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數量少、質量不高、實質性信息缺失、僅(jin) 局限於(yu) 公關(guan) 價(jia) 值、極少披露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是7月25日,國內(nei) CSR(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谘詢機構商道縱橫在京發布的《價(jia) 值發現之旅2010-中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針對國內(nei) 企業(ye) 發布的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作出的綜合評價(jia) 。據其統計,食品行業(ye) 發布CSR報告數量少,質量不高,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足。
食品企業(ye) 報告較少
發布會(hui) 上,環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表示,如何公布環境信息,如何履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仍然是需要不斷探討、完善和發展的課題。
食品行業(ye) 的責任報告引人矚目,但實際情況並不讓人感到樂(le) 觀,相關(guan) 企業(ye) 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嚴(yan) 重不足。大部分企業(ye) 從(cong) 未發布報告。去年僅(jin) 21家食品和飲料企業(ye) 發布報告,其中大部分屬於(yu) 酒業(ye) 企業(ye) ,食品行業(ye) 的報告僅(jin) 8份。
即便是那些已經發布的報告,多數也流於(yu) 形式。比如有報告對供應鏈的描述僅(jin) 為(wei) “已經打造了一條完整的、有足夠控製力的從(cong) 農(nong) 田到餐桌的新型食品安全供應鏈,充分保證了整個(ge) 供應鏈產(chan) 品的品質和安全”,缺乏更為(wei) 詳細的政策和管理信息。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在食品安全議題中被重點關(guan) 注,但在已評估的食品行業(ye) 報告中,沒有報告專(zhuan) 門對食品添加劑的問題進行說明,部分報告中提到遵守國家或國際相關(guan) 標準,但未作進一步解釋。
根據信息披露平衡性原則,報告應該同時披露政策執行的情況,包括在食品安全檢查中的違規事件,特別是對於(yu) 產(chan) 生了嚴(yan) 重後果或影響的事件,還應對事件的發生和後續處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說明。然而,在評估的報告中,鮮有公司對發生的食品安全違規事件進行披露和說明。
企業(ye) 規避負麵信息
賈峰稱,近年來企業(ye) 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逐漸成為(wei) 一種潮流。根據商道縱橫的統計,去年企業(ye) 可持續發展報告數量已達到703份。
食品安全、血汗工廠等問題備受關(guan) 注,中國社會(hui) 前所未有地關(guan) 注著企業(ye) 的一言一行。而可持續發展報告作為(wei) 企業(ye) 與(yu) 外界溝通的平台,各方對其信息質量的要求日益提升。
目前根據商道縱橫評估,央企在社會(hui) 責任實踐和報告方麵的得分最高。從(cong) 行業(ye) 來看,得分較高的有兩(liang) 類,一類是直接麵對消費 者的行業(ye) ,比如批發和零售業(ye) ;一類是高能耗或對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ye) ,比如交通運輸、采礦和建築業(ye) 。
金融 業(ye) 和電信業(ye) 排名居前,這兩(liang) 個(ge) 行業(ye) 通常受到媒體(ti) 和公眾(zhong) 關(guan) 注程度高,信息披露的意願和能力都較強。
在企業(ye) 所發布的報告中,仍存在著信息的不平衡,部分可能涉及到負麵信息的內(nei) 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