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首份中國GDP發展質量的報告———《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正式出爐。報告顯示,GDP總值排名倒數第二的海南挺進質量列榜單第十位,GDP總值進入前10的湖南則跌至榜單倒數第九名,東(dong) 部省市GDP質量普遍靠前。
但總體(ti) 對比,該份質量排名與(yu) 上半年各省市區GDP數量排名差別不大。
東(dong) 部六省市挺進“雙十”
根據已公布的全國30省市區上半年GDP數據,排名前十的分別是廣東(dong) 、江蘇、山東(dong) 、浙江、河南、河北、遼寧、上海、四川、湖南。進入GDP發展質量前十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蘇、廣東(dong) 、福建、山東(dong) 、遼寧、海南,GDP發展質量後十位的省份分別是江西、湖南、山西、廣西、雲(yun) 南、新疆、青海、貴州、甘肅、寧夏。
其中,廣東(dong) 、江蘇、上海、山東(dong) 、浙江、遼寧6省市名列“雙十”榜單。在GDP數量中排名倒數第二的海南省躍入GDP發展質量榜單第十位,而位居GDP數量第十位的湖南省在質量上跌到榜單倒數第九名。
從(cong) GDP數量排名地區分布上看,東(dong) 部發達地區數量仍大大超過中西部地區。但今年上半年中西部省份GDP的增速總體(ti) 較東(dong) 部省份要快。如西藏、重慶增長16.5%,貴州增長15.3%,四川增長14.5%,青海增長13.3%,都高於(yu) 12.7%的平均值。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 學學會(hui) 秘書(shu) 長王建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中西部GDP增速高於(yu) 東(dong) 部,是中國區域經濟結構變化所致。”他指出,資源豐(feng) 富的中西部地區得益於(yu) 近年來能源和原材料價(jia) 格的大幅上漲,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而處於(yu) 下遊的東(dong) 部地區,受上遊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倒逼,放慢了經濟發展的步伐。
從(cong) GDP發展質量排名地區來看,全部都是GDP總量同樣靠前的東(dong) 部發達省市,在質量排行中位居後十名的,除湖南外全都是GDP總量原本靠後的中西部省區。
“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各地區GDP質量指數差別較大。”清華大學中國與(yu) 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袁鋼明對《國際金融 報》記者表示:“GDP質量排名前十省市的工業(ye) 化已經比較成熟,而末尾的中西部一些省市工業(ye) 還處於(yu) 發展階段。”
質量說法有問題
“GDP數量大的,基本上發展質量也相對高,這其實就表明了質量和數量是一樣的。”袁鋼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中國價(jia) 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wei) ,GDP是個(ge) 量化指標,質量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數量質量的稱法都是對GDP的細化,賦予了GDP太多的含義(yi) ,“不要給GDP增加別的顏色”。
《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主編、國務院參事牛文元教授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這份報告是將現行GDP“單一追求數量屬性”改造成“數量質量綜合度量”的評判工具,獨立創製出涵蓋經濟質量、社會(hui) 質量、環境質量、生活質量和管理質量五大子係統的“中國GDP質量指數”。
對此,袁鋼明表示,“還不如用收入、社會(hui) 保障水平等指標替代GDP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質量。”
崔新生也認為(wei) ,民主權利、就學就業(ye) 的充分程度、物價(jia) 等指標才能真實反映經濟發展質量水平,且評定指標必須量化到很物質的程度,如人均綠化麵積,當地物價(jia) 水平具體(ti) 數據多少等。居民幸福指數才是真正的評判標準。“中科院報告的5個(ge) 指標不排除有人為(wei) 打分,主觀程度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