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中的斷橋殘雪,被杭州市民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今年來杭州,到錢塘江上看斷橋。”
7月15日淩晨,杭州錢江三橋(西 興(xing) 大橋)由北向南距離濱江轉盤不到800米處的引橋部分右側(ce) 車道,部分橋麵突然坍塌,一輛重型貨車因此墜落,造成人員受傷(shang) 和車輛受損。該橋由香港恒基兆業(ye) 發展有限公司(00097.HK,下稱恒基發展)與(yu) 杭州市方麵合營。
杭州交通部門將事故的主要責任歸於(yu) 貨車超載和養(yang) 護不當,但多位專(zhuan) 家表示,這座橋存在施工質量問題。
五天後,7月20日下午,在事故現場可以看到,橋體(ti) 的兩(liang) 個(ge) 橋墩間缺失了兩(liang) 條十餘(yu) 米長的橋梁,數十名工人正在清理從(cong) 橋體(ti) 墜落至下匝道的橋梁。斷橋處數百米開外的浙江省水電新村一區,便是該橋段施工方浙江省第一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辦公所在地。
杭州市交通局新聞處一位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拆除和清理工作是從(cong) 7月18日開始的。至於(yu) 橋體(ti) 斷裂處在拆除前是否有質量鑒定,該人士表示,杭州市安監局牽頭成立了事故調查組,相關(guan) 資料已封存,目前不便公開。
錢江三橋事故並非孤例。7月11日淩晨,江蘇鹽城境內(nei) 328省道通榆河橋垮塌,兩(liang) 輛貨車墜落,幸無人員傷(shang) 亡;7月14日,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垮塌,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shang) 。與(yu) 錢江三橋一樣,這兩(liang) 座橋服役不過十餘(yu) 年。
超載之過?
錢江三橋是連接杭州老城區與(yu) 濱江、蕭山兩(liang) 區及蕭山國際機場的重要通道之一。該項目是浙江省政府核準的“四自”工程(自行貸款、自行建設、自行收費、自行還貸),總投資8億(yi) 元人民幣。大橋1993年11月開工,1996年底建成,1997年1月28日通車,1998年6月通過竣工驗收。該橋雙向6車道,主橋1280米,南北高架引橋4420米,曾被譽為(wei) 浙江首座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斜拉索橋梁。
對於(yu) 錢江三橋垮塌的原因,杭州市交通局總工程師朱玉龍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一是貨車嚴(yan) 重超載,二是引橋上鉸縫沒有及時修複,“橋梁的養(yang) 護工作沒有到位,其業(ye) 主單位杭州恒基錢江三橋有限公司有一定的責任,但最終的原因還有待綜合分析。”
杭州交通部門提出的貨車超載,導致橋梁塌陷的說法,與(yu) 當時在事故現場的一位小車司機的表述有所矛盾。這位司機對媒體(ti) 表示,當天淩晨1點35分許,他路過事故路段時,已看見前方橋麵有一個(ge) 六七米長、1米寬的裂口,他沒能完全刹住車,車子前部卡進裂口。正當他報警時,一輛運鋼板的半掛載重貨車經過,貨車的車鬥整個(ge) 翻下了橋。
錢江三橋建成後,車流量從(cong) 初期的每天數千輛,猛增至目前的8萬(wan) 餘(yu) 輛。在2006年大修結束後,大橋限製時速為(wei) 50公裏-60公裏,無法達到設計時速70公裏,並且禁止大貨車通行。一旦貨車違規上橋,車主將被處以罰款100元和扣分的處罰,如果超載30%以上,將被處以最高2000元的罰款。
這種以罰代管的治理方式,增加了物流成本,也給交管部門帶來巨額收入,但並未有效阻止超載大貨車闖關(guan) ,更無法避免事故的發生。據杭州交通部門統計,2011年2月-6月,共有3940輛55噸至100噸大貨車通過大橋。
實際上,任何橋梁都會(hui) 在設計中留出餘(yu) 量,超負荷運行的也絕不僅(jin) 是錢江三橋。在杭州,建成更早的錢江一橋、二橋,都未像三橋這般疾病纏身。
誰建的橋
當地居民對錢江三橋安危的擔心,更多源於(yu) 2007年發生的兩(liang) 起橋梁事故。
2007年6月,一艘采砂船撞斷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廣東(dong) 九江大橋,4車墜河,8人死亡;2007年8月,湖南鳳凰橋倒塌,64人遇難。
杭州網友“天籟慧音”當時注意到,錢江三橋與(yu) 這兩(liang) 座橋建設方同為(wei) 湖南路橋建設集團(下稱湖南路橋),遂在天涯論壇發帖稱錢江三橋危在旦夕。錢江三橋“危橋”之說此後不脛而走,還有人倡議“珍惜生命,遠離三橋”。
錢江三橋塌陷後,湖南路橋通告稱,事故地段並非其承建施工。此乃實情。該橋主橋工程由湖南路橋承建,南北兩(liang) 岸的高架引橋分別由浙江本地多家公司承建,浙江省交通設計院監理公司承擔工程外部監理。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主橋部分比較複雜,業(ye) 主方通常需要找更有實力的建設方,至於(yu) 相對簡單的引橋部分,就可能找省內(nei) 的相關(guan) 企業(ye) ,在質量上也可能留下隱患。
錢江三橋南岸引橋SYI標段,即這次坍塌的地方,由浙江省第一水電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當時嚴(yan) 格按照施工設計來施工,未分包給任何人,驗收時這一標段是優(you) 良工程,而主橋隻是合格。
杭州恒基錢江三橋有限公司是恒基發展旗下的公司,擁有錢江三橋60%的權益。7月15日,恒基發展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發來聲明稱,錢江三橋是其集團與(yu) 杭州市政府屬下之杭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合營項目,目前正調查損毀之原因及評估其整體(ti) 影響。
大修不斷
居住在錢江三橋附近的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錢江三橋是政績工程,當時一個(ge) 勁地搶進度,通車以來至少維修過三四次。一位橋梁專(zhuan) 家也表示,橋梁的大修周期一般在15年到20年,不到十年就大修並不多見。
參與(yu) 了錢江三橋設計和施工監控的同濟大學橋梁工程係教授許俊說,該橋通車後不久橋麵就出現裂縫,這些裂縫是影響橋梁結構和安全的最大問題。
2005年9月,杭州市交通局決(jue) 定對錢江三橋封閉大修,直到2006年4月17日才恢複雙向通車。半年後的2006年4月28日,杭州市交通局在淳安召開錢江三橋大修工程階段性工作總結會(hui) 。
根據杭州交通信息網公布的會(hui) 議紀要,大修主要針對的是湖南路橋負責的主橋。會(hui) 議提出的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包括:減載、加固與(yu) 線型控製並重;大修費用控製在3500萬(wan) 元以內(nei) ;對影響橋麵車輛通行且對結構安全與(yu) 耐久性有影響的缺陷要大修徹底;對不影響車輛通行又必須大修的可考慮分期實施。
浙江大學土木工程係主任錢曉倩教授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cong) 這份資料來看,第一階段大修過程中的工作是有效的,但也發現了更多原來沒有發現的問題。
從(cong) 工作重點第一條看,加固措施會(hui) 影響橋梁的設計線型,這肯定是已經出現了不符合原有線型的問題。從(cong) 第三條看得更清楚,說明當年4月17日恢複通車時大修並不徹底,還存在影響車輛通行和結構安全的缺陷。
2006年6月8日,杭州市交通局主持召開錢江三橋主橋大修工程第二階段相關(guan) 問題研討會(hui) ,提出了橋麵混凝土鋪裝層缺陷、箱梁預應力不足等多個(ge) 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
2006年10月30日,浙江省交通廳批複稱,鑒於(yu) 錢江三橋部分設計存在缺陷,同意主橋大修工程設計變更,包括調整橋麵鋪裝結構形式、取消主跨體(ti) 外預應力布設、橋麵錨孔植筋等。
錢曉倩認為(wei) ,錢江三橋設計出問題的可能性很小,最重要的還是施工質量。這次引橋垮塌與(yu) 主橋加固問題關(guan) 聯也不大,隻能說整個(ge) 錢江三橋,包括連接部分,總體(ti) 施工質量存在比較大的缺陷。“我個(ge) 人對這個(ge) 橋的定位是病橋,是不是危橋,要由檢定機構來檢定。”
多家媒體(ti) 質疑,2007年“落馬”的浙江省交通廳原廳長趙詹奇曾經擔任錢江三橋副總指揮,可能涉及工程腐敗。財新《新世紀》記者為(wei) 此詢問了當時負責審理趙詹奇案的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該法院人士表示,雖然錢江三橋是趙詹奇在杭州市交通局局長期間修建的,但他的腐敗問題沒有涉及此橋。
一位已經退出橋梁業(ye) 的人士表示,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就有能力修建南京長江大橋,該橋使用至今未曾傷(shang) 筋動骨,而到了90年代橋梁業(ye) 反而倒退。在他看來,中國橋梁工程行業(ye) 出問題是必然的,現在不僅(jin) 是最低價(jia) 中標,而且這個(ge) 最低價(jia) 還要承擔腐敗的成本。
“錢江三橋不會(hui) 是最後一座塌掉的橋,尤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建起來的橋,將來塌的會(hui) 更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