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jia) 格牽動全國經濟
進入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四處奔波調研,幾次提到了豬肉問題。在調研中,陝西省禮泉縣西張堡鎮白村的村民李邦厚一句話,點出了豬肉價(jia) 格牽動總理和全國人民關(guan) 注的原因:“總理,現在豬吃的東(dong) 西比人吃的貴,看病花銷比人高呀!”溫家寶當場表示,穩定生產(chan) 要有扶持政策。
實際上,在4年前,豬肉同樣曾引起過溫家寶總理的關(guan) 注,也是在到陝西調研後出台能繁殖母豬補貼、保險,扶持規模化養(yang) 殖等措施,使得豬肉在半年內(nei) 就穩定下來。
豬肉價(jia) 格大漲不斷引起總理的關(guan) 注,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大多數民眾(zhong) 消費它,還因為(wei) 豬肉在價(jia) 格消費指數(CPI)中較大的權重,使得豬肉的意義(yi) 已經超過了“民以食為(wei) 天”的食,更在中國經濟走勢判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今年6月,CPI指數上升到6.4%,創下三年來的新高,而豬肉則同比上漲57.1%,創下了曆史新高。CPI的大漲,離不開豬肉的推動。豬肉價(jia) 格上漲,並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食品的上漲,它的背後,還有玉米、豆粕等糧食上漲的因素。而豬肉在CPI中的權重之大,可以從(cong) 6月的CPI中看出。6月份食品價(jia) 格環比上漲0.9%,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28個(ge) 百分點,而豬肉環比上漲11.4%,影響到CPI環比上漲約0.36個(ge) 百分點。按統計局的數據,6月豬肉同比上漲57.1%,按農(nong) 業(ye) 部的統計數據,這個(ge) 漲幅更是高達66.5%。而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feng) 永輝則分析說,一般生豬收購價(jia) 格漲幅達到15個(ge) 百分點就拉動CPI上升1個(ge) 百分點。目前生豬收購價(jia) 格漲幅在40%以上,最多能拉動CPI上升3個(ge) 百分點。
豬肉的大漲,推高了CPI,也影響著中央對全國經濟走勢的判斷,以及相應的調整政策。溫家寶總理在調研中多次強調,要準確判斷經濟形勢,認真研究和及時解決(jue) 影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穩定物價(jia) 總水平作為(wei) 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持宏觀調控的取向不變,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統籌做好關(guan) 係全局的各項工作,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而這些判斷的基礎之一,就是豬肉價(jia) 格的走勢。
CPI作為(wei) 判斷是否有通脹以及通脹多大的主要判斷依據之一,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而越來越為(wei) 人所熟知,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就曾感歎說:“一個(ge) 不識英文字母的老大媽,都在講CPI。”而豬肉由於(yu) 在CPI中權重之大,更是下牽百姓,上牽總理。中國的CPI指數的八項權重中,食品一項的權重就占到了30%,統計局因此也一直被指責,今年在下調了食品類消費的權重、上調居住類消費的權重之後,卻招來了新的指責,因為(wei) 今年以來的物價(jia) 上漲中,食品是漲價(jia) 先鋒。而由於(yu) 食品類權重的下調,居民感受與(yu) 統計數據的差距更大了。不過,即使是這樣,豬肉也還是與(yu) 其他食品一起,將6月CPI推至6.4%的三年來新高。
豬肉能挑起CPI,是否準確反應中國居民實際消費水平和消費模式的變化,爭(zheng) 議還很大。但至少豬肉影響著民生,影響著政策方向,卻是不言而喻的。自2006年以來,我國的豬肉價(jia) 格經曆了兩(liang) 次大起大落。其中2006年肉價(jia) 大跌,2007年肉價(jia) 暴漲;2008年上半年漲,下半年跌;2009年相對平穩;2010年開始反彈;2011年5月進入快速飆升期。這個(ge) 周期,與(yu) 中國的貨幣寬鬆或緊縮周期相一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通脹的程度。
資本進入養(yang) 豬業(ye) 的必然邏輯
本次豬肉價(jia) 格上漲之凶猛,可以與(yu) 2007年相對比。2007年4月13日豬肉平均價(jia) 格是12.96元/公斤,8月漲至20.22元/公斤,價(jia) 格上漲了56%,當月的CPI也高達6.5%。今年6月份,全國豬肉批發價(jia) 格平均在26元/公斤,超過2007年8月時將近29%,且尚未見回落。
豬肉的價(jia) 格也非常不穩定,近5年來出現過兩(liang) 次大起大落,給經濟政策也帶來很大的困擾。生豬本身有周期,再加上組織程度低,生產(chan) 、加工和銷售各自為(wei) 戰,也引發了遊資的進入,和散戶的衝(chong) 動。而有關(guan) 高盛的陰謀論,也不斷被媒體(ti) 所提起。
李邦厚所說的豬吃的比人吃的貴,其實隻是一種象征性的說法。按照網上的報價(jia) ,7月14日全國豆粕價(jia) 格,蛋白含量43%的豆粕成交價(jia) 在每噸3100元至3400元之間;玉米價(jia) 格14%水分的每噸在2100元至2480元之間。而豬飼料要將豆粕、穀物等精料進行浸泡後,與(yu) 其他粗料混合再喂養(yang) 。但養(yang) 豬還僅(jin) 僅(jin) 是豬肉產(chan) 業(ye) 鏈中的第一個(ge) 環節,每個(ge) 環節能否銜接好,能否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以降低風險和成本,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個(ge) 布局,我們(men) 看到的更多的是高盛這個(ge) 世界最大的投行的身影。
其實除了高盛插手養(yang) 豬,網易的丁磊養(yang) 豬,也是中國養(yang) 豬業(ye) 的一個(ge) 縮影。
2009年初,正當豬肉價(jia) 格開始回落,2008年進入養(yang) 豬業(ye) 的大戶們(men) 紛紛虧(kui) 損的時候,網易CEO丁磊宣布了計劃。而針對“作秀”的眾(zhong) 聲喧嘩,丁磊非常坦率地承認:“沒錯,我就是在作秀。問題關(guan) 鍵是要看為(wei) 了什麽(me) 作秀。我是想通過養(yang) 豬來探索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新模式,同時,為(wei) 解決(jue) 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嚐試,為(wei) 此作秀來喚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關(guan) 注,有什麽(me) 不好?”而食品安全問題,也已經進入丁磊的話題。不過,此後養(yang) 豬的聲音銷聲匿跡,直到今年3月,網易公司宣布,目前已選定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為(wei) 其基地,丁磊的養(yang) 豬大計才正式實施。
丁磊進入養(yang) 豬業(ye) ,正是豬肉價(jia) 格開始上漲,食品安全問題開始爆發的階段。而丁磊的養(yang) 豬計劃一實施,就引發了更多的關(guan) 注,也引來更多的叫好聲。飼料大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就稱,“以前人家都覺得養(yang) 豬土,搞互聯網的人都很時尚洋氣。現在,最時尚的人都去養(yang) 豬了,說明畜牧行業(ye) 是有潛力有前途的。”不過,更讓人關(guan) 注的,是這種大資本進入養(yang) 豬業(ye) ,是否能緩解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改善豬肉價(jia) 格上躥下跳所引發的政策跳躍。京東(dong) 商城CEO劉強東(dong) (微博) 則在聽聞丁磊“養(yang) 豬場”開始建設的消息後,馬上發微博表示支持說,相信丁磊的信譽和品質,並表示如果網上可以賣生鮮食品,一定會(hui) 在京東(dong) 首發“丁磊豬”。
今年央視的“3·15”晚會(hui) 上,知名企業(ye) 雙匯集團被曝光,所使用的一部分豬肉竟然是瘦肉精喂養(yang) 的。再加上此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時間引發了社會(hui) 對食品安全史無前例的關(guan) 注。更讓人對豬肉不放心的一則消息是,2010年5月8日,中國著名柔道女運動員佟文因在2009年8月的荷蘭(lan) 鹿特丹世錦賽奪冠後被查出瘦肉精,而被國際柔聯禁賽兩(liang) 年,經過10個(ge) 月的上訴之後,才討到清白,但中國柔道隊卻再也不敢相信國內(nei) 的豬肉,在自己的養(yang) 殖場裏養(yang) 了十幾頭豬。“世上再無放心豬”,柔道隊可以自己養(yang) 豬,可普通城市居民又如何來躲避“瘦肉精”呢?這也正是丁磊養(yang) 豬計劃時隔兩(liang) 年卻遭到不同態度的原因。
外資布局的啟示
“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後,豬肉不但價(jia) 格暴漲,更牽動了國內(nei) 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反思。而高盛,則是最先被懷疑操縱價(jia) 格的黑手。
2008年8月,一則高盛斥資2至3億(yi) 元收購國內(nei) 1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養(yang) 豬場的消息,震驚國內(nei) 。有的媒體(ti) 甚至聲稱,高盛為(wei) 代表的國際PE滲透的不僅(jin) 是中國養(yang) 殖業(ye) 的整條產(chan) 業(ye) 鏈,更涉及中國農(nong) 業(ye) 上下遊各個(ge) 領域。在多哈小型部長會(hui) 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nong) 業(ye) 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wei) 值得關(guan) 注。到底是產(chan) 業(ye) 布局,還是技術性操作,是對產(chan) 業(ye) 的看好,還是隻是一種投資行為(wei) ?爭(zheng) 論還沒結束,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加劇,中國貨幣政策不斷緊縮,這個(ge) 消息很快就被忘記了。
但時隔兩(liang) 年多,當豬肉漲到了再次引起總理關(guan) 注的時候,人們(men) 不禁又回想起這則新聞。
2008年7月29日,美國嚴(yan) 拒發展中國家對農(nong) 業(ye) 的保護,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各國重回死守農(nong) 業(ye) 的狀態。“中廣係”領軍(jun) 人物辜勤華就分析說,中國農(nong) 業(ye) 正處於(yu) 急缺資金與(yu) 技術的發展時期,外國投資者看到了機會(hui) ,首先下手,掌握了資源性產(chan) 業(ye) ,除非我們(men) 以更高價(jia) 格買(mai) 回,否則很難回轉。農(nong) 業(ye) 項目的分散性,收入低下,規模難成氣候等特點,使得不少政府的基層主管人員,容易在關(guan) 注GDP目標時忽略了農(nong) 業(ye) ,是醞釀農(nong) 業(ye) 危機的因素。在這種背景下,高盛以及德意誌銀行在華大規模布局養(yang) 殖業(ye) ,就更加可疑了。尤其是中國豆油壓榨行業(ye) 在被外資借大豆價(jia) 格戰之際所掌控之後,豬肉是否是下一個(ge) 目標,也曾引發過爭(zheng) 論。不過,很快這一話題就冷淡下來,而養(yang) 豬也還是處於(yu) 分散化養(yang) 殖的狀態,肉食品加工產(chan) 業(ye) 鏈還是各自為(wei) 政。
但高盛這一被稱為(wei) “華爾街最詭秘的投資銀行”控股雙匯、布局養(yang) 豬場一事,如今重新回到人們(men) 的視線中來。
養(yang) 豬業(ye) 在發達國家中,早就是受抑製狀態,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所淘汰。但是中國不同,中國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也有著無與(yu) 倫(lun) 比的大市場。但中國的養(yang) 豬業(ye) 卻一直處於(yu) 分散狀態,上萬(wan) 頭的養(yang) 豬場鳳毛麟角,下遊的加工企業(ye) 難以控製貨源,這不但增加了兼並的空間,也使得控製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容易。
雖然養(yang) 豬很分散,但中國的生豬產(chan) 業(ye) 卻相對比較集中,“北三強”山東(dong) 、河南、河北,和“南三強”四川、湖南、廣東(dong) ,這6個(ge) 省份就占了全國豬肉產(chan) 量的近半。豬肉加工行業(ye) 雙匯、金鑼、雨潤也集中於(yu) 這些省份。這三家企業(ye) 雖然占了國內(nei) 肉類加工業(ye) 的五分之一份額,但屠宰數量卻僅(jin) 有3%,留下的缺口巨大。高盛則通過控股雙匯,已經涉及到了屠宰、深加工、銷售以及能繁種豬和豬苗等,僅(jin) 差的就是生豬養(yang) 殖。高盛在2008年通過並購,控製了十幾家養(yang) 豬場,均位於(yu) 福建和湖南,在地域上雖然並非深加工發達地區,但卻是比較重要的“豬肉消耗圈”所在地。而德意誌銀行則通過股權投資,通過旗下企業(ye) 投資於(yu) 上海、江蘇地域,與(yu) 高盛不發生衝(chong) 突。
但國內(nei) 對高盛的“陰謀論”推測,還沒有太多的根據,高盛控製的養(yang) 豬場,在國內(nei) 所占比例還無法對豬肉價(jia) 格進行操控。不過,高盛和德意誌銀行的投資,卻給了國內(nei) 資本以新的視角。
像前麵所說那樣,養(yang) 豬業(ye) 在發達國家正被逐步淘汰,但在中國卻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國內(nei) 生豬2007年時出欄量大約有6億(yi) 頭,整個(ge) 生豬的產(chan) 值高達10萬(wan) 億(yi) 元。如此大的市場,集約化養(yang) 殖的水平卻非常低下。而生豬養(yang) 殖作為(wei) 肉食品加工產(chan) 業(ye) 鏈的上遊,直接關(guan) 係到產(chan) 業(ye) 鏈的完整,也是控製產(chan) 業(ye) 鏈利潤水平的關(guan) 鍵一環。而如此重要的一環,散養(yang) 不但成本高、利潤低,也容易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垃圾豬”、“健美豬”,都是生豬養(yang) 殖環節薄弱所產(chan) 生的問題。像雙匯這種大集團企業(ye) ,也沒能避開“健美豬”的衝(chong) 擊。
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生豬養(yang) 殖的工廠化、規模化和標準化,但在實際補貼中卻問題多多,一方麵是補貼沒有持續性,另一方麵補貼落實問題多。而沒有持續、穩定的補貼,養(yang) 殖戶也陷入了一窩蜂養(yang) 豬又一窩蜂殺豬、盲目擴大凍豬肉儲(chu) 備數量等怪圈。像2008年,由於(yu) 豬肉價(jia) 格已經回落,而飼料價(jia) 格仍然堅挺,養(yang) 一頭豬要虧(kui) 損500到700元,不但讓散戶們(men) 急於(yu) 殺豬出售,也讓一些大戶集體(ti) 退出養(yang) 殖。而中國平均每天14萬(wan) 噸豬的消費量,也使凍肉儲(chu) 備難以起到長期的調控效果。豬肉的價(jia) 格更加起伏跌宕。
而從(cong) 外資的布局角度來看,中國更應該由政府對規模化、標準化養(yang) 殖進行補貼,並加強監管,使得生豬養(yang) 殖能夠得到穩定的發展,並通過兼並重組與(yu) 上遊的飼料和下遊的加工結合得更緊密,這樣才能使企業(ye) 的利潤更加穩定,豬肉的價(jia) 格也更加穩定。
豬肉作為(wei) 居民的一種普通食品,卻牽扯著十幾億(yi) 人的消費和就業(ye) ,也牽扯著中國的經濟政策,能否在產(chan) 業(ye) 化、資本化的路途上走好,將決(jue) 定著中國的經濟政策是否能擺脫需要不斷調控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