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事低端加工、同質化競爭(zheng) 的企業(ye) “兩(liang) 頭受壓”,甚至被迫降價(jia) 。市場內(nei) 在倒逼機製可能發揮作用,一批議價(jia) 能力差的企業(ye) 將被淘汰。
商務部21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機電產(chan) 品和加工貿易產(chan) 品進出口規模超過2008年同期水平,創曆史新高。其中,機電產(chan) 品出口4981億(yi) 美元,比2010年、2009年、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19.5%、62.4%和23.1%;加工貿易出口3904.5億(yi) 美元,比2010年、2009年、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17.5%、55.1%和21.3%。
“量減價(jia) 升”使出口和對外需的反映失真
“盡管整體(ti) 保持增長,增速卻呈持續放緩態勢。”商務部產(chan) 業(ye) 司司長張驥說,6月單月,機電產(chan) 品和加工貿易出口增速降至13.8%和11.9%,分別比今年1月回落21.5和20.8個(ge) 百分點;4月、5月加工貿易單月出口環比下降3%和0.3%,前200名加工貿易出口企業(ye) 中,1/3以上的企業(ye) 出現負增長,達豐(feng) 、仁寶、緯創等大型出口企業(ye) 連續數月出現負增長。
尤為(wei) 引人關(guan) 注的是,一些出口產(chan) 品出現“量減價(jia) 升”,使出口和對外需的反映失真。例如,1—5月,服裝、紡織品、鞋類、箱包加工貿易出口量分別下降50%、10%、4%和51%,但由於(yu) 出口價(jia) 格上漲,出口額分別增長14%、18%、12%和10%;初步統計,上半年價(jia) 格拉高機電產(chan) 品出口8—10個(ge) 百分點,扣除價(jia) 格因素後,出口量僅(jin) 增長10%—12%,低於(yu) 近10年來26%的平均增速。
從(cong) 全國出口的整體(ti) 情況來看,“量減價(jia) 升”也是一個(ge) 突出現象。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介紹,上半年我國出口平均價(jia) 格上漲10.2%,價(jia) 格漲幅比去年同期高10.7個(ge) 百分點;出口數量增長12.5%,增幅比去年同期低23.4個(ge) 百分點。在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上,這一特征表現得更為(wei) 明顯。
出口價(jia) 格提高主要源於(yu) 成本上漲,從(cong) 事低端加工、同質化競爭(zheng) 的企業(ye) 經營困難
“出口價(jia) 格提高主要源於(yu) 成本上漲,但部分企業(ye) 的盈利水平並未顯著改善,經營環境趨緊,企業(ye) 承受能力出現分化。”張驥說,據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反映,困難主要集中在生產(chan) 要素價(jia) 格上漲等增支因素提升生產(chan) 成本,以及政策調整因素加大經營壓力等方麵。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國榮說:“相比去年底今年初,目前橡膠行業(ye) 的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漲率超過30%。資金成本也越來越高,雖然貸款不算很難,但我們(men) 享受不到以前的貸款利率優(you) 惠,自然會(hui) 增加運營成本。”
麵對複雜的外部環境,不同類型的企業(ye) 承受能力出現分化。
其中,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企業(ye) 提價(jia) 幅度較大,受影響最小。譬如以一般貿易為(wei) 主,初步建立了海外營銷服務、售後網絡,初步掌握定價(jia) 權的重型機械、農(nong) 用機械、工程機械、機床行業(ye) ,分別提價(jia) 10%、10%、15%和14%。王受文認為(wei) ,這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的表現,反映了在調結構等政策促進下,我國外貿增長呈現價(jia) 格和數量協調拉動的局麵。
但是,一些研發能力弱、缺乏營銷渠道的企業(ye) 提價(jia) 幅度較小,競爭(zheng) 力出現下降。例如摩托車行業(ye) 提價(jia) 3%—5%,但摩托車產(chan) 品價(jia) 格優(you) 勢與(yu) 印度相比已經降到了10%左右;汽車行業(ye) 上遊原材料成本上升10%,但整車出口價(jia) 格才提高5%。
從(cong) 事低端加工、同質化競爭(zheng) 的一些企業(ye) 則更是“兩(liang) 頭受壓”,甚至被迫降價(jia) ,經營困難。例如以加工貿易為(wei) 主的筆記本電腦產(chan) 品,出口單價(jia) 下降8.3%;彩電行業(ye) 上遊麵板被韓國壟斷,下遊市場基本被外資品牌占領,出口價(jia) 格下降19%;船舶行業(ye) 以散裝船為(wei) 主,難以適應國際需求下降的情況,出口價(jia) 格下降30%。
市場內(nei) 在倒逼機製將發揮作用,一批承受能力差的企業(ye) 將被市場淘汰
“上半年,我國外貿順差為(wei) 449.3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8.8%,但產(chan) 生外貿順差的主體(ti) 沒有發生改變。”張驥說。
1—6月,加工貿易順差1642.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9.6%,是整體(ti) 順差的3.7倍,創同期曆史最高;機電產(chan) 品順差1385.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1.2%,是整體(ti) 順差的3倍;對美、歐順差分別為(wei) 845.8、630.7億(yi) 美元,分別增長3.8%和1.7%。
“在順差形成機製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要想通過擴大一般貿易進口來抵消產(chan) 業(ye) 轉移帶來的加工貿易順差、實現貿易平衡,難度較大。”張驥說,預計加工貿易順差將繼續保持增長,對美歐順差小幅增長,全年外貿順差可能呈前低後高走勢。
王受文說:“目前我國外貿順差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並且順差主要集中於(yu) 歐美市場,影響了我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的經貿關(guan) 係。”為(wei) 此,上半年國家兩(liang) 次調整部分產(chan) 品進口關(guan) 稅暫定稅率,降低了包括成品油在內(nei) 的673種產(chan) 品進口暫定關(guan) 稅。
張驥說,下半年外貿形勢有待觀察,但綜合來看,機電產(chan) 品和加工貿易出口增速可能放緩。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內(nei) 在倒逼機製可能發揮作用,一批承受能力差的企業(ye) 恐將被市場淘汰;一批承受能力強的企業(ye) 則可以通過結構調整,提高競爭(zheng) 能力。
“當前是結構調整的關(guan) 鍵時刻,應當在保持政策穩定的基礎上,以結構調整為(wei) 導向,支持企業(ye) 轉型升級。”張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