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外匯儲(chu) 備餘(yu) 額截至6月末已飆升至3197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0.3%。分析機構數據顯示,這是外匯儲(chu) 備增幅自2008年10月以來33個(ge) 月中首次超過30%。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chu) 備一直呈現居高不下的增長勢頭。一季度,外匯儲(chu) 備餘(yu) 額增長1973億(yi) 美元,第二季度在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下,外匯儲(chu) 備增量仍達到1528億(yi) 美元。
外匯儲(chu) 備增速為(wei) 何一路狂飆? 專(zhuan) 家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雖然有所收窄,但上半年仍實現了449.3億(yi) 美元的順差,對外貿易與(yu) 直接投資的雙順差是造成外匯儲(chu) 備高增速的客觀原因。中銀國際分析師董翔表示,國際短期資本流入和投機套利的“熱錢”也在其中占據一定比例。此外,我國自去年開始擴大試點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也對外儲(chu) 增長做出了“貢獻”。
3.2萬(wan) 億(yi) 美元外匯儲(chu) 備意味著什麽(me) ?如果按照人均計算,相當於(yu) 我國每人持有2386.68美元;和2010年我國全年進出口貿易額相比,3.2萬(wan) 億(yi) 美元達到了全年進出口貿易額的1.08倍;若是和2010年我國國民生產(chan) 總值相比,目前的外儲(chu) 已超過了GDP的一半以上。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微博)表示,外匯儲(chu) 備的不斷增長一方麵給央行在管理通脹預期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需要頻頻采用數量型工具進行對衝(chong) ;另一方麵,如何用好這筆巨大的外匯儲(chu) 備也是一道“難題”。
此外,央行數據顯示,2011年6月末,廣義(yi) 貨幣(M2)餘(yu) 額78.0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5.9%,比上月末高0.8個(ge) 百分點,比上年末低3.8個(ge) 百分點。同時,6月末,本外幣貸款餘(yu) 額54.6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6.8%,流動性壓力仍然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