算、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各級政府財政總預算和總決(jue) 算,部門預算和決(jue) 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等方麵的預算和決(jue) 算,都要向社會(hui) 公開。公開的內(nei) 容要詳細全麵,逐步細化到“項”級科目。各部門要逐步公開出國出境、出差、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hui) 議等經費支出。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zhong) 關(guan) 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ju) 措、公眾(zhong) 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及時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正確引導社會(hui) 輿論。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和監督保障等措施,認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的舉(ju) 報投訴、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工作。妥善處理好信息公開與(yu) 保守秘密的關(guan) 係,對依法應當保密的,要切實做好保密工作。
8.著力深化基層政務公開。總結推廣基層政務公開的成熟做法,大力推進鄉(xiang) 鎮(街道)政務公開,及時公開城鄉(xiang) 社區居民關(guan) 心的事項。健全農(nong) 村集體(ti) 資金、資產(chan) 、資源管理製度,為(wei) 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打好基礎。健全公共企事業(ye) 單位辦事公開製度,所有麵向基層服務的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ye) 單位,都要全麵推行辦事公開,主動接受群眾(zhong) 監督。要編製辦事公開目錄,重點公開崗位職責、服務承諾、收費項目、工作規範、辦事紀律、監督渠道等。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起對公共企事業(ye) 單位辦事公開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職責。
9.加強行政機關(guan) 內(nei) 部事務公開。加大幹部工作、機關(guan) 財務預決(jue) 算、政府采購、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開力度,加強權力運行監控。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梳理行政機關(guan) 內(nei) 部職權依據和運行流程,查找廉政風險點,製定防控措施,並及時在內(nei) 部公開,加強對關(guan) 鍵崗位和重點環節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防止權力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