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ti) 的關(guan) 注下風光一時的京滬高鐵,或將麵臨(lin) 空座率考驗的尷尬。
昨日(6月28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在北京南站采訪時獲悉,6月30日開行首日的京滬高鐵除了G1的票全部售完之外,當天其餘(yu) 各輛列車都有較大量的餘(yu) 票未能售出。
截至昨日中午12:40,北京地區客票餘(yu) 額顯示,7月1日、2日京滬高鐵時速300公裏列車剩餘(yu) 票數大多在500張以上。火車站售票人員也向記者表示:與(yu) 其他動車車次相比,京滬高鐵銷售狀況隻能說一般。
在有關(guan) 方麵加大宣傳(chuan) G1首發滿座之際,運行首日其他列車的預售不佳也讓鐵道部焦慮不安。業(ye) 界人士也認為(wei) ,繼武廣高鐵遭遇上座率不足之後,京滬高鐵能否“滿座”還是一個(ge) 懸念。
觀光票賣座 普通票遇冷
昨日12:1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北京南站負一層客票餘(yu) 額顯示屏看到,7月2日上午7時,由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的G101次列車硬座餘(yu) 票為(wei) 636張,軟座餘(yu) 票為(wei) 132張。
數據還顯示,7月1日G101次列車硬座餘(yu) 票512張,軟座餘(yu) 票108張,7月1日當天京滬高鐵其他時速300公裏車次,硬座餘(yu) 票也均在500張以上。
據了解,6月30日京滬高鐵開通時,北京南站始發京滬高鐵每天發車69趟,其中G字頭(時速300公裏)53趟,D字頭(時速250公裏)16趟。每天最早車次為(wei) 北京南到上海虹橋的G101,上午7時發車;最晚車次為(wei) 北京南到濟南西的D237,晚上8時50分發車。
12:40,記者再次來到車站負一層售票處客票餘(yu) 額顯示屏前,發現7月1日發車的G101次列車硬座餘(yu) 票由半小時前的512張降到了508張,而7月2日該車次硬座餘(yu) 票數由636張降到634張。
“顯示屏的餘(yu) 額為(wei) 動態顯示,而京滬高鐵采取多種售票方式,除火車站售票外,代售點售票、網絡售票與(yu) 電話預訂票服務同時進行,與(yu) 其他動車車次相比,車票銷售狀況要好一些。”北京站(北京南站主管單位)黨(dang) 群辦黃姓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現在看餘(yu) 票有500多張,明天此時餘(yu) 票可能已經不足400。”
據北京南站相關(guan) 人士證實,6月24日上午9時許,京滬高鐵車票首發伊始,北京南站售票係統曾短時間發生故障,經技術人員處理,故障9時10分左右被排除。30日首發的G1次車票,在放票後15分鍾內(nei) 售罄。
此前,據上海媒體(ti) 報道,京滬高鐵車票於(yu) 6月24日開售,6月30日上海虹橋站首班至北京南站的G2次列車也已售完,稍晚些時候發車的G20、G160與(yu) G162等車的觀光席也已售罄,其餘(yu) 席位還有部分餘(yu) 票。
據記者在北京南站的觀察,6月30日G151、G19、G153等車次同樣也是觀光票賣座率更高,其他坐席均有餘(yu) 票。
總運力超出實際客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cong) 北京鐵路局客運處獲悉,京滬高鐵客運列車分8節與(yu) 16節車廂兩(liang) 種,其中兩(liang) 大主力車型G1次(CRH380AL)和G146(CRH380BL)全車共16節車廂、千餘(yu) 個(ge) 座位,其中近80%為(wei) 二等座。
鐵道部相關(guan) 負責人曾表示:“這意味著京滬高鐵服務的主要對象還是平民百姓,而非貴族車。”
“(高鐵票價(jia) )是比機票便宜,但比臥鋪貴,人們(men) 出行更多還是會(hui) 選擇普通列車。”豐(feng) 台區某火車票代售點負責人劉先生向記者表示,“自26日代售點開始發售京滬高鐵車票以來,與(yu) 其他動車相比,銷售狀況隻能說一般,而價(jia) 格高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據了解,7月1日實施新的運行圖後,目前上海-北京間運行的5對“夕發朝至”的臥鋪動車組將全部取消,2對T車將隻保留T110/T109一對。記者昨日通過電話和網絡查詢後發現,預售期內(nei) T110上海至北京的硬臥車票幾乎售罄,連7月6日前的T110次列車硬臥餘(yu) 票數也顯示為(wei) 零。
記者從(cong) 鐵道部獲悉,京滬高鐵運行初期每天開行高速動車組列車90對。其中,時速300公裏動車組列車63對,客座能力10.9萬(wan) ;時速250公裏列車27對,客座能力4.5萬(wan) 。
昨日,上海虹橋站一位售票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購買(mai) 京滬高鐵的旅客有學生、商務客,也有特地體(ti) 驗高鐵的旅客,多喜歡購買(mai) 整點開出的一站直達或省際直達列車,這兩(liang) 種列車全程耗時較短。而交錯停站的列車售票情況較為(wei) 平淡,無論是6月30日還是7月1日,這類列車的二等座餘(yu) 票數都在數百張。
“剩餘(yu) 部分車票應當在預料之中,客流量不足是直接原因。”北京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學院趙堅向記者表示,“每年京滬間鐵路實際客運量也就在3000多萬(wan) 人次,日均發送量在10萬(wan) 人次左右。”
而鐵道部在6月27日的新聞通氣會(hui) 上表示,京滬高鐵開通運營後,既有京滬鐵路保留136.5對客車,同時再增加5對普速客車。也就是說,高鐵開通運營後的既有京滬線還有141.5對普通列車,京滬鐵路總客運能力比原來多了9.7萬(wan) ,總座席數達31.9萬(wan) 。
“鐵道部預期的數字可能包含各種因素,數字存在差異很正常。”趙堅同時表示,當前京滬高鐵尚未正式運營,空座率是否會(hui) 真實存在仍需時間檢驗。