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0元/噸!”昨日(6月29日),當福建宏遠紡織集團董事長洪天概向江西九江彭澤雷鳴棉業(ye) 總經理徐雷鳴報出皮棉價(jia) 格的時候,徐雷鳴說,這個(ge) 價(jia) 格比今年他賣出的最高價(jia) 31500元/噸相差了整整1萬(wan) 元。
即便如此,徐雷鳴還不敢拒絕。再過一星期,皮棉價(jia) 格還會(hui) 更低。
“目前整個(ge) 彭澤縣滯銷的皮棉超過1.8萬(wan) 噸,以現在的價(jia) 格,每噸要虧(kui) 損5000元左右,加上之前的虧(kui) 本銷售,整個(ge) 彭澤棉商虧(kui) 損起碼超過1億(yi) 元。”兼為(wei) 彭澤棉花協會(hui) 副會(hui) 長的徐雷鳴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今年,彭澤棉業(ye) 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價(jia) 格仍在持續走低。
忍痛拋售
6月29日下午,江西彭澤縣棉花交易中心。石金洲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一噸噸棉花運上貨車,既喜又悲。喜的是通過關(guan) 係,他終於(yu) 把積壓的皮棉銷售出去一部分;悲的是每銷售一噸,就要虧(kui) 損4000元。這次一共銷售50噸,虧(kui) 損20萬(wan) 元。
“這還是以前下的訂單,在這個(ge) 季節,還算是不錯的價(jia) 格。”石金洲說,“現在皮棉的市場價(jia) 格在23000元/噸左右,成本一般約28000元,每噸虧(kui) 損5000元。”
不少棉商表示,能以這樣的價(jia) 格出售,至少還能確知自己的損失。最重要的是,以現在這個(ge) 價(jia) 格,根本就沒人來收棉,“時間越長,成本越高,可以確定的是,(虧(kui) 損)隻會(hui) 更多,不會(hui) 更少”。
2010年,家住彭澤縣馬壋鎮的棉商詹佑成承包了湖口縣棉麻公司的馬影軋花廠。去年他通過銀行貸款和自籌資金,共計350萬(wan) 元,從(cong) 湖口收了200萬(wan) 斤籽棉,加工成350噸皮棉。目前他隻賣掉135噸,最高賣到28500元/噸,但在最高價(jia) 位上,僅(jin) 賣了18噸。
“那時不是不想賣,因為(wei) 網上炒得厲害,預計皮棉的銷售價(jia) 格會(hui) 漲到3萬(wan) 元/噸。”詹佑成說,結果等到現在,許多收購者報價(jia) ,都是20000元~21000元/噸。
詹佑成說,他擔憂庫存的220噸皮棉賣不出去,加上銀行利息,每噸虧(kui) 損8000元,共虧(kui) 損160多萬(wan) 元。
無助等待
“現在不僅(jin) 全國的行情一樣,全世界的行情都如此。”石金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久前,他和彭澤棉花交易中心總經理一起參加了一個(ge) 國際性會(hui) 議,世界各地的棉花專(zhuan) 家、商家傳(chuan) 達了同一個(ge) 信息:隨著資金的短缺,紡織業(ye) 的需求迅速下降,皮棉普遍滯銷。
彭澤是全國優(you) 質棉基地縣。2010年,該縣種植棉花23.5萬(wan) 畝(mu) ,籽棉產(chan) 量47萬(wan) 噸,皮棉產(chan) 量2.4萬(wan) 噸,全縣經營皮棉較大規模的軋花廠35家。
徐雷鳴經營的雷鳴棉業(ye) 皮棉產(chan) 量3000噸,是江西最大的皮棉經營商。他說,之前已經銷售了2200噸,隻有800噸是滯銷虧(kui) 損的,虧(kui) 損額400多萬(wan) 元。“去年這個(ge) 時候,全縣皮棉銷售在九成以上。”徐雷鳴說,馬上就要出新棉了,往年這個(ge) 時候,皮棉銷售已經進入尾聲了。
徐雷鳴說,到目前,全縣還有80%的皮棉沒有銷售出去,這部分皮棉至少有18000噸,以每噸損失5000元計,加上之前虧(kui) 本銷售的損失,全縣棉商的損失過億(yi) 元。
紡織業(ye) 低迷
不僅(jin) 是棉花的價(jia) 格,整個(ge) 紡織業(ye) 都步入了低穀。據福建宏遠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天概介紹,目前的訂單比去年同期少了80%。
“資金短缺,勞動力成本上漲,訂單轉移等等,都是業(ye) 績下滑的原因。”洪天概表示,現在他們(men) 根本不敢儲(chu) 備皮棉,“整個(ge) 紡織業(ye) 都不景氣,比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